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要: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各行各業加快復工復產。鄭州新聞廣播結合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充分發揮媒體融合與地域優勢,在選題策劃、內容呈現、立體傳播上,做出特色、做出品味,有力有序精準推進復工復產新聞宣傳工作,成為城市廣播的融合發展新范式。
關鍵詞:鄭州新聞廣播 城市廣播 抗疫報道 媒體融合 復工復產
2020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自2020年2月10日起,鄭州新聞廣播便開始在《鄭州早新聞》等重要新聞節目開設專題,每日解讀復工復產相關政策,全角度反映鄭州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情況。此后,又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條主線,推出《“新”編輯部的故事》《內環三人組》《以聲助力 美好重啟》等一大批融媒體產品,引起廣泛反響。在尼爾森發布的 2020年2月《全國廣播媒體融媒傳播影響力EMC榜單》中,鄭州新聞廣播以332.4萬的觸達人數躋身新聞類月榜前5名,顯示出強勁的傳播影響力,也為城市廣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新范式。
作為地方媒體的城市廣播,要在中央媒體唱主角的復工復產宣傳中引起受眾的關注,就必須精準定位、做好策劃。
1.以“小視角”切入“大時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各行各業加快復工復產。如何響應黨中央復工復產指示?如何凝聚全市人民的信心和力量?復工復產新聞宣傳無疑是各類媒體“引領導向、凝心聚力”的重要發力點之一。面對中央媒體在影響力、公信力、品牌力上的全方位優勢,鄭州新聞廣播立足本地,提前策劃、精心準備,以“小視角”切入“大時代”,聯動本地廣播電臺一齊挖掘和講述復工復產語境下的鄭州故事,生動展現我國不懼險阻、昂揚向上的時代歷史。2020年3月10日,鄭州新聞廣播在“會面”客戶端推出“三送一強”專題報道,派出多路記者實地走訪,將話筒對準鄭州各個街道社區、基層干部,由點及面,全景展現鄭州在復工復產上的新動向、新作為,亦成為全國復工復產駛入“快車道”的重要凸顯,系列報道一經推出好評如潮,成為2020年城市廣播復工復產報道中的一大亮點。
2.“專注專業”精神貫穿始終。在做好定位、策劃的基礎上,如何將新聞做出價值、做出影響,如何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是所有參與復工復產宣傳的媒體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復工復產”一詞不僅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黨中央發出的號召,更需要將社會各界動員起來投身實踐。縱觀鄭州新聞廣播的復工復產宣傳,“專注專業”精神貫穿始終,把黨中央的聲音和社會各界的圖景嵌入相關報道、系列節目、融媒產品中,成為引領鄭州人民齊心協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示燈”。從2020年2月10日部分企業復工復產以來,鄭州新聞廣播便全力編發相關報道,借助廣播和新媒體“短平快”的傳播優勢,及時高效地呈示鄭州復工復產現狀,并對務工人員如何返豫返鄭、如何申領河南健康碼、企業稅費如何減免等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對推動經濟社會“重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如2020年4月3日鄭州新聞廣播官方微博發布的“@初三學子,開學時間定了!”,對鄭州市2020年初三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做出公告,充分利用微博快捷、貼近、互動的特性,助力安全有序復學。
3.打造亮點,出新出彩。在“眾聲喧嘩”的信息時代,相比“嘈雜”的新媒體,傳統媒體在權威性、公信力上更占優勢。換言之,在復工復產新聞宣傳上,公眾普遍更信賴傳統媒體。然而,對傳統媒體而言,僅吃透中央會議精神、復工復產政策及央媒重點報道是不夠的,還必須與地方特色、公眾需求相結合,打造亮點,出新出彩。對城市廣播而言,其受眾多為本地居民,他們希望從廣播中了解“有溫度、冒熱氣”的新聞,最好是發生在自己身邊,具備話題性與互動性的新聞。在復工復產宣傳上,鄭州新聞廣播強調鄭州特色、突出鄭州元素,圍繞“五大行動”、“十大實事”、鄭州消費券等相關話題來做文章,推出了一批有溫度、有特色、有品牌的復工復產新聞作品。如鄭州新聞廣播在抖音推出的“村長喊話”系列,從2020年2月持續至今,已逾一年半的時間,將企業復工復產、相關優惠政策、防疫防控知識融入新穎的編排,通過村長的鄭州方言輕松地表達出來,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潛移默化中使復工復產防控知識深入人心。
