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千惠
【摘要】近些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頻繁發生,財務造假嚴重挑戰了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損害了我國市場經濟的誠信基礎,破壞了市場信心,并且還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給社會帶來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文章基于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舞弊事件,回顧其事件的經過,分析其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財務造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針對中概股上市公司提出相關的一些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瑞幸咖啡;財務造假 ;策略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F719.3;F715.5
一、引言
盡管中美關系現階段存在一定的摩擦,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也會面臨退市的風險,但是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熱潮依然還在持續。咖啡作為中概股中的明星企業,其閃電般的擴張速度,瑞幸一步步成為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品牌,發展前景被投資者看好。然而好景不長,2020年2月,渾水機構發布了一份關于瑞幸咖啡的調查報告,直指瑞幸咖啡捏造財務和運營數據,瑞幸咖啡又快速跌落神壇。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的曝光,無疑對我國中概股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一個企業的財務造假,給中概股企業集體扣上了不誠信的帽子,不僅造成了市場的波動,更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形象,增大了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的難度,中概股信任危機空前嚴重。雖然瑞幸咖啡不是第一個被曝財務造假的中概股公司,但是其造假事件引起了國內外各方的大量關注。作為前車之鑒,瑞幸咖啡神壇背后暴露出的問題值得其他上市公司注意和警惕,同時也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監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監管部門要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從而減少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再次發生,旨在促進中概股企業未來發展,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
二、案例介紹
2019年5月17日,中國新零售品牌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瑞幸咖啡靠著大補貼與便利的APP外賣商業模式,搭配“病毒式”的新聞媒體營銷策略,成為了中國最知名的咖啡連鎖品牌。從創立到IPO,瑞幸咖啡只花了17個月的時間,創造了全國最快IPO公司記錄。
2020年1月31日,美國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發布了一份做空報告,報告中稱瑞幸咖啡從2019年第三季度便開始財務和運營的數據造假,存在夸大門店訂單交易量、商品實際售價等行為,當日股價下跌75%。盡管瑞幸咖啡在2月3日晚對所有的指控都予以否認,但在長達89頁的報告面前,瑞幸咖啡的任何辯解都顯得蒼白無力。最終,瑞幸咖啡在4月2日自爆其首席運營官(COO)以及幾名員工有不正當行為,捏造了許多虛假交易。隨后,同年4月7日,瑞幸咖啡宣布停牌,市值跌至11.05億美元。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消息一出,無疑把中國企業、尤其是中概股都拉入了信任危機中。
三、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原因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主要是因為財務造假的懲處力度小、公司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和其“燒錢倒貼”的商業模式存在缺陷,下面將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財務造假舞弊處罰力度小
較低的財務造假成本是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的重要誘因之一。相比于國外其他國家,我國對財務舞弊的處罰力度比較小,這變相助推了企業財務舞弊。當公司經營不善但又想追求經營業績的達標,財務造假在利益誘惑面前就是一項一本萬利的選擇。財務造假給企業所帶來的利益遠遠高于其處罰成本,在面臨利益誘惑時,相比財務造假所帶來的處罰,財務造假獲得的巨大非法利潤更能吸引人,再加上存在僥幸心理,最終瑞幸咖啡還是鋌而走險選擇了財務造假。
(二)公司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給企業財務造假增添了可乘之機,而瑞幸咖啡內部控制體系自身就存在缺陷。從瑞幸咖啡股權結構中不難發現,瑞幸咖啡的核心管理團隊就是原來神州優車和神州租車的團隊,可以說瑞幸幾乎被神州的團隊把控,控制了股東會,進而控制了董事會和監管會,瑞幸的內控已經完全失效,權責無法協調制約,關聯方交易不規范以及信息披露不及時,這些都為之后瑞幸咖啡進行的財務造假埋下了隱患。
