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娟
(廣東東軟學院,廣東 佛山 528225)
營銷促銷活動,如打折、促銷特價、獎券和會員聯名卡等,秒殺屬于促銷特價范疇,通常是電商引流推廣的重要方法,但需要洶涌人潮(流量)來幫襯的事情對于平臺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挑戰的關鍵點是高并發活動對于平臺資源提出管理擠兌挑戰。活動運營時出錯不僅活動收效甚微,還可能導致平臺日常運營受困,遭受損失。設計實現的平臺秒殺功能,經反復測試不僅能使得高并發問題有較好的解決,還能提供穩定的性能和可靠的保障。更值得關注的是營銷活動過程中產生銷售爆發是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衰減的,若衰減速度大于爆發速度則有銷售透支發生,若衰減速度大于兩倍的爆發速度,則可認定活動失敗。如若電商秒殺活動能夠持續不斷地自動運行下去,則說明此活動的生命力旺盛,符合營銷規律。
一般常規平臺的秒殺已經是電商的必備,但是一般平臺的秒殺活動多由商家參與,平臺嚴控,不能實現靈活多變,有吸引力、有挑戰性、有對比效果的管理運營。而秒殺營銷功能設計不僅要激活商家積極性,方便大家順暢參與,也要保證銷售旺盛。充分統一電商平臺、商家和用戶的目標與需求。
不同于游戲和武術中的秒殺,電商領域的秒殺是指平臺賣家發布一些超低價限量商品,所有買家在同一時間段網上搶購的一種銷售方式。在電商營銷活動中,秒殺玩法存在的不足也很明顯,若管理不善不僅無法帶來營銷效果,更是給平臺找堵、添堵。如何讓商家和用戶積極參與,利用好平臺的流量入口,又能緩解流量涌入的風險,是需要營銷理論和技術方案共同協同解決的問題。
Y平臺的秒殺設計圍繞平臺B端用戶(商家端,后簡稱為“商家”) 為切入點進行,通過簡潔的自定義秒殺活動界面驅動商家自發發布秒殺活動方案,從而吸引C端用戶(終端用戶,后簡稱為“用戶”)積極參與(如圖1所示)。
圖1 商家端秒殺活動設置界面草圖
設計的立足點是為了實現平臺、商家和用戶的目標需求統一,以達成3者共贏。平臺有持續運營的活力,商家持續銷售的動力,用戶有參與活動的實惠,即服務于被服務都各得其所,讓創造用戶體驗與用戶體驗從最低目標、滿意目標到驚喜目標逐一不斷精準實現。
平臺活動的用戶體驗,是一個從設計開發,到運營維護,再到優化升級的完整閉環:
(1)第一階段基礎是一個用戶體驗理論框架。以明確表達的戰略目標,即活動目標與用戶需求目標的高度一致作為起點;然后將這些目標拆解為“平臺商家想要什么”“用戶想要什么”“系統平臺秒殺活動能提供什么”的業務場景、需求內容和功能解決方案,戰略就此轉變為具體目標范圍;接著收集需求內容并給出優先級,當對最終產品將具備的特性有了清晰的圖像(概念),包括結構如何,怎樣進行交互設計等;就可以將前述結構提煉形成更確切的界面、導航和信息設計,與美學融合產生合適的視覺效果,到此為理論框架終點。
(2)第二階段,平臺活動全面運營鋪開,秒殺界面、功能、物流服務和平臺商家提供的產品等在此階段與商家用戶、終端用戶發生了真實的互動連接,產生評價、反饋與口碑,對其進行跟蹤和進一步分析、測量,獲得用戶體驗觀測數據。
(3)第三階段,尋找秒殺活動的優缺點、機會挑戰進行組合分析,給出調整建議。而綜上所述,明確各個干系方的目標最為重要,還需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拆解。此處設計核心基礎是目標管理問題,且目標管理首先必須遵循SMART原則——具體而明確的,不可模棱兩可;可量化的,能量化卻不量化的也不是目標;可實現的,目標須務實,不能虛高,也不能太低;相關性,目標必須和人或組織的工作內容職責相關聯,便于后期正確考核;時限性,每個目標都有完整的時間節點。
