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非
(廣州市住宅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本工程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筆村筆崗社區東南部,其中復建三期規劃用地面積約10.02萬m2,包括18棟高層住宅、7棟1~2層商業裙樓及兩層(局部三層)地下室。塔樓總高106.4m,地上33層,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采用高強預應力管樁基礎,持力層為全風化或強風化花崗巖層,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取1800kN。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4.1.17條布置塔樓的詳勘點。每棟塔樓不少于4個。以C14棟為例,第一次詳勘結果的5個鉆孔均未發現孤石,由于有周邊地勘顯示存在孤石,故先補充超前鉆鉆點,鉆點距離控制在8m左右,以進一步探清孤石區域。最后結合原勘探孔及現場反饋的斷樁分布情況,將塔樓樁基施工區域劃分為安全區和危險區(見圖1)。當一個區域集中出現4根或以上的斷樁時劃分為危險區,暫停施工,并挪機到安全區施工。

圖1 樁基礎平面布置(陰影范圍為危險區)
(1)根據詳勘結果,塔樓范圍內一側強風化巖層教淺。在設計時,在圖紙上標注本塔樓打樁方向,為現場施工提供指引。當有效樁長不足6m時,可用長螺旋機械或潛孔錘先引孔,再進行壓(打)樁,從而保證最小有效樁長為6m。當較淺強風化巖(2m以內)是成片區域時,可把基礎形式改為筏板基礎[1],局部超挖區域可用低標號混凝土換填至筏板底的墊層下。
(2)對于柱狀圖中顯示無孤石或孤石較少的區域,樁可直接壓(打)入全風化或強風化花崗巖層,若存在少量斷樁的情況,可采取補樁方式處理,并修改承臺形狀并復核配筋。
(3)對于孤石較密的區域,可能存在密集斷樁的情況,需采用超前鉆進行一樁一鉆施工,根據其結果對有孤石的樁位先用潛孔錘引孔,再進行壓(打)樁。此外,為保證樁側的有效側阻,引孔后連接高壓注漿機,從孔底一邊拔鉆桿一邊注漿。
(1)在新開工地區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先試樁,并采用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檢測單樁極限承載力,并以此為依據調整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2]。高強混凝土預應力管樁施工選擇次序:錘擊(柴油→液壓)→靜壓。不明確當地做法的情況下提供靜壓和錘擊兩種工藝標準。
(2)樁頂與承臺的連接須區分抗拔與非抗拔的要求。設計中應明確管樁節間的焊接(滿焊)要求(尤其對抗拔樁,否則只按最上面一節管樁計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樁尖構造等。
(3)送樁深度:擬復打或需要預留做靜載的樁送樁深度不宜大于1.0m,當地表以下有較厚的淤泥土層時送樁深度不宜大于2.0m,當管樁樁端持力層上有較厚的全風化、硬塑土層、中密的砂土層時,送樁深度可適當增加,但不宜大于6.0m。當樁端持力層為遇水易軟化的風化巖(土)層,應在施工完第一節樁后立即向樁內孔底灌注1.5m厚的C30細石混凝土。
(4)處于地下水或地基土對混凝土、鋼筋有腐蝕的環境下的管樁基礎工程,應選用AB型、B型或C型,還應針對不同的腐蝕環境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
由于本工程場地孤石較多,故采用鋸齒型樁靴,增加管樁對巖的咬合作用,使得在孤石或中微風化上不容易斷樁。
(5)本項目潛孔錘的最大引孔深度(由地面至終孔)約23m,一節管樁最長14m,抱樁需要3m,還剩11m送入孔內,距離孔底還有12m懸空,為保證管樁的垂直度,懸空段需要注漿后回填土至樁底。引孔進入中微風化的樁要立即注漿,避免出現塌孔導致孔底出現沉渣;其余在安全前提下盡早注漿,按1:1比例注漿32.5R水泥漿至孔底。有效樁長大于8m時,注漿深度為6m,有效樁長不大于8m時,注漿深度為4m(注漿高度需按實際孔深適當折減)。此外,需避免引孔鉆頭在施工時發生傾斜而導致卡樁及斷樁的情況發生。
若相鄰樁有富余或承臺底土質較好、可考慮部分土承載力時,應優先采用相鄰樁或承臺底土分擔荷載的辦法進行處理。除上述情況外,可采取補樁方式處理,并修改承臺形狀和配筋做法。
利用截樁后的樁段與樁端頭板按接樁要求進行接樁,現場應保證有便于電焊安全操作,并且焊接質量及土放坡時不影響周邊的樁。連接接頭須符合《預應力混凝土管樁》(10G409)圖集中的相關要求[3]。當超送或樁頂斷樁位置≤1200mm時,還可采用承臺面標高不變,承臺局部加高的做法,見圖2。

圖2 承臺局部加高大樣
在樁身欠缺位置進行加固處理(見圖3),設置鋼筋籠和螺旋箍,并灌M30水泥砂漿(水灰比0.4),注漿壓力為1.0MPa,加固后可滿足設計要求;淺部有裂縫時,從樁頂灌漿至裂縫處往下5m。

圖3 樁身加固做法
先補充超前鉆鉆點,鉆點距離在8~10m,以探清楚孤石區域。在孤石較少或者孤石較深的區域(有效樁長8m以上)可直接施工管樁基礎。在孤石較多的區域實行一樁一鉆,根據超前鉆結果,對于有孤石的樁位先用潛孔錘引孔(孔徑比樁徑大50~100mm),再進行壓(打)樁,施工完后的樁底標高應等于或深于引孔的孔底標高。
先補充超前鉆鉆點,鉆點距離在8~10m左右,以探清較淺強風化巖(2m以內)區域。當較淺強風化巖(2m以內)是成片區域時,可把基礎形式改為筏板基礎,局部超挖區域可用低標號混凝土換填至筏板底的墊層下。其他管樁施工的區域,當管樁有效樁長小于6m時,可用長螺旋機械先引孔(孔徑比樁徑小50mm,深度保證有效樁長不小于6m),再進行壓(打)樁,施工完后的樁底標高應深于引孔的孔底標高。
總而言之,在建筑結構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不可忽視基礎質量問題的重要性。本文從樁基設計的角度出發,對建筑結構中樁基礎設計和施工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指出樁基礎施工中的一些問題并提供常見的解決辦法。同時,對樁基和承臺的結構構造、施工工藝等提出要求,使樁基工程滿足相關規范和場地條件的要求,避免對上部建筑的安全造成不利影響。由于地質情況的不均勻性和地下水的影響,相比地上結構而言,基礎設計和施工的不確定性加大,難度也加大。因此,只有采取合理的基礎設計和施工方法,加強樁基施工質量的控制,才能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促使建筑更好地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