王阿芝
摘要:班級管理是幼兒園管理的重要一環,也是幼兒教師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務。在班級管理中,幼兒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并協調多方資源,以促進和維持班級日常運作。所以,教師可以從自身入手,豐富個人管理方面的知識,進而實現管理,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管理;有效管理
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師應選擇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挖掘幼兒潛能,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班級管理的工作質量,可為幼兒后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探討班級環境質量的提升與維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內涵
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制訂和執行教育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嚴格執行幼兒園安全、衛生保健制度,指導并配合保育員管理本班幼兒生活,做好衛生保健工作”,等等。明確了幼兒教師在班級管理方面需要遵循的工作職責。已有研究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內涵有清晰的界定。唐淑、虞永平認為,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含義是班級教師通過組織、計劃、實施、調整等環節,把幼兒園的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資源充分運用起來,以便達到預定的目的。這個觀點明確了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具體目標以及方式為組織、計劃、實施以及調整。鐘鳴認為,幼兒園中的班級管理涉及生活常規、課程、班級環境、人際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是以幼兒養育中的生活管理為基礎,并且因所處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而異。
二、幼兒園班級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啟蒙教育的形式、方法、對策等發生了很大改變,融合創新性教育理念,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是非常必要且關鍵的。提升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有效性,是教師必須完成的一項艱巨任務。要有效管理幼兒園班級,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管理方法和育人手段,取得最優化的班級管理效果。幼兒不再是班級管理的“接受者”,而是轉變為班級管理的“參與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養成文明禮貌行為,增強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使他們終身受益。
三、幼兒園班級有效管理的對策研究
1.提升自我的專業水平,豐富管理技巧
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是進行班級管理的基礎。因此教師個人的內涵提升和班級管理技巧的掌握尤為必要。首先,幼兒教師應樹立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幼兒教師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沒有很強的責任心,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并實現身心健康成長。鑒于此,必須把握有利時機,打造一個責任心強、能夠吃苦耐勞的班級團隊,由幼兒教師擔任直接領導者,班級其他成員積極配合。教師以人格魅力感染孩子,形成了良好的班級風氣,更容易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幼兒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落實“以生為本”,努力做到分工明確。幼兒教師明確了自己的工作責任,班級的有效管理就有了準確方向,鼓勵孩子們自我管理,強調他們的個人職責,對于優質完成任務的孩子給予一些物質獎勵,增強他們的班級意識,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班級管理成效。比如,在教學結束以后,幼兒教師要維持好班級秩序,指導幼兒們自己收拾玩具,將玩具放在指定位置,在收拾玩具的過程中不要擁擠,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也要保護他人的安全。每一名幼兒都能自覺地收拾玩具,班級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就是成功的有效管理。再次,幼兒教師具有細節化的班級管理意識,是提高班級管理工作質量的關鍵所在。細節管理具有特殊的魅力,把握各種細節,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使班級工作從復雜變得簡單,從低效變得高效,在此基礎上有效開展游戲活動、區域活動等,更利于孩子們的個性化發展,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2.培養幼兒的能力素質
教師必須緊抓班級管理的機會,強化培養廣大幼兒的綜合素質及能力。例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行為,先教孩子說“謝謝”“對不起”“沒關系”“請關照”等,然后讓幼兒將文明禮貌用語牢記于心,細化于行。再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培養孩子的互幫互助行為,教師要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提供幫助,并讓他們主動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小朋友。教師要拿出“表揚”的武器,表揚主動幫助他人、能夠互幫互助的孩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物質獎勵,使全班幼兒均養成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另外,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同等重要。只有有責任心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未來創造更大的價值。幼兒的責任意識較弱,和家長的長期溺愛有著很大關系。班級管理工作應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為主,及時溝通家長,使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責任教育,對于幼兒主動承認錯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穿衣吃飯等行為予以表揚,預留充足時間,提升班級管理效果,使更多幼兒成為有責任、有理想的好孩子,體現出班級管理中責任教育的現實意義。
3.建構與其他主體的良好合作關系,實現協調管理
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除了上述的課程計劃、環境構建外,人際關系的處理也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教師來說,其人際關系管理主要體現為與配班(副班)老師、保育員甚至幼兒之間的合作。幼兒園教師可以先理解人際關系的建構,進而實現班級管理主體之間的良性合作。將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比作舞臺表演,每一次的人際交往,都可以比擬為“表演者”在塑造角色、傾注自我、力求展現最佳;這種自我的建立以合乎社會期望為邏輯,可能并非“表演者”的真實模樣;教師的“印象管理”通常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內修煉,另一個是外整飾。內修煉代表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外整飾體現教師協調運用外部資源的能力,這二者對于教師整體“形象”的良好呈現是缺一不可的。而教師形象的呈現與管理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受認可程度,進一步影響著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結束語
班級的有效管理需要幼兒教師的不懈努力,還要結合不同幼兒的成長特點,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真正實現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
參考文獻:
[1]沈雅文.幼兒園“三位一體”教學管理模式探析[J].華夏教師,2020,(19):11-12.
[2]趙麗娟.論運用互動式聽課方法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研究[J].才智,2020,(18):208.
[3]張馨予,高崇,黃莎莎.新時期幼兒教師自主性發展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4):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