故而明確而精準的目標自然有其數量、頻次、價格區間和層級關系。如表1所示,根據用戶初步調研數據,參考正交實驗設計將其劃分為秒殺活動最低目標、秒殺活動滿意目標和秒殺活動驚喜目標的層級量化組合,并與商家和用戶在實踐交互中逐步確定出大家均可接受的可調參的具體目標值。
表1 目標層級與分解
平臺秒殺活動考慮以上完整營銷活動產生的全過程,才可能使得營銷活動產生有價值的效果,同時形成合力而得到優質的用戶體驗。研究從設計到數據收集分析與反饋,形成一個有效閉環,從而佐證理論并對理論優化和平臺秒殺功能升級提供借鑒。
考慮到“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將電商平臺秒殺業務需求、平臺用戶秒殺需求與系統秒殺功能需求進行拆解分析。
(1)文獻研究
調查相關網絡營銷活動績效評價論文和系統實現數據,查看常用營銷活動評價模型與方法,進行相應的研究工作借鑒。
(2)體驗與用戶問卷調查、干系人訪談
抽樣采集部分用戶的體驗情況數據,并對部分商家就秒殺營銷活動平臺服務滿意度進行一定深度的訪談,從而進行側面觀察驗證。
平臺秒殺活動上線運行3年后的用戶體驗情況調研數據顯示,用戶認可平臺秒殺活動,擁有持續參與的熱情。這樣也能夠促使平臺商家,持續投入該活動,從與商家的訪談情況來觀察,商家的確也很投入此項活動,并得到平臺方有力的技術支持,使得該活動能夠自發有序循環往復運行。
(3)系統日志數據挖掘
運營過程中對平臺秒殺活動階段產生的系統日志數據進行分析挖掘。量化復盤秒殺活動的得失,對設計優化和營銷活動評估評價提供針對性建議。
Y平臺基于微信生態和小程序進行的秒殺活動營銷設計,本質上是一個產品,且有對應的服務。故對其研究和秒殺效果的分析評價適用“最小可行產品及生態”模型。在MVP模型框架下,借用“構建、評估、學習”方法,進行系統實踐和迭代升級。MVP最小可行產品構建循環如圖2所示。
圖2 MVP最小可行產品構建循環
平臺生態構建在微信生態之上,基于兩點考慮:
微信2020年第四季度的活躍用戶數量超12億,加之連接戰略指導下完善的系統各項功能,成為了典型意義的互聯網。
為完成“平臺+商家+用戶”共贏的一致目標,形成了此項設計,而該設計是后期所有營銷活動設計的基石。可促成一個更加完備的用戶體驗系統。
經過前面的理論探尋和需求梳理,在需求分析階段,將平臺秒殺功能解決方案按照用戶端、商戶端和平臺端三部分實現:
(1)用戶端通過解析平臺端設置的秒殺規則將商戶動態發布的秒殺商品展示在秒殺專區,由用戶按照先到先得的優先原則完成秒殺搶購。
(2)商戶端實現秒殺商品的動態發布,在當前秒殺活動開始前商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秒殺商品并設置秒殺商品的秒殺價格和限量份數。
Gu等[16]通過Meta分析發現頸椎后路手術術后C5神經根麻痹發生率為5.8%,單開門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雙開門椎板成形術和椎板切除術術后C5神經根麻痹的發生率分別為4.5%,3.1%和11.3%。OPLL、椎間孔狹窄、椎板切除術、脊髓過度后移等是C5神經根麻痹的顯著危險因素。
(3)平臺端主要完成秒殺時段的統一設置,并根據用戶偏好度評估模型確定秒殺商品的展現順序。
