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升級和轉型環境下,要求工科學生要具備卓越專業技能和顯著的創新精神。網絡工程專業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新興工科專業,在教育教學改革上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掌握主要內容與底層邏輯,有明確目標性和方向性的更新和優化課程內容。根據根據產業升級和創新情況,設計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以技術要素為主要驅動力,高效推進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注重協同社會力量,整體和全面推進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
關鍵詞:新工科;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
引言:
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和創新,要快速和正確梳理產業技術鏈,以此才能構建符合新工科背景的教學模式,且做好課程內容擴充和教學方法設計。專業課程安排和社會實踐工作,都應合理和科學的介入技術演進及行業發展相關信息。做到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深入嵌入行業發展環境,秉承與時俱進的思想,對網絡工程專業教學內容、模式、形式進行創新和優化。
一、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的主要方面
(一)目標體系構建
新工科背景下,教育領域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通過深度學習,構建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具備能力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招聘要求。網絡工程專業教革新,首要任務需構建完善的目標體系,明確“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學生職業發展規劃,以及既定行業和領域的人才結構,精準定位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目標,以及制定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依托正確而豐富的目標體系,分別制定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案。
(二)課程內容擴充和優化
網絡工程專業更注重培育創新型技術人才,圍繞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等知識內容,不斷凝聚和填充新的基礎知識。新工科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將教育教學革新嵌入到現實背景中,根據相關領域的技術升級和革新情況,做好課程內容擴充和優化,并將這項工作作為重點與關鍵內容,正式納入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工作體系中。
(三)教學模式創新和革新
計算機應用知識、網絡技術應用、大數據維護和管理等內容,都是網絡工程專業教學的重點。教師需圍繞主要教學內容,加強教學模式的創新和革新。根據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特點,及時優化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課程內容設計為基礎,有層次性和邏輯性的推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
二、新工科背景下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的底層邏輯
(一)學生學習思維的活躍
學生學習思維的活躍度,決定了網絡工程專業教學質量和效果。教育工作應從全局意識思考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并能利用技術元素和趣味文化,對專業課堂賦能和賦魅,以此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只有學生學習思維保持高度的活躍度,才能深度參與到專業知識學習、研究、探討、實踐等各項活動中。學生思想引導,是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的重點和基礎。相關人員必須根據教育教學革新的底層邏輯,科學的創新和完善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體系。
(二)教學觀點與時代發展契合
新工科背景下,圍繞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提出新主張和新視角。教育工作者需對工程教育的本質建立正確的認識,深挖與研究內在的發展規律,實現本土化、專業化、規范化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育觀點與時代發展要高度契合,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政策要求,做到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的有的放矢。不盲目求新求變,需根據實際問題和需要,具有戰略高度的優化和完善教學模式和內容。新時代下,社會需要有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卓越專業技能的人才,在培養工科類人才的過程中,必須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形成先進的教學觀點。不應再出現唯考試論,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需通過構建開放型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適應社會的技能
(三)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
環境對于學生個體思想成長和能力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和熏陶作用,新工科背景下,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必須先于教學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主動完善自身形象,精準定位教育教學角色,轉變以往權威屬性,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認同感、親近感。從某種角度來說,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是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的關鍵,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作為知識與技術傳播媒介,他們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以及專業水平和授課能力,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底層邏輯,才能實現深層次的教育教學革新和創新。
三、新工科背景下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的科學路徑
(一)根據產業升級和創新情況設計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要具有戰略意義,學校專業教學與社會人才招聘需達成價值共識,有效處理好人才供需關系。以市場人才需求標準為參照,對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再設計。新工科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專業教學改革的底層邏輯,做好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優化。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習需求,構建具有極強趣味性和交互性的網絡工程專業教學課堂。根據產業升級和創新情況,設計可滿足專業領域發展要求的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學校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應與科技與產業革命步調一致,及時引進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并能設計實踐性和實戰性強的實踐項目,繼而大大豐富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隨著網絡技術的升級,學校需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技術科學的融入網絡工程專業教學中,建設具備鮮明新工科特征的課程體系。
(二)以技術驅動網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知識與技術會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等領域的發展不斷升級與優化,要通過科學的改革和創新,生成符合現實要求和需求的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新工科背景下,學校需以技術驅動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搭建智慧化和信息化的教育教學管理平臺,緊密圍繞技術升級、數據交互、意見反饋、知識探討、開放論壇等幾個模塊,系統和全面的開展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活動。通過構建開放型專業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頭腦獲得深層次解放,主動參與到學科建設、課題研究、專業技術集成創新等工作中。依托互聯網平臺,跨越時空障礙的學習專業知識和網絡技術,令工科學生能加深相關領域和產業的認知和了解。在面對面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凸顯工科學生主體性作用,主要以強化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為主,設計課程體系和教育模式。根據新產業的發展態勢,不斷優化課程內容,以此為依據,設計科學的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模式。采用線上和線下相混合式的教學方法,具體實施新型的教學模式,實現專業技術與先進理念入腦和入心,培育出符合新工科背景的創新型人才。
(三)協同社會力量整體和全面推進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
工科學生需具備極強的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符合相關領域創新和改革進城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新工科背景下,網絡工程專業學生要深入了解社會和相關領域發展趨勢,明確自身的能力短板和專業優勢。學校需協同社會力量,整體和全面推進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革新。將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先進技術,合理介入網絡工程專業教學中,創建開放和現代化的學習和研究環境。著重網絡技術應用相關知識和技術的探索和研究,使學生能將專業知識有效應用到實踐活動中。教育工作者應合理安排學生實訓時間和課程,使他們夯實理論基礎的前提下,能深度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對網絡工程專業的發展和應用建立深刻的認識。在新技術和新理念的雙重驅動下,對網絡工程專業教學形式和方法進行創新和優化。采用校內和校外雙重推進的形式,多維度和多手段的強化學生工程能力、專業技能、實踐應用能力。根據企業的崗位要求,設計相應的實踐項目,有計劃性和層次性的考察和測評學生的真實能力和基本素質。以關鍵問題為導向,不斷深化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學校可與企業深度和長期合作,建設實訓基地和實訓中心,為提升工科學生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提供優質平臺。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培育出具有夯實理論基礎和卓越才能的工科人才。
結語:
總而言之,新工科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根據學生長遠發展要求,以及市場人才結構,科學的對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與優化。不局限在考試層面,要面向未來和面向市場,主動推翻既往不科學的教學觀念和理論,形成具有現實映照性的育人新主張和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市場核心競爭力,培育出符合要求和標準的工科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溫志萍,程初,劉愛華.新工科背景下以就業為導向的網絡工程專業本科教學體系研究[J].國際公關,2020(12):288-289.
[2]王玉敏.“1+X”證書制度下的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J].廣西教育,2020(38):59-60+89.
[3]馮燕茹.工程認證理念下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若干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2):116-117.
[4]劉陽.基于網絡虛擬化的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2):116-117.
作者簡介:羅遠軍(1971.9),男,漢族?,廣西南寧人,廣西大學?計算機碩士,講師,從事移動互聯網、網絡體系結構、大數據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