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珠
當前,國內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挑戰,可能因為內外部各種風險因素而受到影響,單純憑借自身能力通常無法得以持續穩定地發展,市場競爭力難以得到提升。所以應當在全面掌握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前提下,對財政稅收制度予以不斷革新,充分發揮出其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合理降低中小企業納稅份額,為其帶來更多優惠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的穩步發展。
一、財政稅收制度對中小企業扶持的體現
1.資金支持。從當前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實際來看,國家政府對其提供的資金支持表現出逐漸增長的態勢,對中小企業給予的扶持項目日益增多,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問題。比如說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的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等,充分彰顯出財政稅收制度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功能。另外很多地方政府部門也逐漸提升對當地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借助于扶持新興產業發展、信貸資金扶持項目建立等方式,讓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獲得了充足的資金。
2.政策傾斜。財政稅收制度給予的政策傾斜,通常來說反映在政府部門組織進行的采購活動上,政府采購逐漸朝中小企業傾斜。對中小企業來說,政府采購在其資金進項中往往會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能夠讓企業把自身產品在更短的時間實現經濟效益轉化,從而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于政府采購活動來說,政策傾斜往往反映在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科學完善的采購平臺,對中小企業帶來一定優惠。對于采購定額確定而言,結合實際情況給中小企業預留部分份額,從而讓其可以在參與政府采購項目中得到相關經濟利益,促進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不斷增強。
3.融資便利。近年來國內財政稅收制度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優化與完善,中小企業的融資成功率得以有效提高。財政稅收制度涉及到的融資扶持通常反映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企業信息體系建設扶持,借助于對中小企業實施信用評估分級,促進其融資信用度的持續提高;二是中小企業融資時政府相關部門直接參與,同時主動進行第三方擔保,借助于設置引導資金來讓中小企業得到更為充足的融資資金;三是對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給予扶持政策,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稅收與獎勵政策,確保中小企業的持續穩健發展。
二、財政稅收制度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作用
1.對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扶持作用。中小企業屬于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財稅優惠補貼、稅務籌劃活動的組織開展等往往都表現出極強的政策依賴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由于自身經營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大部分中小企業不能夠通過技術創新研發來彌補自身短板,往往更需要財政稅收政策給予一定的扶持。財政稅收制度的不斷優化與完善,引導中小企業積極利用各項政策中給予的優惠、減免以及保護策略,不斷增強企業風險防控水平,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逐漸朝著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為國家社會經濟的增長帶來更多助力。
2.對中小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推動作用。資源屬于物力、人力以及財力等相關元素的總稱,涉及到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等各種類型,對資源實施優化配置才可以促進效益的最大化。中小企業屬于社會資源配置的催化劑,大型企業具有非常雄厚的實力,占據著大部分市場份額,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大型企業的有效補充,降低資源消耗,促進資源利用率提升,是中小企業的重要作用。然而很多時候財政資金都朝著大型企業傾斜,沒有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借助于財政稅收制度,中小企業能夠合理利用各項財政稅收優惠和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出自身資源配置靈活以及市場敏銳度較強的優勢,充分滿足經營發展需求,對內部資源實現優化配置,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效率的提升,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3.對農村經濟與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鄉村振興戰略中明確提出要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對于鄉村產業振興來說,財稅政策的更新與調整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助力鄉村產業的持續發展。一方面要求政府財政資金的“輸血”,同時還應當基于財稅政策上提供更多扶持,引導社會資金、技術以及人才等相關資源朝著鄉村聚集,為農業農村主動“造血”。國家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力鞏固和發展。另外,借助于新的財稅政策來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減少資源向鄉村振興聚集時產生的負社會效應現象,如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
三、加強財政稅收制度對中小企業扶持的策略
1.完善中小企業的扶持制度。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對中小企業扶持目標展開全面深入研究,完善財政稅收制度,確保財政稅收扶持的實際效果得以發揮,讓中小企業的需求得到真正滿足。詳細來說應當始終堅持做好如下兩點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分析評估體系,對地方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展開全面評估,提升扶持工作的針對性,借助于出臺相關規定來對財政稅收工作予以合理指導;其次應當對財政稅收相關的優惠政策予以針對性調整,要結合地方中小企業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經營發展實際,采取對點扶持的策略,真正做到規范化科學化落實;同時依靠財政稅收優惠政策的靈活調整,為中小企業帶來短期以及長期雙重優惠,給予中小企業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有效防止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
2.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應當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重視度,科學設置考察指標,開展好融資監管工作,掌握中小企業準確的經營發展信息,確保金融機構能夠以此為根據審核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情況,促進信任度的提升。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合理提升中小企業的銀行信貸額度,精簡中小企業信貸審核流程,逐漸降低中小企業融資審核周期,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更多便利,減小融資難度,確保其有充足的資金來維持自身經營發展。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在信用擔保機制內設置針對中小企業的專項扶持資金,將自己當成是第三方擔保主體,真正處理好中小企業運營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不斷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對當地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全方位的掌握,同時理解財政稅收制度中資金扶持的重要內涵,通過市場調節等方式來增加中小企業融資便利性,以助其更好更快發展。
3.加大中小企業科技扶持力度。針對國內中小企業而言,大部分企業都身處于激勵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其適應力和風險防范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必須要重視并不斷強化對中小企業科技方面的扶持,讓更多中小企業可以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引導他們處理好經營生產等方面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促進其良性發展。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的現象,相關部門要推動中小企業大力落實推進自主創新,不斷優化更新生產技術,推出更多高質量產品,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另外政府相關部門要合理運用財政稅收政策,進一步發揮出主導優勢,整合豐富的發展資源,開展好市場規范化管理,給中小企業創設更為廣闊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助力其創新發展。
4.制定落實中小企業扶持計劃。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要根據當地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和所處行業的發展態勢,對中小企業發展方向和經營活動展開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差異性和針對性的扶持標準,給出更加科學高效的扶持工作方案。針對各類中小企業必須要區域對待,避免僅僅考慮到眼前短期利益,要堅持以長遠的眼光來審視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例如說部分中小企業所進行的科技創新研究能夠對行業發展發揮出很好的帶動作用,我們能夠對這部分中小企業在進行科研項目時提供相應的資金扶持,對其后續研究成果予以著重關注。又如對于部分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的中小企業來說,僅僅為其帶來財政稅收優惠往往無法確保其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可實施全面評估后合理調整財政稅收優惠,從科技等其他方面著手提供有針對性的扶持。
5.完善鄉村產業振興扶持政策。近年來國家政府頒布了諸多財稅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鄉村產業發展,但和產業興旺的目標比起來依舊還有待完善。一是要完善農業發展扶持政策,財稅政策應當強調生產向加工、銷售方面的轉移,對農業合作組織、種養加工銷售企業以及現代化農民培訓企業等鄉鎮企業實施所得稅定期減免。二是應當完善促進鄉村旅游和研學發展的優惠政策,把旅客運輸納入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中去,將企業成本欄數字轉變為流動資金,有效減少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為企業招募更多優秀人才帶來保障。三是應當完善鄉村養老服務優惠政策,針對自用房產和車船免征相關稅賦,積極支持社會資本進入,對金融機構以及養老機構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鄉村產業企業貸款利息收入減免所得稅等。通過這些措施來進一步發揮出財稅政策對鄉村產業興旺的積極作用。
四、結語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新常態下,為盡可能達到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需求,政府相關部門要出臺更為完善系統的財政稅收扶持政策,助力中小企業得以更好更快地發展,為中小企業實現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帶來更多助力,讓它們真正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