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彩英
摘要:隨著新時代的快速發展,幼兒教育活動也應當與時俱進,借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手段,為幼兒搭建出廣闊的發展平臺,以豐富的教育資源改善幼兒成長環境,以及時反饋的工作機制不斷調整教育活動。本文將根據幼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的重要意義和實施策略展開討論,希望能夠創新幼兒教育方式,為幼兒園和諧、穩定發展提供更多理論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行動研究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的主題性教育活動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把握活動節奏、分配活動場所和材料、管理幼兒活動任務等,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此類教育活動缺失幼兒個性化培養,未能發揮出幼兒個人特色。因此,幼兒園應當認識到幼兒教育發展的趨勢,充分發揮幼兒教育活動主體作用,尊重每一位幼兒的發展潛力和個人特色,以“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為開展方式,針對性優化教育材料與場所;而幼兒教師應當與幼兒建立密切友好的聯系,理解幼兒情緒,因材施教,言傳身教。
一、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的重要意義
(一)愉悅幼兒情緒
幼兒園主體性區域活動與傳統教育活動不同,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鮮明的活動特色,因而深受幼兒喜愛。幼兒參加這樣的教育活動能夠愉悅情緒,全身心投入學習中,以自由、輕松的情緒感受生活,以好奇心、探索收獲更多認識,所以他們能夠不斷進步,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逐步成熟。在下一次主題活動中,幼兒也能夠自發結組,充分展示自我,在幼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游戲,享受教育活動氛圍,并且能夠發揮一定人際交往能力和思考能力,對區域活動有哪些、主題材料有哪些等問題進行討論,通過相互協作完成活動任務。
(二)更新家長教育觀念
主題性區域活動能夠更新家長教育觀念,讓家長通過在密切接觸中培養幼兒的社會修養和道德品質,通過家園合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成長為具備升學資格的優秀學生。參與主題性區域活動,幼兒也能夠配合完成表演游戲、模仿游戲、手工制作等環節,從親身感受中有所收獲;而針對幼兒設置的公共教育、道德品質等活動也能夠讓幼兒在實踐中有所進步,認識到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這樣一來,家長也能夠積極參與到輔助幼兒實踐的任務中來,以自身觀念影響幼兒,促進主題性區域活動順利開展,此外家長也能夠通過活動感受為幼兒園教育工作提出意見,方便教育活動的調整和完善。
(三)激勵幼師不斷進步
傳統的教學經驗在主題性區域活動設置和管理中是不適配的,幼師需要自主學習和探索才能夠勝任這一份工作,在日常與幼兒的接觸中積累經驗,了解幼兒個人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管理。首先,幼兒教師應當學習幼兒教育理論知識,《教學綱要》等專業書籍都能夠提供一定的教學指導,以確定活動主題和活動目標;其次幼兒教師應當明確活動區域和使用材料,通過幼兒適應情況等等及時調整活動節奏;最后教師應當梳理主題活動完成情況,總結幼兒的問題和進步,在下一次主題區域活動開展時更好地避免同一問題出現。
二、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的實踐策略
(一)合理設定教育活動主題
一般情況下,不同年齡段幼兒設置的教育活動也不一樣,選擇適齡區域有助于幼兒更好地探索和成長,而根據幼兒特點設置區域活動也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小班幼兒自主能力較差,更適合單人活動,適合展開單人游戲活動,對幼兒語言行為等進行規范。而中班幼兒相對成熟度更高,適宜開展道德品質教育活動,為幼兒素質教育打好基礎。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智力水平,這一階段開展合作活動能夠很好地鍛煉幼兒獨立自主能力,培養幼兒人際關系網絡,讓幼兒懂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深刻道理。因此,幼兒園主體性區域活動應當根據幼兒個人特點設置,只有依據本班幼兒情況展開的教育活動才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
例如,針對大班幼兒可以開展“變廢為寶”主題區域活動,確定這一主題時幼兒教師應當確定好主題步驟等,以合作為主要思想,培養幼兒之間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園及教師應當過濾教學材料,避免對幼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讓主題區域活動成為幼兒健康成長的阻礙。這一活動環節中,幼兒教師做出示范,確定幼兒的活動任務是什么,接下來幼兒兩兩自行結組,通力合作完成小手工。如此幼兒就能夠通過主題性區域活動收獲動手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溝通交往能力等的鍛煉,在教育活動中有所進步,變得更加成熟,能夠不斷適應變化的新環境,為今后的升學做好準備。
(二)合理安排區域活動環境
選取適合幼兒的活動區域是展開本次教育活動的關鍵,同一班級中應當設置多個活動區域,以供緊密聯系主題開展活動。這樣一來,既能夠契合幼兒特色,又能夠結合主題,充分發揮幼兒主體地位,保證幼兒在活動中收獲不一樣的成長體驗。幼兒教師應當高效利用有限的環境資源,移步換景,一景多用,配合不同主題搭建恰當環境,營造良好的區域活動氛圍。這樣就能夠充分利用有限資源,發掘幼兒無限潛力。
