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蕊 陳澤君
【摘要】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科技型企業對于國家的發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金融大環境的推動下,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隨之而來的風險因素也更多,因此解決其融資風險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文章從科技型企業的融資現狀入手,著重分析了其面臨的融資風險類型及產生此類風險的原因并提出了相關控制措施,以期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038.1
*基金項目:本文受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陜西返鄉勞動力創業融資的擔保機制與風險防控研究”(2019D052)支持。
一、引言
當今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為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且也推動了各類中小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崛起,科技型企業發展尤為迅速。
但是對于這些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而言,融資成為其面臨的重要問題。一方面,部分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的企業,除資金需求量大,規模比較小以外,還存在機構設置不完善等問題,因此抵抗風險方面的能力較弱,導致企業的信用度不高,較難達到相關金融機構的放貸條件,融資面臨巨大的困難。另一方面,由于企業自身經營性質的局限性,在融資過程中會因缺少抵押物以及貸款風險過大等原因,導致銀行不愿意或不敢為這類企業投放信用貸款。
大多數的文獻都在探索科技型企業的融資問題,而科技型企業面臨融資風險是其陷入融資難困境的根源,隨著融資方式的不斷創新,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風險有哪些,從哪些方面可以緩解這些潛在的融資風險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二、科技型企業融資現狀
企業比較常見的融資方式有銀行借款、發行公司債券、股票籌資以及融資租賃等,基于對融資數額的考慮,股東增資和銀行貸款是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因為其他的融資方式對于需要大量資金不斷投入的科技型企業而言,融資額度相對較少。
科技型企業作為促進祖國發展的中堅力量,自然而然會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補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多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一種渠道。但是大部分科技型企業的研發過程對于資金的需求量比較大,整個周期也可能比較長,所以政府補貼一般是處于輔助的地位,還需要其他渠道進行多種方式的融資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P2P網絡借貸和眾籌網絡融資等融資模式逐漸興起,這些模式相對于銀行借貸融資來說,不僅審核條件門檻較低,還能提供多品種與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能夠很好地滿足科技型企業持續高額的資金需求,有效緩解科技型企業的創新融資約束,而且可以明顯降低其服務成本。科技型企業與傳統企業相比企業特點突出,由于其輕資產的特點,難以通過固定資產抵押進行融資,所以知識產權融資近年來成為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一種方式。還有新興的供應鏈融資模式,相較于傳統融資模式而言,更有利于解決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三、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一)融資風險種類
1.資金籌集風險
科技型企業基于其投入的研發費用高、投資期相對較長等特點,因而對資金的融資需求更為旺盛,資金籌集風險大多源于難以以適度的成本籌集足夠多的資金。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同行業的競爭較為激烈,基于市場的因素,資金籌措不足,不僅有可能推遲研發的期限,還有可能造成核心技術難以向產業經濟轉化的風險。
2.資金使用風險
資金使用風險是指企業對于資金在企業內部分配的合理性層面展開,資金配置的不合理會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果不達標,進而影響整個企業的發展。科技型企業注重人才的吸引和核心技術的研發,因而對于研發環節的投入是其創新的基礎。
3.資金償還風險
資金的償還風險是指由于企業的資金不足導致的無法按期償還債務而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科技型企業由于其發展的不確定性高,更容易面臨資金的償還風險,如果企業的資金水平無法按時償還債務就會引發違約風險,違約不僅需要支付一定的違約金,加重企業的負擔,還會進一步導致企業的信用風險。
4.資信風險
資信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因為違約而帶來的信用風險。債務資本到期無法償還即為違約,違約會對企業的信用評級和企業的聲譽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業再融資的難度,并且處理不當會形成惡性循環,還可能面臨訴訟甚至企業破產的風險。
5.網絡安全風險
互聯網的發展為企業的融資途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為融資環節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但是通過大數據獲取相關信息的同時,也面臨著數據泄露和黑客攻擊等相關風險,所以網絡安全風險會直接影響網絡融資的各方面。
6.市場風險
市場的需求是時刻處于動態變化中的,科技型企業從投入到取得研發成果需要的周期偏長,因而導致了企業在投入與產出成果的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對于市場的初期預判可能會與實際的市場需求情況相偏離,因而造成虧損的結果。這種高風險和不確定性不僅影響著企業自身的發展,也為企業的融資增加了阻礙。
7.政策法律風險
政策法律風險對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網絡融資風險影響比較大,現行法律法規和安全標準的不完善都會影響網絡融資系統的正常運行。在網絡借貸平臺復雜的互聯網金融環境中,還缺乏相對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控體系。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在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也催生了一些不良借貸的負面現象,導致了互聯網金融環境的惡化。
8.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資產和重技術的行業特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應運而生。盡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已經提出很長一段時間了,期間政府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來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發展,但是知識產權相對容易受到市場、技術以及法律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解決知識產權質押的風險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9.其他風險
除了上述企業面臨的融資風險之外,還可能存在道德風險和評估風險等。科技型企業為了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融資,可能會隱瞞企業的相關信息,形成道德風險。在進行質押物評估時可能會因為評估方法或者外部市場因素等影響使得質押物的價值發生較大的變化而造成評估風險。
(二)融資風險成因分析
1.籌資渠道狹窄
融資渠道狹窄、金融機構的限制以及籌資成本過高等都是導致資金籌集風險的主要因素。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期限短且額度嚴重不足。由于科技型企業在運作過程中相比于制造型企業等實體企業而言,產品的研發具有很大的時效性和不確定性,加之其缺乏固定資產等抵押物,因而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意味著風險較大,其提供借貸的條件比較苛刻,所以造成了科技型企業籌資渠道被限制。
2.企業自身管理不完善
