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婉桃
摘要: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語言活動開展的質量,將民間童謠應用于語言活動中可以實現語言活動開展的目標,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快速成長。在應用民間童謠時需要教師設計出有效的應用計劃,讓民間童謠在語言活動中充分發揮出作用,進而實現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快速成長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活動;民間童謠
幼兒園作為我國教育行業中重要教育機構,在教育教學中需要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資源,進而達到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并促進幼兒全面成長的目的。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會存在開展語言活動的過程,目的是通過語言活動不斷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讓幼兒能夠運用各種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1]。在開展語言活動時應積極應用民間童謠,可以讓幼兒在學唱民間童謠的過程中增強語言能力實現教育目標。
一、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應用民間童謠具有的作用
(一)豐富幼兒語言詞匯
在民間童謠中含有豐富的詞匯量,并且在表現時會應用短句的方式表現。同時,民間童謠引入的語言內容具有較強的畫面感,幼兒可在幼兒教師直觀化展示民間童謠的過程中,了解民間童謠的含義并掌握了較多的詞匯,進一步促進了幼兒語言詞匯量的增長,為幼兒語言能力的成長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3]。
(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成長
在幼兒語言能力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促進了幼兒思維能力的成長。將民間童謠應用于幼兒園語言活動中,在促進幼兒語言能力成長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可促進幼兒在認知各類事物時能夠積極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思考,進而幫助幼兒逐漸掌握更多的知識促其快速成長。
二、現階段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應用民間童謠存在的不足
(一)幼兒的參與興趣不足
幼兒園在開展語言活動中應用民間童謠時,選擇的民間童謠對于幼兒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幼兒存在較多的字詞未掌握與不理解,在學唱時會因為無法掌握字詞而產生抵觸情緒,進而無法積極投入學唱中,嚴重影響了民間童謠應用的效果。
(二)采取了直接學唱模式,未引入幼兒思考過程
幼兒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活動及教學過程,在應用民間童謠時采取了直接引領幼兒學唱的過程,幼兒只能被動式的接受民間童謠,而未能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去學習童謠,民間童謠應用于幼兒園語言活動中并未達到促進幼兒各項能力快速成長的目的。
(三)幼兒并未理解其含義
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應用民間童謠時,要利用民間童謠豐富幼兒詞匯量并提升其語言能力,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存在著幼兒教師只是在引領幼兒學唱民間童謠,而未幫助幼兒具體了解每個詞匯的具體含義,幼兒只是被動式的記憶了童謠內容而未對其產生正確的理解。
三、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應用民間童謠的具體措施
(一)根據幼兒實際選擇民間童謠
幼兒教師在開展語言活動中應用民間童謠時,應先采取選擇民間童謠的措施,在選擇中應根據幼兒所在的班級進行選擇,比如處于小班的幼兒應選擇簡短、詞匯量較少的民間童謠,在滿足幼兒認知能力的同時可以幫助幼兒認知字與詞;中班的幼兒可在小班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詞匯量,以此類推,進而保證應用于不同班級內的民間童謠都能夠被幼兒有效認知。同時,幼兒教師在選擇中還應站在幼兒興趣的角度、站在幼兒生活實際的角度進行選擇,可以利用幼兒熟悉的事物幫助幼兒快速地理解民間童謠的內容,并實現有效學習民間童謠的目的,進一步在有效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成長。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要實現幼兒能夠有效學習民間童謠并不斷提高語言能力,需要幼兒教師在應用民間童謠時先激發出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達到提高幼兒學習興趣的目的,主要是根據民間童謠的內容將其內容運用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將抽象性的語言轉變成直觀化的效果,利用鮮艷的圖片、動態的視頻吸引幼兒注意力,并產生學唱民間童謠的欲望。幼兒教師在幼兒產生興趣后,及時引入民間童謠的學唱過程,可顯著提升語言活動開展的效果。
例如,幼兒教師將民間童謠《小鏡子》引入語言活動中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將與童謠內容相關的圖片下載下來,或者下載動態圖片,比如在選擇小鏡子圖片時,可以選擇卡通的小鏡子圖片或者微笑眨眼睛的動態圖片,在語言活動中播放這首童謠時可以在演唱到:“看寶寶,露笑臉”這一句時,讓動態圖片對著幼兒微笑著眨眼睛,進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進行跟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興趣被有效激發,并在全身心跟隨動態圖片學唱的過程中快速掌握這首童謠,并提升了語言能力。
(三)引導幼兒思考動作培養幼兒思維能力
幼兒教師在語言活動中應用民間童謠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時,可以采取邊唱邊跳的方式開展,幼兒可通過動作的展示記憶童謠內容,是提升語言活動開展效果的重要措施。幼兒教師在引領幼兒邊唱邊跳時應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在編排動作時應讓幼兒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去創編動作,進而達到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快速成長的目的。
例如,幼兒教師在引領幼兒學唱《穿衣歌》民間童謠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自主編排動作,比如讓幼兒根據“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腳丫,穿褲子”進行編排。在幼兒編排的過程中,會因衣服、褲子都是由父母幫忙穿上的,幼兒會存在不知該如何穿的現象,幼兒教師此時則給予示范引導的方式,并讓幼兒思考:“怎樣穿得又快又好呢?”幼兒會根據教師的示范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并且也學會了穿衣穿褲,促進了幼兒獨立能力的成長。
(四)注重生字詞的引導教學
幼兒教師在語言活動中應用民間童謠時,應在此過程中注重引導幼兒認知各類字詞,進而達到豐富幼兒詞匯量的同時幫助幼兒理解其含義。幼兒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字詞時,應將字詞與相應的圖片對應起來,讓幼兒通過直觀化的方式了解字詞的含義。
例如,幼兒教師在教學民間童謠《大鞋子》時,教師可以講解其中融入的字詞,并利用圖片與字詞相對應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比如,“鞋”可以用“鞋”的圖片幫助幼兒認知、“船”應用在海上航行的“船”的圖片幫助幼兒認知;對于“穿”這個字的教學,教師應采取動態化的視頻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字的含義,將“穿”的這個動作展示給幼兒,進而幫助幼兒理解“穿”的含義。后續生字的教學以此類推,利用圖片或者是動態視頻的方式將字的含義展示給幼兒,進而讓幼兒能夠有效理解生字詞,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成長。
結束語:
幼兒園在開展語言活動時應積極引入民間童謠的學唱過程,可以利用民間童謠具有的特點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發音、豐富幼兒詞匯量、增強幼兒理解能力,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快速成長。
參考文獻:
[1]吳玉娟.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民間童謠資源的運用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00(001):267.
[2]吳慧慧.優化教學奶酪之童謠——幼兒園民間童謠運用的策略[J].教育藝術,2019,000(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