合理安排區域活動環境體現在高效利用幼兒園區場所中,這樣才能夠拓展主題內容,充分詮釋主題作用,引導幼兒深入主題研究。例如,在幼兒園中可以針對小班幼兒設置“手工區”,擺放玩偶、串珠、鮮花、布藝等,讓幼兒從視覺上產生美的感受,愿意參與到手工制作的活動中,這樣的公共區域布置也能夠很好配合幼兒園其他功能區展開活動。再來,幼兒園中的餐廳、電教室等也可以一區多用,結合主題設置美術繪畫區、操作實踐區、語言訓練區等,隨時根據主題變化變換場景,為幼兒活動提供更好的支持。引領幼兒走進主題的同時,教師還應牽引幼兒的視線,激發幼兒興趣,“移步換景”充分具象主題,動態視覺充分引導幼兒。
(三)合理安排區域活動材料
材料是幼兒活動中直接接觸最多的,我們應當在保證材料趣味性的同時保證其安全性,在投放活動材料時充分發揮幼兒特色。在材料投放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當加強針對性和科學性,手工區可以投放串珠、橡皮泥等,在休閑娛樂區可以投放跳棋、軍棋、象棋等。并且,教師還應當以周為單位,設置周任務,根據各年齡班的主題,設計、制作或補充與主題相關的材料,并依據對幼兒活動的觀察進行定期更換與補充。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夠加強幼兒的活動趣味體驗,還能夠平衡主題活動與區域設置,讓幼兒自然、輕松地參與主題區域活動,全心全意地感受新事物。
合理安排區域活動材料能夠充分適應幼兒需求,在原有基礎之上提升幼兒相應能力,從而在某一方面不斷進步。例如,在“美工區繪畫材料”的投放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當根據幼兒個人能力發放材料,并在充分了解幼兒實際情況下準確投放材料,對能力強的幼兒發放簽字筆進行繪畫,而能力弱的幼兒可以使用鉛筆、蠟筆等進行繪畫,這樣幼兒就能夠及時修改錯誤,并且交出滿意的繪畫作品。在繪畫過程中,幼兒教師也應當隨時指導,開導難以下筆的幼兒,為幼兒提供更多繪畫思路,讓他們通過繪畫表達視覺感受與內心感受,由此他們才能夠在繪畫活動中有更多收獲,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藝術修養與審美。
(四)及時分析幼兒反饋推動主題
在任何主題性的區域活動中,幼兒才是活動主體。幼兒教師應當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探索,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活動往往比直接說教、講述更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幼兒教師應當重視教學實踐活動,仔細觀察幼兒個人特點,結合不同特點展開教學,通過細致觀察幼兒表現,接收幼兒反饋,及時調整活動流程。這樣幼兒才能逐漸適應相應的主題教育,在活動中收獲更好的體驗。
例如,在進行“口語教育”的主題活動中,幼兒教師就可以制造普通的生活場景,并準備更多實物教具,如食物模型、動物模型、字母模型。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口語掌握情況進行講解,以大家適應與適合的速度讓幼兒盡可能明確模型具體意思和發音。這樣孩子們可以積極參與到演示活動中,結合自身生活感受在教育活動中表現自我,而教師也能夠得到孩子們的反饋,從而能夠對接下來的活動流程、順序、內容等進行相應的調整,找準活動節奏,給予幼兒更好的口語教育。
(五)及時總結分析幼兒活動表現
在主題性區域活動結束后,幼兒園及教師都應當積極地總結分析活動影響,采用自我反思及集體總結的方式來增強區域活動的策劃、組織,并對主題推敲主題是否恰當、思考材料投遞是否合理、教育活動是否產生顯著效果等。這樣才能夠確定下一步主題,不斷從活動中汲取經驗,在下一次主題性區域活動中有所進步,讓幼兒通過實際接觸了解周圍的事物,懂得社會運行的基礎規則,并逐漸發展成熟。
例如,在“我是小小旅行家”這一主題性區域活動中,家長搜集了大量旅游景點的資料,并結合全家旅行、全家福等提供了諸多素材,匯集成一本旅游宣傳冊。這為幼兒沉浸于主題性活動提供了資源支持,幫助幼兒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針對本次活動中幼兒的行為表現作出總結,哪些幼兒熱愛戶外活動?哪些幼兒喜歡家人的陪伴?這樣教師就能夠通過觀察行為深刻認識到幼兒的個人特征,在組織策劃主題性區域活動時也可以結合相應的特征人數進行規劃,讓主題性區域活動為大多數幼兒服務,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三、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主題性區域活動能夠促進幼兒大腦發育,提高幼兒認知水平,幫助幼兒知識積累,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規律,所以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應當參與到主題活動中,通過交流與合作推動幼兒園和諧發展。此外,幼兒教師還應當合理設定教育活動主題,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進行剖析;應當合理安排區域活動環境和材料,選取適宜幼兒認知水平的場所和材料輔助幼兒學習;應當及時分析幼兒反饋,及時總結幼兒活動表現,這樣才能夠科學布置下一次活動,讓主題性區域活動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虹霞.幼兒園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園本課程優化整合的實踐研究[J].新教育,2021.
[2]李凌予.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與主題教育的融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1.
[3]朱曉瓊.開放與滲透 延續與融合——幼兒園課程主題在區域活動中的價值呈現[J].江蘇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