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嬌

國際石油公司積極進行低碳轉型探索。圖為五大石油公司開發新能源業務。胡婭囡 制圖
在過去的幾年里,一系列全球性災難事件的發生使氣候變化對于全球影響逐漸加強,這種變化帶來的緊迫感也直接傳導至油氣行業。由于全球約75%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于能源的使用,為應對氣候變化,全球開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不斷開展碳中和行動。在全球油氣行業低碳能源轉型變革的沖擊下,眾多石油公司已經相應地制定了低碳發展戰略,積極進行低碳轉型探索。
國際石油公司面臨來自政策、監管和投資方等關鍵角色的壓力。
一是來自于各國政府對于石油公司政策和監管的要求的外部壓力。各國政府要求加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并對各石油公司設定了排放標準要求。金融監管機構積極推進企業和投資者有關氣候風險、碳排放和低碳管理等相關信息的透明度,在許多司法管轄區,企業氣候風險及相關信息披露正由完全自愿轉化為法律規定。各國對于保障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氣候立法中,碳市場、碳技術、碳財稅及補貼等經濟手段是各國的通用制度,國際石油公司的碳排放目標皆在某種形式的國家凈零排放目標之下。
二是全球投資團體驅動能源行業戰略轉變急劇對石油公司造成的內部壓力。這種壓力是作用在整個行業的價值鏈上,包括了油氣公司、油服公司、供應商等油氣行業的各個角色。金融投資者增加了對投資組合風險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石油公司被要求向投資者和股東解釋其投資組合在凈零攝氏度或1.5攝氏度的過渡中將如何表現及在整個價值鏈上減少排放的強有力目標。如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和機構以投資者的身份普遍要求石油公司將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納入其中,并將去碳化考慮包括在公司的投資組合之內。迫于這種壓力,能源行業的行動是迅速、直接地改變未來的燃料組合。面對越來越大的投資者壓力和公眾對該行業在氣候變化中所扮演角色的審查,國際石油公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行能源轉型刻不容緩。
到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計劃標志著整個石油行業“去碳化”達到頂峰。對于此目標,眾多石油公司盡管態度不一,但多數已經相應地制定了企業能源轉型的戰略。
石油公司對于碳中和的態度與其所在國的政策監管態度密切相關。歐盟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潮流中一直是引領者,當前歐盟已將碳中和目標寫入法律,德國、法國、瑞典和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已通過立法方式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限制。美、澳、日等發達國家在面對碳中和目標時,往往采取保守策略。相應地,根據石油公司對于碳中和的態度和舉措,可以將石油公司劃分為“保守派”和“激進派”兩類。
作為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的“激進派”,歐洲油氣公司對于“去碳化”的態度積極激進。早在2019年12月,西班牙Repsol首先宣布了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凈零目標;Equinor、BP、埃尼和殼牌緊隨其后,紛紛宣布2030年減少碳排放或者2050年實現凈零目標的措施和主張。2021年2月19日,埃尼集團宣布到2050年將在油氣運營和整個供應鏈中實現碳中和目標,這是歐洲最后一個正式確立了凈零排放減排目標的歐洲石油公司。而在此之前,BP、殼牌、道達爾等石油巨頭已經紛紛表態,并制定了許多雄心勃勃的目標,在各種低碳技術上進行了大量投資。
相較于比較激進、行動迅速的歐洲石油公司,“保守派”代表的美洲石油巨頭反應相對遲緩,行動溫吞,遲遲不肯表態。在遭受到投資者和環保行業的詬病之后,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美洲石油公司雖然尚未承諾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但也加強了對低碳能源轉型的探索。直到2020年底,埃克森美孚才承諾了減少部分碳排放強度;而同樣的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公司則是2021年3月宣布了2023年的短期目標。
國際石油公司對于能源轉型興趣逐漸增強,低碳能源轉型導致了公司間戰略和投資差異化的不斷擴大。國際石油公司的低碳轉型發展可以歸為以下三類:

