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一世紀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內在動力都離不開創新,創新意識和思維成為當今社會人才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階段在小學和高中階段的過渡時期,對于學生成長進程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語文學科對于學生思維發散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上,更重要的是學生思維創新的基礎深化上,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入手,探討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能力;必要性與策略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高速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是活躍的,但是心理是十分敏感的,對于未知事物的探究興趣是濃厚的,但是會因為外界環境等因素而“敢想不敢做”,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引導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知識探究,強化學生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一、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是學生語文學科探究興趣萌生的必要條件,語文學科本身的文學藝術氣息就是十分濃厚,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的方法相對單一,長期以往課堂氛圍變得沉悶單調,尤其是在文言文占比越來越大的初中階段,學生對于文字內涵的探究興趣愈加淺薄,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更加個性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感知文字背后的意義,點燃學生對于文字探究的興趣。其次,符合社會進步大環境中對于人材的需求標準,創新意識與能力在社會進步中發揮的作用是關鍵的,初中階段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形成自身創新意識,并引導學生在看待問題時能夠考慮的更加全面,在未來與社會的融合過程中,更加順暢。第三,是學生語文學科思維形成的重要過程,創新思維的培養過程讓學生對于文學世界的認知得以刷新,并且在過程中,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得到的全面的發展,在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進程的基礎上,實現了語文學科文化思維形成的重要目的。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一)教學目的上的創新
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根源是教學目的中“唯成績論”的引導,由此可見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上的創新是必要的,但是教學目的上的創新才是一切的根源。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的的創新過程中,教師要科學的分析不同教材內容中學生成長的不同角度,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的差異來創設出不同形式的教學設計,并且過程中教學目的創新認知讓教師重新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意識的形成與強化,并引導教師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采取適應性更強、契合度更高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有效的強化,鼓勵學生將語文學科的實踐探究性與人文性相統一,實現自身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教學情境上的自由開放
我們經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此可見創新思維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身上,每個學生的創新潛能都是十分深厚的,只不過傳統教學模式和學習氛圍的限制,讓學生沒有空間和意識來發散自身思維創新性。新時代教育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情境上的創新為學生打造了更加輕松自由的學習成長環境,在過程中頻繁但平等的師生交流,新穎教學角度的開發,學生觀點表達的被重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創新意識的框架基礎。譬如在《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從課堂導入環節入手,構建出自由開放、氛圍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引導來讓引導學生進行思維上的拓展,比如:母親是我們經常歌頌的人物形象,那么一提到母親,你最先想起的是什么呢?是母愛的偉大,母親的嘮叨,還是細密的針腳,或是滿頭的白發...在教師思維的引導下,學生心中“母親”的形象更加高大,然后教師可以拋出答案相對開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文章文本的內容:朱德筆下的“母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從生活細節到思想認知都描寫的入木三分,那么通讀文章后,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段呢?為什么呢?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章的學習,并結合自身認知和思維角度上的差異來完成問題的回答,不同角度的切入導致了不同的收獲,每個學生思維視角上的差別導致問題的答案千差萬別,但正是這樣的“千差萬別”成為學生思維創新的根基。
(三)教學方法上的不拘一格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變,教師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更要注意教學方法上的創新,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進行深入的創新意識誘發,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更為多元的途徑。譬如《詩經》二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詩文內容進行歌曲創編,用歌曲的形式來詠唱“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初遇的美好;《最后一次演講》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化身“演講者”,在角色帶入中感受作者對于最后一次演講的特殊情感;《社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當地節慶的慶祝形式入手,把教室變成節日的海洋,讓學生都變身為其中的一員,在對比中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奧精微。
三、結語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不僅為學生打開了更為廣闊的文學天地,更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教師在教學中的有意引導和學生自身創新意識的萌發,都成為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輔助。
參考文獻
[1]歐陽雪峰.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001-1002.
[2]焦永福.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智力,2021(14):37-38.
四川省眉山市壩達初級中學?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