企業若自身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會加重融資環節的風險,容易導致資本結構的不合理,資本結構失衡會加重企業融資風險,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同時企業管理層對于資金的配置是否合理,也取決于其管理水平,從戰略計劃層面影響著企業整體的發展狀況。科技型企業對于創新活動的投入包括人才和先進設備的投入,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成果并直接表現在收益水平的高低上,因而要合理利用資金,提高企業的產出,利潤水平越高才能更好地償還債務資金和吸引股權融資。企業的發展狀況和變現支付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企業償還債務的可能性,變現水平不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因而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與企業的持續經營相關聯。
3.市場因素
市場利率的波動、通貨膨脹及區域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從外部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利率的變動會直接影響企業融資成本的高低,特別是知識產權相對容易受到市場、技術以及法律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企業所處地區經濟環境的優劣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經濟環境越發達的地區更容易帶給企業更廣闊的市場。
4.網絡安全問題
網絡融資平臺在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存在著相關風險,因為網絡平臺匯集著大量的資金和有效信息,信息系統如果出現技術不完善等問題,就會加大外部黑客攻擊以及病毒、木馬入侵的可能性,對網絡安全造成破壞,從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5.政策法律體系不健全
在互聯網金融日益發展的大環境下,基于創新的理念,融資方式也被不斷的多樣化,尤其是網絡融資發展過快其政策法律體系不能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完善和實質性的監督,正是這種潛在的不確定性造成了一定的融資風險,諸如區塊鏈上數據的隱私性保護問題以及法律監管等問題。
四、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籌資方式多樣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互聯網金融也迅速崛起并取得很大進步,創新成為新時代的一個關鍵詞,科技型企業作為先進行業的領導者,更要積極的注入新鮮的血液,將創新體現在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雖然科技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業因為各種現實因素面臨著很大的融資阻力,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發企業的活力,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構建新的模式,將融資與自身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服務相結合,不斷開拓創新型金融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打通各種相關聯的融資渠道,從而增加融資渠道的多樣化。
(二)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
1.完善公司內部管理制度
許多中小規模的科技型企業在創立初期,因為將重點放在研發投入和增強企業自身創造力上而忽視了對于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但是一個企業要想實現長久的穩定發展,具備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運作的透明度,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性和項目實施的合理性。公司管理制度完善,能夠更好地促進研發成果到市場的轉化,各部門之間高度協作,著力提高公司的經營利潤,才能更好地抵御企業自身問題造成的融資風險,為獲得融資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是促進其發展的關鍵。
2.合理調整融資結構
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適應的融資結構也是有差異的,所以公司在融資的過程中,不能盲目選擇融資方式而不注重融資結構的合理性,因為這不僅可能會加重企業的融資成本,甚至可能會因為債權比例過高而導致公司風險增大,因此要平衡股權與債權之間的關系,防止因為股權控制不當,導致創始團隊失去企業的控制權。
3.提升企業信用度
內部管理的優化能夠提升企業內各部門之間的團結協作,企業從投入研發到產出經營成果再到實現經營利潤是一個過程性的結果,所以只有將成果最終變成企業的價值才能實現企業的更好發展。企業的價值越大,那么在企業償還債務和融資的過程中信用度就越高,就更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環增強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4.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在企業資金需求旺盛的階段,有的企業可能會因為急于在短時間內獲得所需資金而采取一些風險相對較高的融資行為,這就需要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不能盲目融資,尤其在進行網絡平臺融資時,一定要慎重選擇,避免承受不必要的損失。現階段網絡融資平臺的建設尚不完善,因此具有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三)優化市場環境
良性的市場環境和發達的金融市場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而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一定的秩序與監督。在互聯網金融技術的大背景下,融資方式也逐漸多樣化,制度環境越好的地區效果越明顯。因此,應當完善我國金融市場化程度并不斷改善地區制度環境,提高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而有效發揮市場環境對于科技型企業的正向作用。
(四)完善網絡融資政策法律體系
1.建立健全數據立法和監管體系
其一,法律部門應加快推進對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安全等方面的立法進程,并且給予金融機構正確的引導,為形成良好的市場法治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二,面對不斷被創新的網絡融資渠道,監管部門除了實施必要的監管外,還要利用互聯網技術時刻進行動態監督,更好地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其三,大數據開發帶來的安全隱患大多是信息泄露問題,要嚴厲打擊惡意泄露和竊取隱私信息的行為并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管。
2.建立知識產權質押分散機制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限制性的風險,因此建立知識產權質押風險分散機制以降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是十分重要的。以政府為主導,在知識產權的評估及質押過程中要結合市場等多方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并實施動態的反饋監督,逐漸形成多方聯動的風險分散格局,建立完善的風險提示和披露機制,不斷優化融資環境,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聶亦慧.陜西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規避問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2-15.
[2]李紅英,王炎.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融資方式選擇[J].財會通訊,2018(2):11-14.
[3]邢苗,董興林.中小科技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評價研究: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0(18):196-202.
[4]耿成軒,李曉汨.基于樣本加權SVM的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預警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0(7):56-64.
[5]南星恒,田靜.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散路徑[J].科技管理研究,2020(4):206-211.
[6]徐寧,馮路.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網絡融資風險模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9(20):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