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與教育領域的革新,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悄然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小助手”以及教師教學的“好輔助”。本文從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縱深融合視角出發,簡要闡釋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的優勢。并聚焦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結合低學段學生語文學習重點、興趣與認知特征等探究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由于經歷少、心智發展不成熟等原因,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會因理解能力薄弱產生畏難心理,長此以往將會削弱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與積極性。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進行綜合性處理,可以營造更為真實且具有感染力的教學視聽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多元化的體驗。小學生對電子設備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其在多媒體技術的帶動下會主動投入語文學習中。
有利于擴大語文課堂知識容量 從認知層面來看,小學低學段學生機械性記憶占據主導地位,且其長期記憶水平受到諸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多媒體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能夠整合網絡內優質的語文教學資源。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上的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自我專業素養的提升;其次,將網絡上的課外拓展素材引入課堂,可以擴大課堂知識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促進師生間信息的雙向交互 傳統語文教學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及教材為主導,師生之間單向傳輸知識信息,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也與當下的教育目標相背離。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靜態、綜合性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極具趣味的動態圖像、音視頻,使得知識的呈現更符合小學生審美觀念、心理與認知訴求,繼而提升語文知識傳輸的密度與質量。不僅如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記錄、收集學生的課堂表現等信息,為提升課堂實效提供必要的參考與指導。
可培養學生想象力與創新思維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依據自身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去解讀、分析文本,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時跟隨教師的思路機械性記憶程式化的學習方法、知識經驗與語文技能,長此以往,會制約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并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自我反思、自我檢查、自我調適及總結提升對語文知識形成理性認知,而這種理性認知,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語境、場景內靈活組織語言、選擇適宜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思維。
識字寫字教學:動畫示范,投屏演示,養成習慣 因傳統識字教學枯燥乏味,學生記憶能力薄弱,導致識字寫字教學質效偏低。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識字寫字教學的趣味性。如在教授“日”字時,筆者將多媒體演示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借助漢字的演進視頻激發學生興趣;以漢字書寫示范視頻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筆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投屏功能為學生樹立榜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漢字字形、字義,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正確書寫漢字的良好習慣。
語文課文教學:詩意造境,靈活對話,妙趣橫生 語文是一門富有詩意且蘊含生活智慧的學科,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詩歌中都透射著智慧的光芒、流露出濃厚的情感。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詩意,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詩意情境,并與學生進行靈活地對話,繼而使語文課堂妙趣橫生。
語文寫話教學:創設語境,調動經驗,以說促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界定了低學段、中學段及高學段寫作教學的側重點與主要內容,其中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為“寫話”,是指對學生口語及書面語表達的訓練。在長期實踐中筆者總結出影響寫話教學質量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寫話素材的選擇;二是“說”與“寫”的融合及相互促進。依據這兩點因素,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時,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整合網絡資源,豐富寫話素材呈現方式;其二,視頻指導,說寫結合。
語文復習教學:開展活動,激發興趣,提升效率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拼音、識字等知識的綜合性較強,且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鞏固語文知識的興趣,提升復習教學的效率,筆者在每一單元結束后都會開展復習活動。其一,利用多媒體呈現本單元語文知識思維導圖,不僅可以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還可提升其歸納、總結的能力;其二,針對細節內容開展多樣化的活動,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益處多多。因此,作為教師,需要積極挖掘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內容、活動的契合點,圍繞學生興趣、心理特點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以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趣味性、多樣性與靈活性切實提升語文教學的質效。
(作者單位: 北京市豐臺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