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超
當今社會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是大學生,面向新時代實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體現了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育理念,同時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價值。各高校設置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課程,但是效果不顯著,而高校眾創空間實踐平臺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
眾創空間是當今大學生創業孵化項目的實踐和服務平臺,其是在實施“互聯網+”行動下逐漸發展壯大的。大學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力量,但部分高校還存在著創新創業內涵認識模糊、氛圍不濃厚、政策和資金落實不到位、師資隊伍薄弱、創新創業課程資源少、實踐基地單一等問題。因此,高校開展大學生眾創空間的建設研究,對加強創新創業培訓、健全課程體系、強化教育實踐,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互利互惠、互聯互通共享的空間,加快培養創新創業的新生力量,是非常具有實踐價值的。
眾創空間,載體是“空間”,主體是“眾”,內容是“創”,即創新型孵化器。大學生眾創空間對推動創新創業、增加就業機遇、帶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社會和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眾創空間數量逐年增多,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美國早在二十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提出了企業孵化的概念。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參加達沃斯論壇中提出要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因而我國眾創空間的概念應運而生。2015年1月,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到“眾創空間”這個概念。2015年3月,首次在國家層面部署“眾創空間”平臺。2017年6月,《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 “十三五” 發展規劃》文件出臺。2019年,《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稅收優惠政策指引》文件出臺。2020年3月,科技部出臺《關于做好創業孵化機構科學防疫推進創業企業》文件,該文件強調要確保各項引導支持政策精準及時落地,加強對創業孵化機構的支持,各孵化機構要協助創業的小微企業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稅費減免、企業貸款、穩定就業等政策。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大環境下,企業、政府等相繼將高校眾創空間建設作為落實政策的重要手段,高校眾創空間在創新創業的背景下興盛起來,它與創業空間和創客空間是不一樣的,眾創空間是打造“創意—創新—創業”鏈條式的創業實踐平臺,對于資源的整合以及企業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有著重要的作用。
眾創空間發展的現狀
高校眾創空間的發展早期比較典型的是清華大學的x-空間和浙江大學的e-WORKS創業實驗室。從2015年后,在政府的倡導下,高校眾創空間的發展開始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并不斷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高校眾創空間。近年來,在北京、杭州、深圳、武漢、蘇州等創新創業氛圍較為活躍的地區涌現出多家眾創空間,2015-2020年,我國眾創空間數量逐年遞增。據我國科技部統計數據顯示,在2015年1月,國家級眾創空間第一批名單共有136所,其中高校眾創空間有8所,占整體的0.59%。到2020年3月,國家級眾創空間第一批名單共有498所,其中高校眾創空間有67所,占整體的13.45%。從地區分布來看,眾創空間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數量約占全國眾創空間總數的55%,享受財政資金支持額度也較高,約占全國財政資金支持總額的58%。
眾創空間運行機制的現狀
高校眾創空間目前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其相關的政策體系引導、體制機制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在學生創新創業初期資金是最大的障礙,其次學生需要的是在管理和運行等方面的服務指導,在高校眾創空間的建設上對硬件的增加、大學生創新團隊的支持力度及實體空間的提供上需求比例較大。它們之間的運行機制大相徑庭、參差不齊。近20年來,創建的大學生眾創空間在數量上逐年遞增,在體制機制上也逐漸完善。它以大學生眾創空間管理辦公室為基礎,打造集指導、培訓、孵化、扶持“四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再者則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眾創空間的推動,從眾創空間的運行上來看這對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培養其創新創業精神,形成具備校園特色的創業產業品牌具有極大的推動力。
加強頂層設計推進運營模式建設
高校要加強頂層設計和運營方面的優化,目前大學生眾創空間普遍缺乏專業的運營團隊,導致學生創業項目整體的運營水平高低不一,大多數存在盈利方式模糊、服務模式比較單一的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快構建完整的眾創空間體系和創新運行模式。要建設集創業咖啡—創客空間—聯合辦公空間—新型孵化器“四位一體”的高校眾創空間服務育人體系,滿足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創意靈感激發、創業辦公場地、創業孵化服務與指導等階段的需求,在建設服務保障育人體系完善的同時,高校應將創客空間模式的建設放到首位。另一方面,大學生眾創空間運營模式的完善可以促進學生入駐項目孵化的有序運行,也可以有效地推動實踐平臺的發展,雖然部分高校有相關的規章制度,但執行力度差和不完善的現象普遍存在,高校眾創空間要逐步形成完善的入駐程序、規章制度、監督管理、指導流程、評估考核等相關制度體系,促使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眾創空間在管理運營走上規范化的道路,為創業企業提供產業全鏈條服務,提高對孵化項目的服務效能。
加強內外聯動著力提升管理水平
眾創空間應該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與校外市場化運作的眾創空間多交流,加強內外聯動,首先要“請進來”,邀請第三方機構(企業)和行業專家加入校內的導師團隊,對已經孵化的創業項目進行考核評估,使發展前景好、有優勢的孵化項目得到投資和有效對接,同時提高高校眾創空間的運營體系和服務能力。加大對高校眾創空間服務管理人員的招聘力度,積極派優秀的骨干教師參加相關管理業務從業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眾創空間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其次“走出去”需要高校建立相關的機制,選派優秀的專職教師參與指導管理工作,鼓勵教師到社會市場化運作的眾創空間中掛職鍛煉,提升骨干教師對眾創空間運營的深層理解,與校外眾創空間進行對比,取長補短。
加強主體共建有效促進資源整合
多主體的共建是提高大學生眾創空間功能完善的重要因素,是提升大學生眾創空間軟實力的源頭。一方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們不應緊緊局限自身建設發展,要開拓自己的思維,積極加強與社會市場化運作的創新創業資源的合作,形成高校眾創空間創新創業生態鏈,也可與其他多所高校建立區域性高校眾創空間聯盟組織協會,成立有助于設備、場地、技術人員和指導專家等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同時實現各眾創空間互利互惠、互聯互通、合作雙贏,有效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有效地整合校友資源。校友資源的整合可以解決大學生創業初期最大的困難—資金問題和項目指導問題,同時它對于學生參加校外實踐基地等方面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提升入孵項目質量促進產業經濟發展
大學生創業的實踐平臺需要依托高校眾創空間,因此入孵項目的質量關乎大學生眾創空間的長期發展。一是要提高入孵項目的質量,鼓勵具有高科技和創新性的項目優先入駐大學生眾創空間;二是來源于專業教師科研成果轉化的項目,此類孵化項目技術含量較高,項目的市場認可度較高,其后續的研發轉化具有技術保障,項目成功率也很高;三是要加強特色項目的培育與建設,尤其是要結合產業經濟發展,研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創業項目,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本文系基金項目:2020年度全國輕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立項課題: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眾創空間 ”的建設研究(QGHZW2020040)的研究成果。]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