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

幼兒自我管理,指幼兒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激勵自己。學前階段幼兒身心發展迅速,是自我管理能力的萌芽時期。在區學前教育“大視野”課程的指引下,上海市嘉定區曹王幼兒園開發并利用周邊資源,開展“快樂健康行”活動。幼兒自主安排行走時間、地點、路線及所需物品,自行選擇行走伙伴,鍛煉了體能,增強了自我管理能力。
爭做出行小主人,萌發自我管理意識
“快樂健康行”是我園特色活動。幼兒們會問:“我們去哪里?”“什么時候去?”我提出:“這是大家的事情,時間、地點大家定。”誠誠說:“姐姐上小學了,那里的操場好大,我們去走一走吧。”小雨說:“昨天爸爸帶我去田里走了田間小路。”欣欣說:“記得小班時我們撐傘走在雨里,好開心。”
大班幼兒好奇心強、愛探索,他們會觀察外界事物并和自己建立聯系。幼兒自行商量地點和時間,確定出行方案,“小主人”意識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在尋找目的地的過程中,幼兒觀察周圍環境,關注身邊的變化,提高了觀察力,對自己的事情有了責任心,自我管理意識不斷提高。
準備出行物品,積累自我管理經驗
經過討論,幼兒決定到小學操場走一走,確定時間和地點后,他們就出行物品展開了討論。妮妮說:“要準備紙巾。”揚揚說:“要帶垃圾袋。”宏宇說:“要帶瓶水。”含哲提出:“走累了坐哪休息呢?”文文提議:“帶上報紙坐地上。”朵朵表示:“可以準備一塊布。”討論后,幼兒們將需要帶的物品記錄下來。
出行當天,他們背著書包來到操場上,誠誠戴著太陽鏡和帽子,防曬工作準備充分;瑩瑩拿出紙袋、小雨拿出布墊坐在地上休息;欣欣拿出餅干、香蕉和大家分享。這時,子墨喊道:“先用濕巾擦一下手。”他考慮到衛生問題,還拿出垃圾袋說:“垃圾放這里。”欣欣也拿出垃圾袋提議:“干垃圾放我這,濕垃圾放子墨那。”幼兒想到了垃圾要干濕分離,我不禁對他們蹺起大拇指。出行準備工作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他們查詢天氣預報、調查場地后,制定計劃、準備物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商量、思考,積累自我管理經驗。
設計行走路線,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大班幼兒向往快樂研學活動,當我告知幼兒研學地點在長興島郊野公園時,他們興奮不已。“公園有什么好玩的?”“距離我們這里遠嗎?”“那里有餐廳嗎?”“公園有動物嗎?”幼兒提出了一連串問題。我和他們約定:“可以先查查資料。”
轉天,幼兒們做足“功課”,迫不及待地跟我說:“長興島公園有兒童游樂場、動物樂園。”“我們乘車到長興島要1小時23分鐘。”“公園有池塘可以釣魚。”基于“如何安排行程才能都玩過來”的問題,幼兒開始設計路線。瑩瑩說:“要沿著小河走,一個一個景點玩,這樣就不會落下了。”詩婭說:“我想先爬山,再去小樹林看樹和花,還要去探險樂園。”小哲說:“我要先看機器人,再爬山,還要去喂小動物。”
“行走路線我設計”活動打破了以往幼兒被動接受的狀態,把主動權還給幼兒,讓他們有了自己管理自己事務的意識。研學過程中,幼兒手拿線路圖,打卡游玩地點,活力十足。
“快樂健康行”活動讓幼兒更有責任心,做事更有計劃。規范行為、收獲習慣,培養習慣、收獲性格,我們將一直走在“快樂健康行”的路上。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