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賢
(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3)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關。近年來,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農村電商發揮了積極的動能和載體作用,開啟了農民創業致富的新路子。利用電子商務跨時空性和市場優勢的特點,實現有效供需對接,一方面為優質農產品外銷提供了新技術和新通路,另一方面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能,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從而拓展更加廣泛的市場,幫助農村人口解決農產品銷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國家鄉村振興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為了加快農村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提出了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電商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線上平臺的優勢,不僅能夠使農民徹底擺脫貧困,還有助于挖掘農村休閑旅游資源,優化農業品牌項目,確保農產品規范化生產和加工,形成品牌效應。國家在2019年~2020年期間出臺多項舉措為農村電商保駕護航。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2019年~2020年我國農村電商政策解讀
農村電商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元素,在新時期背景下它不僅成為了三農發展的引擎,還可以夠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而且是實現精準扶貧的有力載體。近年來,農村電商正如火如荼的開展,使得農村產業市場深度拓展,縮小了城鄉差距,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加快了原有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很多農產品基本實現了線上銷售,為了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而引領農業生產向主流化趨勢發展。
首先,基于農村電商的特殊優勢,為了迎合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產品的區域性特色明顯,加速了產業的新時代轉型升級。在電商企業和大數據的指導下,定制化生產日益興起,同時催生了配套產業集群,帶動了周邊產業的迅猛發展,促進農村和城市快速接軌。
其次,農村電商有助于促進鄉村人才振興,由于農村電商的興起,更多城市青年、農村籍大學生創業者來到農村,通過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項目來實現自己夢想,更多的人才源源不斷地涌入農村,很多人逐漸成為鄉村致富的帶頭人,一來增加了鄉村人才的回流,二來對于解決就業問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最后,農村電商能夠促進鄉村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大量淘寶村、微商村的誕生,新的理念不斷沖擊著傳統的經濟思維。經過農村電商的洗禮,農村人口陸續跟上網絡的節奏,農村社會建設日趨和諧,推動農村電商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帶來助力。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都有獨特的農產品。通過對接電商平臺銷售優質農產品,既保證了農村合作社的統一規模化生產,同時還可以集中力量打造農產品網絡名牌。通過農產品網上銷售,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下的集中銷售,釋放鄉村振興新活力,極大滿足了市場對優質農副產品的需求,擴展農業產業的延伸價值,進而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農村特色產業是助農發展的動力,以大數據和新興技術手段為依托,通過打造大規模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借助電商的輻射力量,充分利用社會化平臺資源,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可以有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對生產、銷售的全過程追溯,有助于農村電商與鄉村振興的統籌銜接。
目前由政府和電商平臺牽頭的電商扶貧服務站點,可以幫助農民開辦網店,拓展產品銷售出路,讓農民足不出戶地將生態農產品在網絡上進行銷售,這樣一來縮減了農戶和消費者之間距離,二來更讓農民得到前所未有的實惠,增加了農村發展活力,助力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鄉村旅游是近年來的熱門產業,基于電子商務宣傳輻射面廣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人被山村休閑旅游所吸引。隨著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日益成熟,新型城鎮化進一步完善。國內特色鄉村旅游景區數量激增,營造出優美宜居的人居環境,同時帶動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
近年來,農村電商發展更是勢頭迅猛。雖然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而且目前正處于良性發展的時期,但是由于農村電商起步較晚,電子商務領域依然存在落后的環節,其中存在的問題亟需得到正視。面對不利影響因素,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強重視,進而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予以化解。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v觀我國農村電商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整體發展還相對滯后。一來農村電商倒逼新產業培育存在不足,農民產業規劃缺乏清晰的思路。二來鄉村產業鏈延伸還有待于繼續完善,物流配送網絡不夠完善,電商產業的發展環境亟需提升,很多產品缺乏全程質量監控,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低,沒有形成一體化產業群集,無法滿足網上全國性需求。
目前一些地區農業發展缺乏內在動力,同時受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影響,末端配送乏力問題突出。加之農村電商產業缺少規?;彤a業化,品牌建設意識薄弱,優質農產品小而散,質量標準化管理與整合培育體系亦不健全,未形成產業集聚效益,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造成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對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雖然目前農村電商人才不斷涌現,然而就社會需求的角度分析,高端人才仍存在巨大的缺口。而且農村地區生活水平有限,高端人才引進難度大,而現有的鄉村人才培訓機制仍無法解決此類問題。
