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喜麗

摘? 要:目的? 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在宮頸癌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與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德州市陵城區中醫院收治的120例宮頸癌患者,按照入院治療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60例作為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剩余60例作為觀察組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疼痛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和生活質量。 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和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生活質量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宮頸癌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接受率,有效地改善患者術后負性情緒和傷口疼痛,同時能夠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宮頸腫瘤;人文關懷護理;生活質量;負性情緒;并發癥發生率;術后疼痛
中圖分類號:R473.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40-03
宮頸癌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婦科惡性腫瘤疾病,疾病前期癥狀不明顯,患者又缺乏疾病知識,導致在確診疾病時已經是中期甚至后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1]。針對宮頸癌,手術治療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手術治療效果受到術后恢復影響,為了促進術后恢復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辦法,既要行之有效,又能夠為患者接受,得到患者的高度配合。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基于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理念的護理方式,該護理方式更能夠為患者所接受。本文對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德州市陵城區中醫院收治的120例宮頸癌患者,按照入院治療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60例作為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剩余60例作為觀察組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對照組年齡范圍為24~62歲,平均為(47.80±14.71)歲。觀察組年齡范圍為25~63歲,平均為(47.23±14.92)歲。兩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宮頸癌手術指征并且接受手術治療,知悉并同意本次研究開展,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主觀意愿或存在精神經不能配合護理干預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即患者入院后行疾病診斷和術前心理護理,術后觀察患者傷口情況,并給予對應疼痛護理。
觀察組采用人文關懷護理。①健康教育和認知干預:提高患者對疾病的初步認識,意識到可能的后果是避免患者因為治療期望過高等因素出現醫患糾紛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術后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掌握主要疾病的相關知識,增加病房巡視強度,為各種疾病患者提供及時的健康知識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日常生活常識、主要的治療手段以及可能的后果,讓患者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增加治療配合性。隨后在巡視區主動了解患者當前心理狀況,采用安慰性的語氣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②飲食護理:宮頸癌患者術后身體消耗巨大,同時消化系統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營養攝取受到嚴重影響,需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在患者出血期間,飲食嚴格控制,量、溫度、性質都需嚴格限制,基本以清淡溫涼的飲食為主,當患者處于穩定恢復期,則需要以容易消化的營養豐富的流食為主,隨后逐漸轉向半流食-正常飲食。在治療期間還需要經常進食新鮮水果以及蔬菜,保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攝入,避免便秘等情況發生。③藥物護理:藥物的使用不能再停留于告知患者吃幾片、怎么吃、什么時候吃的程度,護理人員需要詳細指導患者如何服用各種藥物,面對面向患者介紹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在藥效時間段內還需要加強患者不良生命體征的觀察,如果患者出現了不良反應需考慮立即停藥處理。④傷口護理:患者術后切口疼痛,同時可能出現流血的情況,因此需要加強傷口護理,所有操作必須在無菌規則下進行處理,加強傷口以及各種引流管的觀察,防止引流管脫落,影響傷口正常恢復,教會患者逐漸接受疼痛并且調節疼痛感受,若不是疼痛難耐的情況下,一般不使用鎮痛藥物。
1.4? 觀察指標
①負性情緒:收集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 d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情況,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效果越顯著。②并發癥發生率:痙攣,繼發性出血,疼痛異常。③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分析,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強烈。④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分析,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和情感職能,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量表評分比較
不同護理實施后,對比兩組患者負性情緒、疼痛和生活質量等量表的評分,觀察組患者的評分表現均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并發癥方面,觀察組痙攣0例,繼發性出血1例,疼痛異常1例,對照組痙攣3例,繼發性出血3例,疼痛異常2例,觀察組并發癥為2例(3.33%),對照組為8例(13.33%),觀察組并發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7,P =0.048)。
3? 討論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女性的社會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増加,女性對于自身的健康注意力不斷降低,導致各種疾病在生活中潛藏并且爆發出來,嚴重威脅生命安全。宮頸癌就是當今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該疾病近年來呈現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2]。由于近幾十年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使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得以早期發現和治療,宮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已有明顯下降,早期宮頸癌常無明顯癥狀和體征,宮頸可光滑或難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區別。圍手術期間,患者疼痛、負性情緒以及并發癥都是影響實際手術治療效果的因素。當前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上升,圍繞手術的護理干預方式面臨著較高要求。
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近年來使用較為廣泛的護理工作模式,護理人員除了護士除了應加強對患者自身的關注外,還需要把注意力放到患者所處的環境、心理狀態和物理因素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因素[3]。通過圍繞患者為中心,充分考慮影響疾病恢復的多種因素,將臨床管理與護理的各個環節整合成一個系統,再有效得展開,獲得良好的效果[4]。在護理工作中,針對性實施責任落實、認知干預、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運動護理、藥物護理和飲食護理等內容,切實有效地增強改善了患者的治療體驗,有效緩解各項癥狀[5-6]。
綜上所述,針對宮頸癌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接受率,有效地改善患者術后負性情緒和傷口疼痛,同時能夠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慧,王霞.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在宮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20, 7(19):187-188.
[2]劉丹.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宮頸癌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康復情況的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13):158,161.
[3]唐曼娜.心理護理及人文關懷在婦科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9, 19(73):21-22.
[4]陳權良.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在宮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6).168,170.
[5]燕偉超.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在宮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7).373-374.
[6]劉淑紅,劉敏.人文關懷以及心理護理應用于宮頸癌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6).2060-2062.
[7]鄺幼嫻,秦靜,伍燕,等.婦科宮頸癌護理中的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0,6(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