經過秒殺活動解決方案縝密分析,根據所涉及功能設計如下的數據項和數據結構:
(1)用戶信息,包含的數據項有用戶ID、用戶姓名、密碼、注冊日期等。
(2)商戶信息,包含的數據項有商戶ID、商戶編碼、商戶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商戶評分、狀態、注冊日期等。
(3)商品信息,包含的數據項有商品ID、商戶ID、商品名稱、商品單價、商品折扣、商品默認圖片ID、商品庫存、商品狀態等。
(4)秒殺活動信息,包含的數據項有秒殺活動ID、秒殺活動名稱、商戶ID、開始日期、結束日期、狀態、創建時間等。
(5)秒殺時段信息,包含的數據項有秒殺時段ID、秒殺活動ID、時段類型等。
(6)秒殺商品信息,包含的數據項有秒殺商品ID、秒殺時段ID、商品ID、秒殺價格、限購數量等。
(7)秒殺訂購信息,包含的數據項有訂購ID、用戶ID、秒殺商品ID、訂購時間、支付狀態等。
為進一步明確平臺、商家和用戶的共同目標。得到需求分析的產物用例圖以動態可視化視圖描述平臺秒殺活動背后的業務關系和系統功能邏輯。如圖3所示,簡單得出參與者(用戶、商家和平臺管理員),分別緊密進行的秒殺相關業務活動。如前分析所得,此處用戶主要涉及登錄、選購秒殺商品和支付訂單功能;商戶僅需要進行后臺管理登錄、秒殺活動創建、選配秒殺商品、設置秒殺價格和秒殺產品數量;而平臺管理員則需要進行相應的后臺管理登錄、秒殺時段配置和秒殺活動總體統籌等工作[1]。
圖3 設計用例圖
綜上,基于完整用戶體驗的秒殺活動系統總體架構設計如圖4所示。該圖是對前述技術框架完整邏輯的可視化呈現。
圖4 系統架構圖
經過對電商秒殺活動的需求調研與綜合分析,結合對電商秒殺業務的理解,該系統主要包括三個功能模塊:用戶端模塊、商家端模塊、平臺端模塊;詳細的功能實現描述如下所述。
用戶端主要實現從后臺數據中讀取當前有效的秒殺商品將商品的文字信息和圖片及當前的搶購進度顯示在秒殺商品專區,用戶可以直接點擊要購買的商品進行訂購。用戶進入秒殺專區首頁,通過微信小程序調用后臺方法獲取秒殺商品信息并加載到界面。
商戶端主要實現商家對秒殺商品的動態發布管理,包括秒殺商品的選擇、秒殺價格和限量份數的設定,商戶管理員進入秒殺活動商品設置界面,將需要設置為秒殺商品的“是否參與”開關按鈕打開,打開后會顯示搶購價格和發布份數的輸入框,輸入完成后確認移出焦點后自動保存到后臺。
商戶管理員輸入賬號密碼進入移動端管理后臺,打開秒殺活動商品配置界面,選擇好需要設置的秒殺商品并輸入秒殺價格和發布份數,完成后退出輸入焦點自動提交保存,保存秒殺商品配置。
平臺端主要實現秒殺功能的啟用/停用管理,秒殺時段的統一管理,每個商戶同一時段允許設置的最大秒殺商品數,商品排序規則設定,主要功能實現界面如圖5所示。
圖5 平臺端小程序界面圖
平臺管理員輸入賬號密碼進入平臺移動端管理后臺,打開平臺秒殺活動配置界面,設置好是否啟用平臺秒殺、每商戶允許最大秒殺商品數、商品排序算法規則及秒殺時段后提交保存,保存平臺秒殺活動設置。
隨著平臺規模試點的不斷擴大,挑戰也將逐步升級,提前研究準備,以應對后續即將面臨的更大挑戰,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重點。同時電商領域內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實務不斷涌現,需要不斷關注并努力將其應用于提升自身的經營效率、改善平臺整個生態系統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