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項國家戰略,目前農村電商產品溯源機制尚未成型,一些農民為了個人利益使用超量的化肥農藥,但是卻難以查到源頭。這不僅會對土壤和自然環境造成危害,還會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讓消費者對產品失去信賴。特別是在養殖產品加工技術鏈中,廢棄物的凈化和轉化環節仍存在紕漏,殘料利用率特別低,容易對生態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包裝及捆扎材料等廢棄物的處理也是引發生態問題不可回避的因素。
依托互聯網模式所提供的內生動力,積極引進知名電子商務企業,與網商平臺交易方式聯動,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加強“規?;闭咭龑В瑥膬灮粘霭l,強化農村電商發展的資本保障。發展專業性電子商務平臺,加快培育傳統企業電子商務,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加大本地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力度,打造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聯動式發展,保障農產品的銷售活力。加強監控,強化追溯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協會功能,深入挖掘資源潛力,搭建專屬電商生態環境,大力推廣冷鏈物流核心技術,依托供應鏈、產業鏈等模式創新,打造農村“智慧物流”供應鏈體系,打通物流體系的“末稍神經”。引入實力強勁的電商第三方服務機構,加強電商與物流企業的信息對接,提高集約化建設和利用水平,促進生態品牌農副產品基地建設,優化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構建“農村電商+特色鄉村文化”新模式,營建鄉村振興新生態,給農村電商提供了便利、可靠的消費渠道,用品質贏得銷路、贏得市場,促進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品牌就是影響力,農產品必須質量先行。農村電商企業要保證農產品的品質標準,需要規范農村電商交易行為,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優勢,加強電子商務線下產品研發力度,夯實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環境,打造綠色優良品牌印象。積極引進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在生產銷售環節監督環節下功夫,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利用數字經濟時代賦予的機遇,將特色文化引入農村電商,統一包裝、統一標淮、統一質量,打造和推廣農村產品特色有機認證、綠色認證品牌,便于消費者識別,給農產品的銷量擴寬市場。成立專門的農村物流服務公司,借助現代科技如虛擬現實技術,積極開展農產品原生態精品網銷品牌及特色品牌培育,重點培育農戶專項合作機構,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轉型,推動農特產品質監管,創立農產品安全檢驗制度。強化農產品的可追溯性,健全農村電商生態服務體系,增強消費者對農村電商的信任度,使優質農產品盡快對接大市場。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需要將培養和引進工作齊抓并進。以互聯網為載體,順應消費升級需要,統籌整合各種培訓資源,實施返鄉創業培訓,養好“返鄉大軍”。建立人才培育體系,拓展勞動力就業空間,用好“服務大軍”,激發農村電商群體創業的內在動力。構建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三農”金融服務中心功能,培育和壯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提高農民的信息素質,培養本土農村電商人才,加大電商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加強適宜電子商務線下產品研發,打造綜合性電子商務運營服務平臺,推動標準化生產、規?;洜I,提供可靠的消費渠道。加強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發展本地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平臺要選取選優質農產品,設立“特色館”,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鞏固社會化平臺資源的優勢,同時開展“線上+線下”營銷的模式,利用好微博、抖音、快手等新興渠道加強宣傳推介,同時融合當地文化旅游農業,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提高配送效率,使鄉村生態良性發展,為宣傳當地特色農產品和旅游資源提供保障。
建立跨區域資源共享平臺,按照標準的物流業服務流程,綜合統籌、統一規劃。持續深化管服改革,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協會功能,強化農村電商人才支撐,健全電商人才保障、電商安全服務、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促進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踐行電商精準扶貧助農發展的使命,突破性開展“三業”扶貧,推進電商扶貧示范點建設,運用信息化資源提供的數據平臺,拓展電商脫貧渠道,統籌整合各種培訓資源,加強人員精準實訓,提升群眾脫貧的本領。同時推進電商扶貧示范點建設,發揮試點示范引領效應,鼓勵各地與電商企業對接,全面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優化電商發展環境,加強對電子商務行業監管以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多業態混合經營,營造良好區域網商文化和網絡市場誠信體系,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借助新興技術創新監管模式,釋放鄉村振興新活力,帶動農村電商發展,促進網絡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總之,在數字經濟時代下,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亦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地方政府應抓住特產業發展優勢,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各職能部門要有效協同打破信息壁壘,細化相關激勵政策。構建“電商+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引導電商物流資源進行市場化整合,加快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發展,積極培育優質農產品產業品牌,采取“造血”與“輸血”并舉的途徑,讓互聯網真正扎根農業,形成農村電商和助農發展的聯動機制。借助新興技術創新監管模式,進一步提高電商助農的精準度,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促進網絡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確保各項電商扶持政策落地生根,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