(三)“燒錢倒貼”的商業模式存在缺陷
瑞幸咖啡“大額補貼+瘋狂開店”的商業模式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這也意味著瑞幸模式注定是要失敗的。瑞幸咖啡想要通過發放大量的折扣券和免費贈送,讓中國消費者養成長期喝咖啡的習慣。雖然短期來看,瑞幸咖啡流量增長是真實有效的,但是“大額補貼”燒錢式的商業模式也造成了瑞幸咖啡的用戶對價格高度敏感,顧客對瑞幸咖啡的產品是缺乏忠誠度的,只有實惠的價格才是留住他們的真正原因。資本逐力,企業一天不賺錢可以,一年不賺錢也行,但是長期不賺錢,股價自然下跌。不盈利的瑞幸為了持續“輸血”,獲得更長時間的生存,財務造假就成了其鋌而走險的捷徑。
四、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手段
任何一家涉及到財務造假的公司,他們的造假手段和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大都有跡可循。而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主要有以下三個手段:
(一)虛增銷售量、虛增商品單價
瑞幸咖啡虛增銷售業績的手段有:第一是夸大營業額。一家渾水公司動員了瑞幸的員工和兼職員工,對981個門店進行了全天監控,記錄其外賣和到店的銷售情況,通過監控視頻發現:瑞幸的取餐碼不按順序排列,而是選擇跳號的方式,并且還虛構外賣訂單。第二是夸高實際銷售單價。瑞幸財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每件商品凈零售價夸高了1.23元,虛增了主營業務收入。第三是虛增其他產品收入。根據匿名公司收集到的顧客消費小票還發現,2019年第三季度其他產品收入占比僅為6%,瑞幸對其他產品的收入虛增超過了40%。
(二)夸大廣告支出
據第三方媒體跟蹤顯示,瑞幸咖啡虛增了經營性支出。據2019年第三季度財務報表顯示,瑞幸咖啡經營性支出中的廣告費用為3.82億元,而實際發生的廣告費用僅為4 600萬元,瑞幸將2019年第三季度廣告支出夸大了逾150%,虛增了3.36億元,特別是與眾多傳媒廣告的合作上。而瑞幸恰好利用虛增的3.36億廣告費用可以轉回,將其被夸大的廣告費用重新用于增加銷售收入和門店利潤,進而大幅度虛增了其銷售收入。
(三)關聯交易不規范
陸正耀(瑞幸咖啡董事長兼神州優車董事長、總經理)通過收購寶沃汽車的方式,向其關聯方王百因輸送了1.37億元的利益。而王百因又是陸正耀的同學,并且王百因在瑞幸咖啡總部附近成立了一家咖啡機供應企業,瑞幸咖啡便從王百因公司購買咖啡機等設備。然而在瑞幸咖啡公開的財務報表中并沒有對這一隱含的關聯方交易進行批露,也沒有做出任何解釋。因此,雙方可能通過此方式將資金再次轉回瑞幸,進行財務造假舞弊。
五、中概股財務造假事件的影響
曾經的瑞幸咖啡是大家眼中的“國貨之光”、“美利堅韭菜收割機”,然而其財務造假事件發生后,再次將中概股信任危機推向了高潮,中概股誠信危機,瑞幸不是第一家。美國資本主義市場非常注重誠信經營,對財務造假更是零容忍的態度,像瑞幸咖啡這種上市地點在美國,經營場所主要在中國的中概股被爆財務造假后,對企業自身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也使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難度加大,重創中概股的聲譽,同時還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
(一)對于企業自身
企業財務造假既是一件違背道德,也是一件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情,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公眾聲譽形象。財務造假事件的曝光無疑會給企業的資本市場以及商業品牌一個致命的打擊,企業價值也會大幅下跌。企業財務造假在證券市場中屬于一項重罪,投資人、監管部門以及司法部門都對此有著嚴厲打擊。如果因為造假和欺詐導致投資者出現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那么這個公司就可能會面臨投資者的集體訴訟,輕則有美國證監會的巨額罰單,重則企業會被強制要求退市。
(二)對于中概股
瑞幸造假事件發生后讓所有中概股再次遭到了信任危機。其實中概股在美國上市近20年的時間里,這種財務造假的風波一直存在。而瑞幸神話破滅后,一場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再次呼嘯而來。美國證監會開始對所有的中概股進行大規模審查,愛奇藝被做空機構發布做空報告后,股價下跌14%,此外新東方、學而思、好未來、高途、唯品會等中概股股價均出現下跌,整個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失去了信心。一些外國的投資者開始質疑中概股的數據,其將來對中概股的投資會變得更加謹慎。
(三)對于我國市場經濟
很多投資中概股的資金都來源于中國國內,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發生后,股票價格大幅下跌,這給國內投資者和股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財務信息數據造假違背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使得在制定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時缺乏可靠的理論依據和信息支撐,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的正常和高效運作,對我國市場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擾亂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
六、中概股財務造假事件的啟示
瑞幸咖啡從誕生不過18個月,成立不到2年就成為全球最快IPO公司,其發展速度驚人,但也因其財務造假丑聞一落千丈。瑞幸財務造假事件對企業自身、中概股以及我國經濟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通過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希望中概股上市公司能夠正視自己的發展,給中概股上市公司和監管部門提供借鑒。
