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幼兒情緒管理的意義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6歲前的情緒情感經驗對其一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但有利于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更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
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于各年齡段幼兒情緒發展方面的目標如下:
幼兒期是情緒管理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學前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幼兒情緒管理的內容
情緒管理能力是幼兒適應社會,實現自我發展的基礎,具體內容包括:
(一)情緒理解能力
情緒理解能力是指覺察和正確理解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情緒理解能力受個體因素(如:氣質、語言發展水平)以及外部因素(如:家庭、教師、同伴)的影響。
(二)情緒表達能力
情緒表達能力是指使用恰當方式進行情緒表達的能力。良好的情緒表達能力可以促進幼兒自身的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還可以為他人理解、引導和支持幼兒發展提供各項信息與依據。
(三)情緒調節能力
情緒調節能力是指應用合理策略調節控制情緒的能力。情緒調節過程分為:外部的變化→識別情緒→情緒理解→個體內部調節。情緒調節能力是情緒管理能力的核心,也是衡量幼兒情緒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
三、如何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通過親子游戲、親子閱讀、親子談話等途徑提高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家長可以引導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中識別、表達角色的情緒;可以引導幼兒在繪本閱讀中識別、想象、體會、說出繪本中角色的情緒情感;還可以引導幼兒在聊天時說一說自己的情緒感受。
此外,家長還可以鼓勵幼兒表達與自我安慰,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合適的教養方式,給幼兒建立榜樣作用,幫助幼兒理解和應對由情緒引起的問題。在面對幼兒各種各樣的情緒表現時,父母應接受幼兒的情緒并給予幼兒在情緒需求與表達方面的回應。在幼兒情緒反應強烈時,父母可以教授幼兒情緒調節的策略,比如:深呼吸法、想象法、反思法、音樂調節法等等。
四、家庭教育建議
1.父母或者經常陪伴幼兒的家人教育理念要一致,要提高幼兒教育的科學認知水平,從生活中的點滴做到了解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要接受科學的育兒理念,結合幼兒的先天條件和后天環境,采用適宜、民主的教養方法。
2.父母要高質量地陪伴幼兒,陪伴內容包括親子游戲、親子閱讀、親子談話等等,要關注幼兒情緒發展。
3.要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幼兒會有更多的識別情緒、表達情緒以及調節情緒的需要,這些都為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4.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包括各方面習慣和品質的養成、生活態度和觀念的形成。幼兒若長期受習慣、品質、生活態度等方面的困擾,就很難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緒。
5.為幼兒創設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家庭成員要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接納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厲聲斥責,更不能打罵。
6.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師,父母要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為幼兒做出榜樣。
7.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如幼兒發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其平靜后告訴他什么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8.結合生活經驗教授給幼兒一些交往技巧和調節情緒的策略,比如通過語言向家人朋友表達自己的情緒,通過深呼吸、聽音樂、運動等調節、釋放自己的情緒等等。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遵循20/80法則,即20%取決于智商,80%由其他因素決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也就是情緒智力。幼兒時期的情緒教育對于一個人情商的培養十分重要,奠定了一生的基礎。家庭教育在幼兒情緒發展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相信有了家長們的正確引導,孩子們一定會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陜西省漢中市幼兒園?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