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可夫說過:“凡沒有來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的東西,是最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這句話說明興趣是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濃厚的興趣會促使學生把“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主動的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新課導入新穎,在求知中激發興趣
作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好的導入就像“橋梁”一樣聯系著舊知和新知。因此在選擇導入方法時,要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選擇學生新聞樂見,身邊熟悉的事物和新媒體課件作為輔助,這樣能拉近學生對這節課產生期待,對新授課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教學內容上,產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教師才能充分的從事這節課教學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學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數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環節:
(1)投影出示三幅圖,運用學過的知識自學并討論。
學生充分討論后,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得出結論:把一個物體、一個計算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們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提問:你是怎樣理解“平均分的”?
師指出:每一份都是一樣的。
(3)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學生拿出準備的正方形紙,把它分成4份,指出其中的一份和三份各表示幾分之幾)<提醒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折疊,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要平均分成4份>
(4)找同學說一說。
問:和他一樣的同學舉起手來。(同學們做的真不錯)
這樣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把追求新知真正的留給學生自己去發掘,孩子臉上那種急于得出答案的迫切心理便自然而然的表露出來。
二、創設生動的探究情境,在疑問中激發興趣
如今的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更關注學生課堂中的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如在教《比例尺》時,先拿出學校教學樓建筑的平面設計圖,問:“學校教學樓那么高,占地面積那么大,為什么能畫在紙上呢?”接著又拿出一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問:“同學們,看看這是一張什么圖?我國國土那么遼闊,為什么能畫在這一張圖上呢?”這樣連續地出示掛圖和提出問題,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地把課堂需要解決的問題,交給學生自己去尋找,而老師只是起到把控課堂的節奏,適當的點拔,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老師講的少,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學生,孩子學的輕松,近而產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實踐中激發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師生互動的環節,根據課型及教學活動,老師設計一定的情境教學及問題,學生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的竊竊私語,有的小聲討論,有的大聲討論,還有的進行小組辯論等……,接著孩子們爭著發言,有的提綱挈領,有的畫龍點晴,還有的思維每捷,思路清晰。針對孩子們各自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好的及時表揚,讓孩子們向他們學習,樹立典型,創造學習的機會,對表達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敢于講話,發表自已的見解,哪怕是錯的,也要讓他講完,之后一起幫他分析錯因,這樣做的目的,有利于讓他敢大膽的發言,不要因為錯誤了,就提出批評,這樣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如教學二年級數學下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目的明確后,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去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出示教學掛件,讓學生自己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有的按顏色分類、有的按性別分類,……當然也有瞎分類的。不管按什么進行分類,我認為這都是次數,關鍵在于讓學生說出這樣分的理由,尤其是對哪些不會分類孩子予以幫助指導,讓他們覺得老師沒有因為自已不會分而放棄他們,充分讓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參與了活動,老師都是贊許的,這樣的教學,能喚起他們自主學習、主動實踐,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要學的態度。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在展示中激發興趣
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水平不可能都是一個樣的,參次不齊,大有人在。各個孩子來自于不同的家庭,性格、語言表達等各不相同,課堂學習接受能力也不一樣,這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在教學時,要向這部分孩子傾斜,要多關注他們學習的表情、不時的提問,通過師生互動來掌握孩子們學習的效果,課后及時的輔導,讓他們不要因為學有難度而掉隊,久而久之,這部分孩子學習會逐漸跟上,甚至超越一部分中等孩子。同時老師還要借助多媒體,多讓他們發言,多展示他們的作業,雖然題目做錯了,但字寫的非常漂亮,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也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在班級中也是在亮點的。
五、表揚鼓勵為主,在成功中激發興趣
教師要學會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學困生”。他們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老師又不喜歡自己,也就導致了不愛發言,認為在課堂上跟他沒有關系等現象發生。這時候老師要消除他們緊張畏懼的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激勵性的評價、哪怕有一點兒的進步,都要適時的加以表揚,讓他們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想學習的興趣。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資源,把一些“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創設活動都要為學生而展開,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善于動腦、動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主動交給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真正的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淮安市黃碼中心小學,江蘇?淮安?戚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