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 泳
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手段,其核心功能是發現問題,即通過審計指出被審計單位在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并監督其整改問題,以防范風險、提升管理。審計整改是內審工作的重要環節,是確保內審監督職能的關鍵所在,關系到內審監督效能能否真正實現。
從內審工作的實際情況看,有的企業管理者對審計成果認識不足,對內審部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不認真進行整改,使審計不能促進企業管理的改進和效益的提升。筆者認為,應精準施策增強內審成果運用效果。
內審成果運用與企業負責人對內審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程度相關。實際工作中,不少企業負責人不重視內審工作,只關注經濟效益,僅把業績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對內審在企業管理中查處違紀違規行為、堵塞管理漏洞和提高經濟效益認識不夠,影響內審工作的順利開展。這樣做的后果是使那些違規違紀者更加膽大妄為,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發展。
審計項目質量的高低也影響內審成果運用的效果。若審計項目組織不力,審計程序、審計方法運用不當,則會事倍功半,導致內審項目返工,直接影響審計效率和效果,甚至只有審計成本,而無實際成果,更談不上轉換為經濟效益。審計報告的編寫是審計成果的直接體現,若編寫不當,如內容以偏概全,言過其實,定性不準確,處理處罰不恰當,就會大大降低審計工作的實際效果,影響審計成果轉換為經濟效益。

安徽石油審計部約談相關部門及企業,促進審計成果轉化。安徽石油審計部 供圖
審計意見和建議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內審成果運用的影響因素之一。內審人員要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歸納提煉,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和發展趨勢進行充分揭示,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否則,審計成果難以被企業管理者和各職能部門重視,甚至容易引起審計成果使用者的誤解誤用,這樣審計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就成為空談。
內審成果利用還與時效性有關。企業管理者及時認真聽取內審部門的事前建議和意見,并將其中科學、合理和有效的成分吸收到具體決策過程中,就能提高決策質量,減少決策失誤造成的經濟損失。及時處理和解決內審部門揭示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有助于減少因管理與控制不當而造成的各種損失和浪費,增加經濟效益。
要提高審計結果運用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明確審計整改責任,狠抓落實促整改。審計整改實務中應重視三個責任主體和三種責任。三個責任主體為被審計單位、業務部門,內審部門;三種責任為被審計單位或責任部門落實審計整改的主體責任,業務部門落實問題整改責任,內審部門落實對整改主體、責任部門的監督責任。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是落實審計整改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正確認識審計工作,如果企業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審計整改工作,那么整改工作就會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在實際整改工作中,按照“整改責任未明確不放過、整改措施不具體不放過、整改效果未顯現不放過”原則,切實推動審計發現的問題得到全面徹底整改。打造一條上下聯動、限時整改、項項落實的主體責任鏈條。形成被審計單位一把手主管、業務部門主抓、審計部門監督、上下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審計整改工作機制,構建明責確責、問責追責、各司其職的整改工作格局。
創新審計方式,努力提升審計質量。要從監督和服務角度提高審計質量,積極開拓工作新思路,改變傳統的審計方法,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和網絡手機的優勢,積極推廣信息管理系統和ERP環境下審計系統的應用,有效地提升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應用效果和效益。積極探索各類跟蹤審計,通過關口前移,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揮預警和控制作用,從源頭整改,有效進行風險防范,并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后續監督評價。
完善審計制度和流程,確保內審整改有法有據可依。內審部門不斷總結和完善制度,使內審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建立審計整改報告制度。要求被審單位,自收到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生效之日起30日內,向內審部門報送整改報告及相關證據材料。二是建立審計整改責任制度。把落實整改責任納入審計質量檢查和考核的重要內容。三是建立審計整改銷號制度。內審部門對所審計單位查出的問題實行全程整改跟蹤督查,對整改到位的問題及時進行銷號。四是建立整改聯動制度。定期開展審計整改情況跟蹤督促檢查,加大督查力度。五是建立整改問責制度。將內審結果整改情況,作為考核任免獎勵干部的重要依據。
建立和運用審計風險分析系統,提高審計整改及時性。數字化是審計價值提升的必由之路,內審信息系統是解決當前審計類型多樣化、數量規?;?、信息內容復雜化的有效手段。通過信息系統的支持,審計人員不僅能方便地對所需歷史資料和數據進行檢索、查詢、收集、分類和整理,而且不必大量重復手工勞動,實現審計事前發現審計線索,為開展現場審計提供幫助。
實行問題清單制,推進審計整改考核,形成閉環管理機制。為確保整改工作既全面覆蓋又重點突出,將內審時查出的所有問題制成審計發現問題清單,按季度、按專業及時歸納分析審計發現的普遍性、典型性、傾向性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或建議,報送分管領導及專業職能部門,作為相關決策和加強管理的重要依據。將整改落實情況納入被審計單位審計年度考核指標,對重大、重要問題及普遍性問題形成審計整改簡報,形成前有審計、后有監督的閉環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