很多地方媒體的城市廣播存在內容趨同、形式單調的問題,于復工復產宣傳較為不利。鄭州新聞廣播充分發揮資源與創新優勢,圍繞受眾關心的復工復產話題進行生產傳播,給受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1.發揮帶狀節目優勢,培養受眾收聽習慣。在媒體競爭激烈、公眾廣播收聽時間有限的背景下,城市廣播需要根據受眾對復工復產資訊的需求度,合理編排廣播節目,提升節目的傳播效果。制作有聚焦性、貼近性的帶狀節目,就是一種實用的策略。帶狀節目的投入成本低,在內容題材、風格呈現上具有穩定性。2020年2月,鄭州新聞廣播在《鄭州早新聞》《整點新聞》等多檔欄目開辟復工復產專題,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抗擊疫情 我們始終在一起》等帶狀節目,從多角度呈現了鄭州各行各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復生產的做法和經驗。盡管節目每集間的順延性、連貫性相比季播節目較弱,卻有助于受眾形成穩定的收聽習慣。這些節目一期不超過5分鐘,鄭州新聞廣播通過大數據分析收聽高峰后,在每天受眾集中的多個時段播出,對受眾進行復工復產訊息“轟炸”,能夠充分表達“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這一主題,辨識度和滲透力都較高。這些節目的制作成本低、創作難度較小,且期數多、質量高,既便于商業化運作,也能以規模效應產生輿論引導、宣傳教育的功用,易于形成品牌標識。
2.廣播可視化,拓展電臺外延度。傳統廣播節目以音頻形式呈現,但單一、單調的形式與移動互聯語境下受眾的多元化需求漸行漸遠。當下,很多受眾已經形成了視覺化消費習慣,城市廣播應利用好視頻形式,使復工復產宣傳更具時代性和感召力。早在2016年,鄭州新聞廣播就與騰訊視頻、網易青果合作,舉辦了“五四青年詩會”等音視頻直播節目,邁出了內容多元化發展的第一步。隨后,鄭州新聞廣播又陸續入駐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不斷拓展傳統廣播的外延度。因此,在復工復產的短視頻宣傳中,鄭州新聞廣播具備了先發優勢。如鄭州新聞廣播在抖音推出的系列短視頻《內環三人組》,圍繞受眾關心的復工復產話題創作腳本,由電臺主持人浩峰、飛帆、任毅參與演出,用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解讀相關新聞,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注意事項,實現了文化品位、信息含量與視聽沖擊的兼容。
3.特別策劃融媒體產品,引發廣泛反響。在媒體融合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雙重語境下,從中央媒體到城市廣播都在推出立體多樣的融媒新聞大餐,使得復工復產報道異彩紛呈。鄭州新聞廣播亦是如此,在掌握技術之外,更注重迎合受眾的心理和需求,其“復工復產”系列融媒體產品不僅將圖文、H5、直播、短視頻等形式有機融合,更會根據不同平臺、不同群體進行定制化、立體化、多元化呈現,以贏取更大的受眾市場。如系列融媒體產品《以聲助力 美好重啟》以“圖文+音頻+線上互動”的形式,講述了鄭州醫院、銀行、地產、餐飲等行業的51家企業的復工復產與抗“疫”故事,從2020年2月29日至3月20日共推出了16期。內容從中石化的油品不斷供、商品不漲價、服務不打烊,到碧桂園設立2億元新冠肺炎疫情基金,再到重渡溝旅游景區的“重啟”,均受到了網友的大量轉發、點贊,進一步提升了鄭州新聞廣播在移動互聯領域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也有助于其新型主流媒體的構建。
鄭州新聞廣播結合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充分發揮媒體融合與地域優勢,在復工復產宣傳上力爭做到深度融合、立體傳播,形成了強大的輿論聲浪。
1.移動優先,打造新媒體傳播矩陣。在移動互聯時代,新媒體的崛起加劇了媒介間的競爭。盡管傳統廣播具有“短平快”的優勢,但相比新媒體,在傳播覆蓋、內容承載、雙向互動等方面仍缺乏優勢,影響力逐步下降。要想保持自身競爭力,就需要積極融入生態變革,打造自有新媒體傳播矩陣。鄭州新聞廣播的復工復產新聞宣傳,正是建立在自有新媒體矩陣這一路徑上的,以“兩微一端一抖”為基礎,以快手、蜻蜓FM、網易新聞、企鵝號等為延伸平臺,搶占可視化、碎片化信息空間,形成以鄭州為中心,輻射河南乃至全國的新媒體傳播效力。如2020年4月6日,鄭州新聞廣播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則MV,改編自2020年初風靡全網的歌曲《少年》,提醒年輕人復工復產找兼職時認準正規機構、遠離兼職騙局,一經發布便收獲了大量轉發、點贊;隨后,又將相關MV加工成音頻、短視頻、圖文稿件,分別上傳到蜻蜓FM、抖音、快手、微信上,由此,一條復工復產訊息得以在多平臺、以全媒體形式刊播與宣發,以網狀傳播模式快速擴散,不斷放大影響力和覆蓋面。
2.聯結地方媒體,建立省市廣播聯盟。相比中央媒體,鄭州城市廣播在全國復工復產宣傳“熱”中缺乏廣泛的影響力,但若與本地主流媒體聯結、打出組合拳,所營造的聲勢與聲浪便不可小覷。實際上,早在2015年,鄭州新聞廣播就整合了市縣區廣播資源,聯結洛陽、開封、信陽等18個城市臺,建立省市廣播聯盟。在此次復工復產新聞宣傳中,鄭州新聞廣播發揮省會臺在廣播聯盟中的旗艦作用,繼續強化與省內18個城市臺的聯動,統一行動,攜手推出《抗擊疫情 我們始終在一起》《復學在即 名校校長有話說》等系列報道,引發社會各界廣泛反響。同時,鄭州新聞廣播還積極與鄭州電視臺、鄭州日報、大河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合作,成立融媒體宣傳報道方隊,報紙、電視、網站及新媒體合體聯動,各展所長、互推互粉,及時、立體、全面地報道鄭州復工復產現狀,將鄭州故事向全省乃至全國輸送,形成了強大的宣傳聲勢。
作者系河南廣播電視臺國家二級導演
參考文獻
[1]劉芳.城市廣播新聞采編流程再造與創新——以鄭州人民廣播電臺為例[J].中國報業,2019(13).
[2]馬如瀟.媒體融合沖擊下廣播營銷策略分析——以鄭州新聞廣播為例[J].中國廣播,2017(04).
【編輯: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