圖1 國際石油公司2010、2019、2025年投資業務組成

圖2 國際石油公司2015—2025年低碳業務投資變化對比
一是轉向低碳業務,能源轉型比較激進,代表公司是BP和埃尼公司,低碳業務占總投資比例大幅增加,資本配置將遠離傳統上游業務,預計到2025年低碳業務占比達20%~30%,接近總投資的四分之一。
二是殼牌、道達爾和Equinor石油公司都采取多元化發展策略,在低碳業務保持增長的同時(預計到2025年占比達10%~20%)不放棄傳統業務發展,能源轉型比較穩健,
三是專注于開發核心競爭力,保持適度的低碳業務投資(到2025年約占總資本支出的3%)。此類公司以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等美國公司為代表,專注于核心的石油天氣業務,并尋找與之匹配的低碳業務開發。
圖1和圖2分別是國際石油公司在2010、2019和2025年在各業務領域的投資組成及石油公司10年內對于低碳業務投資變化的分析和預計。根據投資機構預測,到2025年,石油天然氣領域對于低碳業務的興趣會愈加濃厚,行業內低碳業務投資金額將從2020年的60億美元達到150億美元。由此可以歸納出國際石油公司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戰略投資重心仍然集中在傳統的上游石油天然氣業務,傳統業務仍占據公司投資份額的50%以上;二是低碳業務投資占比明顯提高,歐洲公司大幅提高低碳業務投資比例;三是中下游和化工業務投資波動不明顯,上游業務和低碳業務呈現此消彼長態勢。
表1為7家主要的國際石油公司對于實現“碳中和”目標制定的戰略選擇方向和具體舉措。在圖2所示的14項公司發展戰略中,可以明顯看出“保守派”和“激進派”的公司戰略發展方向選擇差異。BP、殼牌、道達爾和埃尼公司進行了表中列舉的所有的舉措,積極進行能源轉型;而較為保守的美國公司則對于開發可替代能源業務興趣不足。具體有以下4個特點:
(1)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實現凈零目標。7家國際石油公司都將減排計劃涵蓋了公司經營資產的范圍1和范圍2,旨在減少主要來源于燃燒、化學或生產過程的直接排放和來源于耗電所產生的間接排放。7家公司將減少范圍1和范圍2的碳排放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戰略,除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外,其余的5家石油公司將減少范圍3碳排放和實現凈零目標也作為公司的核心戰略。

道達爾能源公司員工在巡查光伏發電場。李曉東 供圖
(2)綜合天然氣的開發利用。石油公司普遍認為,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相比石油和煤炭具有更持久的前景,因為天然氣在支持快速增長的發展中經濟體的低碳化和減少對煤炭的依賴等方面都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并且天然氣與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技術結合,是一種接近零碳的能源。無論是從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的特性考慮,還是被認為是能源結構調整的過渡性橋梁和低碳轉型的主力軍,大部分的歐洲石油公司將天然氣的開發利用作為核心戰略。美洲公司則將其視為次一級戰略,作為公司投資的重點領域。
(3)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開發主要包括低碳電力發展、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氫能和生物燃料等。部分石油公司選擇可再生能源作為傳統能源的替代品,視其為能源轉型的發展關鍵。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道達爾明顯領先于其他的國際石油公司,將除氫能之外的所有可再生能源都列為公司核心戰略。BP緊隨其后,對于低碳電力傳輸作為重點領域,電池/存儲則視為風險投資,其他的可再生能源業務也都歸為核心戰略。殼牌、埃尼等歐洲石油公司也是各有側重,對于新能源進行開發利用。
(4)低碳能源解決方案。主要業務包括碳捕集與存儲及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對于如何減少碳排放,部分公司認為更多要將重心放在碳抵消和碳捕集方面。歐洲公司普遍將低碳能源解決方案作為核心戰略或重點領域,但由于碳抵消業務的回報率低、監管不確定性和技術限制等因素,埃克森美孚公司一直不愿向項目投入大量資金,也未將其納入公司戰略發展方向。

表1 主要國際石油公司低碳業務戰略發展方向

表2 五大國際石油公司的低碳轉型行動
對應表1國際石油公司低碳業務戰略發展方向,可以將石油公司的戰略具體行動實施方案參照傳統上游業務、中下游及化工業務及低碳業務進行歸類。表2對BP、殼牌、道達爾、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5家國際石油公司的低碳轉型行動進行了列舉和歸類。
在上述石油公司的低碳轉型實施方案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堅持發展傳統上游業務,持續保持上游投資;道達爾以低碳為目標開發上游,態度比較中立;殼牌、BP大刀闊斧地對傳統業務進行割舍,有計劃地進行油氣資產剝離。在中下游及化工業務中,國際石油公司以效益低碳為目標,通過資產重組剝離非核心煉廠資產,整合煉油能力與化工生產裝置,改造傳統生產方式,增加低碳產出,希望以此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低碳業務中,歐洲公司將能源解決方案作為核心戰略重點開發,BP和殼牌走在前列,大力發展各類新能源業務。美國公司很少涉足可再生能源領域,通過投資低碳技術或生物燃料來限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