(一)誠信經營、披露真實的財務信息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其向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傳遞信息的橋梁,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這些信息來進行投資決策,因此真實、全面、及時、充分地進行信息披露至關重要,這是資本市場正常運行的基礎,也是對股東、投資者以及消費者負責。當企業采取“瘋狂燒錢”的商業模式無法維持企業的經營時,像瑞幸采取的虛增交易量的方式來增加業績是不可行的。財務造假的結果最終是股價下跌甚至會被要求退市。只有符合法律規定誠信經營,我國上市公司才會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任,才能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贏得成功。
(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管理層人員要意識到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建立健全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內部控制體系,完善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既可以防范企業經營風險,還能夠幫助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從瑞幸的股權結構可看出,瑞幸咖啡的內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一股獨大,中小股東基本上沒什么話語權,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也沒有起到嚴格的監管監督的作用。上市公司應當優化股權結構,選擇多元化的股權結構,避免一股獨大的現象發生,科學設立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要讓企業不相容的業務由不同的人來完成,做到各級權責分離,相互有效制衡。增加中小股東的決策權和話語權,確保決策的正確。
(三)加大財務造假的懲處力度
企業財務造假背后最本質的因素是巨大的財富誘惑,股東、管理層還有審計部門由于各自的利益關系,驅使著造假行為的發生。而正是由于監管制度的不完善和處罰力度較小,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區區微小的懲罰成本顯得微不足道,完全起不到任何的警示作用,致使企業懷著僥幸心理,鋌而走險的選擇財務造假。因此,要想防止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行為發生,監管部門首先要加大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提高其財務造假的違法成本,完善監管制度。監管部門還應加大對涉事個人的懲罰力度,除了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之外,觸犯法律法規的還應該承擔刑事責任。
(四)加強外部的監管監督
監管部門除了加大懲罰力度以外,還應該加強外部監督。社會監督機制也是發揮有效監管作用的重要途徑,監管部門應建立健全外部監督機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不給財務造假有任何空子可鉆。可以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途徑讓公眾進行監督或者舉報,利用眾多媒體的關注,跟蹤報道,使得企業的商業丑聞和財務舞弊造假事件在公眾中廣泛傳播,讓投資者真實、及時地了解企業相關信息,減少投資者的損失,給造假企業及相關責任人一定的外界壓力和警醒。
七、結語
從創立到IPO,瑞幸咖啡只花了短短17個月的時間,創造了全球最快IPO公司的記錄。然而由于其財務造假,一夜之間市值成為幻影,最終跌落神壇,停牌退市。而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引發了國內外的共同關注,瑞幸咖啡造假事件造成中概股遭受到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同時也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商業模式的缺陷、內部控制不完善等問題,這也對我國所有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為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財務造假事件,我國上市公司應當肩負起重任,監管部門加強監督,共同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高卜元,賀睿琪.瑞幸咖啡事件對中概股的影響及啟示[J].全國流通經濟,2021(01):141-143.
[2]潘立生,陳杭茜.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動因及對策分析——以瑞幸咖啡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3):38-42.
[3]張蕭丹.基于舞弊三角理論的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案例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21(3):117-120.
[4]李子嫣,謝國根,趙春艷.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04):170-171.
[5]郭香.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方式及防范對策研究[J].企業改革和管理,2021(0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