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霞
立德樹人有著豐富內涵,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求以人為本,通過適合的教育來發展人,提供恰當的環境支持,護佑每個幼兒健康成長;另一方面要求立足全面發展觀,在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機,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及品格教育,培育有堅定文化自信、自理自立的時代新人。帶著對立德樹人的深層思考,幼兒園相繼展開了實踐,探索學前教育內涵發展之路。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需要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下功夫。通過勞動教育讓幼兒尊重勞動,懂得勞動光榮,他們才能辛勤勞動、誠實勞動、有創造性地勞動,獲得全面發展。
明晰勞動教育的核心概念。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勞動教育側重啟蒙性。幼兒通過游戲、沉浸式勞動體驗形成勞動觀念,學會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培養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
幼兒勞動教育可以理解為以提高幼兒自理能力為目的的游戲活動。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實驗幼兒園開展了角色游戲、建構游戲、沉浸式體驗游戲等,讓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增強勞動意識、提高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辛苦與收獲的喜悅。
厘清勞動教育的現存問題。一些幼兒園對勞動教育的認識相對片面。其一,教師將勞動教育視為幼兒的自我服務勞動,缺乏對勞動教育內涵和價值的理解。其二,勞動教育內容簡單,沒有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其三,勞動教育難度缺乏層次性,不同年齡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大同小異,未能循序漸進。
同時, 家庭勞動類型簡單,勞動時間短。一是有的家長認為勞動具有危險性,讓幼兒以穿衣服、擦臉等自我服務為主。二是家長認為幼兒年齡小,包辦代替嚴重。三是家長更注重藝術才能的培養,使幼兒缺乏勞動機會和自理能力。
探索勞動教育的有效做法。與教研相結合,改變教師觀念。首先,理論先行。教師樹立“勞動與游戲、生活相結合”理念,認識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扎實教研。開展專題培訓,引領教師將先進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開展“有圖有真相”活動,讓教師分享教學中的勞動教育契機、優秀案例,鼓勵教師有效觀察并梳理實踐經驗。
與游戲相結合,激發幼兒勞動興趣。第一,投放開放材料。鼓勵幼兒探索材料的組合與功能轉化。通過沉浸式體驗游戲喚醒幼兒的勞動意識,讓幼兒掌握勞動技能。第二,創設真實環境。在陽光歡樂谷、一米菜園中,幼兒使用真實操作材料,學會使用勞動工具,體驗勞動的辛苦。第三,探索不同游戲的教育價值。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體驗不同角色付出的勞動,學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在自主游戲中,幼兒自己拿取和收拾玩具,與同伴商討解決問題,培養獨立性和交往能力;在區域游戲中,幼兒通過編織等活動鍛煉小肌肉群,掌握勞動技能。
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培養幼兒勞動能力。在自主飲水、自主取餐、自主穿衣等環節,將“做”的權利還給幼兒。利用“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包餃子”等活動鞏固勞動技能,為幼兒五育齊發展提供保障。
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助力養成勞動習慣。借家長會、開放日等轉變家長的勞動教育觀念。開展“我是家務小能手”等活動,鼓勵家長為幼兒提供勞動機會,肯定幼兒的勞動能力。
勞動是一種品格,貫穿游戲,貫穿教育,貫穿一日生活。幼兒動手實踐、積累經驗、培養獨立性和責任感,才能成長為國家棟梁。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