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惠
摘 要: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培養了人們的互聯網思維方式,從而也推動了高校教學方式的變革,出現了微課,CCtalk,慕課等在線教育形式。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學走向信息化是不可避免的時代趨勢,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正確認識到高校信息化教學的內涵,對當前高校信息化教學的現狀和不足進行認真審慎分析,進而從高校信息化管理,教學信息化,信息化平臺搭建和運用評估等方面完善高校的信息化教學建設機制。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信息化教學;教學方式
引言: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從簡單的局域互聯網到現在發展到云計算,大數據的熟練運用,各種數據信息增長急劇,表明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大數據信息時代。而在教育領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大量的教育資源和數據也不斷產生,高校教育如何運用這些教育資源成為了一個新的課題。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形成信息化教育,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目前的高校信息化教育還存在著教育理念落后,信息化平臺不夠完善,信息化教學評估不科學等不足,需要高校管理人員和教育者重視改進當前教育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不斷完善信息化教學機制。
一、高校信息化教學的概述
在大數據時代下,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和觀念已經逐漸被信息化教學方式所取代,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努力推動高校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所謂高校信息化教學,就是在傳統教學的內容基礎上,運用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手段,把信息化教育和互聯網平臺結合起來,以實現高校教學智能化,提高學習效果和管理效率,提升高校的學習和科研氛圍,實現信息化教學和服務。
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教學方法的信息化。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占據課堂的主動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效果不佳。而信息化教學方法下,教師在講授新知識點時,通過利用多媒體設備和資源,將大數據引入課堂教學,為學生展現當前時期最前沿的知識信息,結合現實實踐生活,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習積極思考,把學習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從而讓學生真正做到吃透知識,理解知識,做到學以致用。第二,學習模式的信息化。傳統的學習模式主要是以學生在教室里聽課,練習為主,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學習的模式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轉移到無處不在的網絡上。各種在線學習平臺如微課,慕課,CCtalk等,為學生提供了隨時隨地都能夠主動學習的平臺和方式,改變了課堂上被動學習的局面。第三,教學管理平臺信息化。傳統教學管理中,教室的管理以排課系統的課程表安排為準,再以紙質表格的形式給到教師和學生。而在大數據時代,對學校教室的管理安排會更加智能化,精準化,使學校設備使用合理,充分利用教室資源,做到物盡其用,改善教學平臺管理。
二、大數據運用于高校信息化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管理軟件存在漏洞
當前高校信息化教育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教學管理軟件存在漏洞,跟不上高校教育發展速度,難以滿足高校信息化教學的需求。首先,互聯網教育平臺對高校教育實際情況不夠了解,缺乏一線教學經驗,因此對高校信息化教育系統的開發存在一些不足,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其次,高校現有的信息化教學系統發展緩慢,不能根據學生和教師的個性化需求更新換代,開發查詢成績,選課,以及師生互動等板塊。除此之外,高校信息化教育還缺乏完善的運行機制,存在運行混亂,效率低下的問題,不能滿足信息化教學的需求,嚴重影響高校信息化教學在大數據時代的適應能力。
(二)信息化教師隊伍建設弱
目前高校信息化教育對教師的引導帶動作用不夠重視,導致信息化教師隊伍建設能力低下。首先,教師隊伍對信息化教學了解不夠,教師不僅缺乏信息化教學能力,也不會在信息化平臺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管理和點評,影響了教學效率和質量。其次,學校對教師隊伍的信息化能力缺乏科學有效的培訓機制,沒有正確引導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因此導致高校信息化教學的質量低下。最后,許多高校老師還缺乏自主收集網絡教學內容的能力,不能夠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對教學內容,授課方式進行信息化更新,無法將教學內容與微課,慕課等平臺有機聯系。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信息化教學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水平
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水平是影響高校信息化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因此需要高校管理人員重視教師隊伍信息化建設,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教學水平,還要具有信息化素養,熟練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化教學教師既要掌握在線教育網絡平臺的基本操作,還要能夠根據需求檢索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比如,可以定期開展針對微課等在線教育平臺的使用培訓,讓教師對平臺的使用熟練掌握。
(二)改革課程教學管理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課程內容也需要與時俱進,積極開展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要體現最新科技和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和創新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模式采用計算機技術,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開創交叉性學科教學內容。另外,還需完善高校課程管理系統,改善學生在選課,查成績,簽到等方面的體驗,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機制,提高教學效率。
(三)改變學生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
在大數據環境下,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增加,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需要變革當前學生的培養模式。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個性化設置,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增加參與度。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不再是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利用網絡,視頻等隨時隨地與教師互動交流。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估考核也不應該局限于期中、期末考試,不應該局限于以考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是應該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考察,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全面的評估,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科學有效的信息化教學學習評估體系。
結束語
大數據信息為高校信息化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滿足了大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信息化教學也將越來越完善,讓學習資源更加充足,學習場所也不再局限于圖書館或教室。高校信息化教育要以構建互聯網學習環境為目標,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線上學習生態,形成大數據時代下,線上線下個性化的交互性學習系統。
參考文獻:
[1] 張艷紅.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8,0(5):75-76.
[2] 劉婧. 信息化教學形勢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 科學咨詢,2021(19):154-155.
[3] 魏雯.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教學管理系統使用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9):807-808.
[4] 巫宗賓. 大數據時代高校信息化教學研究[J]. 數碼世界,2017(11):343.
[5] 王鳳云. 大數據時代高校信息化教學研究[J]. 信息記錄材料,2019,20(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