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波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也在相應地進行。高中物理課程相對難度大,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吃力一些。一方面,學生需要找對方法、努力學習,另一方面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也是必須。新時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每位物理教師都致力于特色課堂的打造,通過特色課堂引導學生去發現物理學科之美,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不斷成長,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物理;特色課堂;教師成長
由于物理學科性質的影響,要想取得教師所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學會進行優質提問。提問法是課堂中經常或使用到的一種方法,尤其對于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發展很有幫助,也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重要交流方式。
一、全面了解學生能力素養特點
為了創建高中物理特色課堂,同時讓教師自己實現教學能力素養的特色成長,教師首先要明白“特色”的意義是什么。根據現代教育理念,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學生,要滿足學生的學習成長需求。一切特色的構建都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所以,特色反映的其實是學生的能力素養特點及個性成長需求。教師要以這一理念為基礎,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教學過程中要增強對學生的觀察并做好分析記錄工作,然后去展開積極的教學實踐,不斷更新對學生的認識,調整教學活動,最終實現有意義的特色教學。
例如,本班學生的基礎能力素養比較優秀,學習效率比較高,理論知識吸收理解比較快,但是缺乏動手能力,不能很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了解到學生的這種特點后,教師要在教學中著力加強實驗教學,要給予學生更加充分的實驗操作空間,鼓勵學生去進行試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實現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要用更加積極的方式去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實現從理論到實驗的思考,讓學生具備自己去預測和設計實驗的能力,并能有效通過實驗結果去調整自己的理論認識。由此,將實驗變為本班物理教學的特色。
二、精心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在物理課程中要注意針對化教學方法,其中教學語言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不斷在課堂中提高對于教學語言的設計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語言的應用教學語言是教師組織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所謂的物理教學語言是指在闡述物理定義、定理等內容的時候所使用到的教學語言。在物理課堂上,由始至終地使用邏輯性和抽象性的教學語言,很容易加重學生的理解負擔,導致學生物理課堂學習效果不佳。實現物理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利用生活化的語言,降低傳統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使學生在通俗易懂的語言影響下,產生物理學習興趣,同時實現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例如,物理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善于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成為聯結生活與物理的橋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物理模型,自主地提出問題。如在學習圓周運動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來回憶洗衣衣機脫水的這一熟悉的生活現象,用物理知識來展開分析。這樣自然就可以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提出物理問題,認識到脫水過程中衣服受到的向心力也就是與脫水桶表面垂直的脫水桶對衣服的支持力,洗衣機在啟動時做圓周運動就必須要有向心力,轉動速度慢時衣服對水的附著力提供向心力,轉動速度加快時向心力加大,但衣服對其附著力相對較小,從而使衣服中的水甩出來。進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離心力。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從生活現象中不斷提煉出物理問題。
三、創新評價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創新性的評價能夠讓教師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有意識的改變錯誤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習慣,有助于教師教學素養的進一步提升。不僅如此,創新性的評價也能夠對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產生促進作用。鑒于此,讓高中物理課堂更具特色,讓物理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增長,需要對教師開展創新性的評價。
具體來說,對教師開展的創新性的評價,需要結合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表現,包含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以及對學生課后練習題的布置等方面。在此期間,教師應當主動的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展開評價,讓課堂的受眾,也就是學生說出自己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體驗,從而便于教師進行調整。相反的,教師也要對學生展開評價,評價學生是否能夠適應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即對學生的適應能力進行評價。不僅如此,教師也需要了解學生對自身課堂教學活動的接受度,便于教師決定是否在今后使用這種教學方式。與此同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展開評價,從而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
綜上所述,物理課堂是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養的主陣地,教師要開展特色教學需要從這一方面緊抓,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石彬.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資源的有效性應用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2]李東珂.高中物理環境教育的研究和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