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蕊娟
僅僅搖搖手柄、按下按鈕或者拉拉繩子,在俞宸睿鬼斧神工般的創作下,木頭做的機關人偶就可以奇跡般地跳動起來,還能講述非常精彩的故事,一下吸引了百萬網友的圍觀。這個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的“小木匠”,是一位機關人偶制作師,目前全國從事這一職業的,不超過10人。
俞宸睿199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父親是一名警察,母親是家庭主婦。
相對于用電腦創造的虛擬世界,俞宸睿更渴望動手創作實物,用心感受一種材質、鉆研一種工藝。他癡迷于觸摸木頭時的溫潤質感、每塊木質獨特紋理。有事沒事就拿把小刀,找塊木料,坐下一雕刻就是一整天。
2015年,在一次展覽上,俞宸睿偶然看到了日本藝術家原田和明制作的自動裝置作品,這種用木頭做的玩具不僅會動,通過在其內部設置的機關,還能表達出戲劇化的情景。
俞宸睿被有著神奇魅力的Automata(自動機械裝置)深深迷住了!他解釋說:“Automata 源自古希臘語,意為‘能自己動的機械’,因為古代的工匠通常把復雜的機構與動力藏在物件內部。”
俞宸睿本科的畢業設計就把Automata作為創作和研究的主題。2016年畢業后,他先入職了北京一家設計公司。老板特意給他一個小空間做木工,讓他能一邊工作一邊創作。
當時俞宸睿有很多想做的作品,可是實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他的作品《找自己》就是在非常糾結的情緒中誕生的。當時俞宸睿上班會路過什剎海邊,湖里面有好多小鴨子自由地劃水、覓食、潛水,他非常羨慕。他不斷地問自己,是否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一次展覽中,一個小女孩看到《找自己》這件作品后問奶奶,為什么鴨子一直在尋找卻什么也沒找到。俞宸睿聽到奶奶回答說,因為人們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煩惱和疑惑會隨之而來,而尋找自我是一生的過程。這番話讓俞宸睿特別感動,他說:“老奶奶的解釋就是這幅作品的核心意義。”
2019年,俞宸睿辭職回到成都,開始裝修自己的工作室。在他的作品里總能見到中國元素的運用。小時候他特別喜歡看《武松打虎》的故事。對于武松騎在老虎背上的神態以及武松的穿著等細節,俞宸睿都有很強烈的畫面感。后來,他做了一個“武松打虎”的裝置。在這個作品中,武松的下拳、老虎的掙扎和嘶吼,都呈現出一種巧妙的連貫動態,驚險的人虎撕斗場景惟妙惟肖。有人把這個作品發到網上,一下就引起百萬網友的圍觀,不少人還主動聯系俞宸睿,想要購買他的作品。
俞宸睿說:“機關人偶真正面向的群體其實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币驗楹⒆油荒芾斫膺@些結構之間的互動關系,俞宸睿希望這種看起來像玩具一樣的裝置,能夠喚醒成年人內心的童真。
在有限的空間里實現巧思,對創作者來說是個不小挑戰。俞宸睿通常是先有一個小想法,在本子上畫出草圖,包含角色的形象和大概的結構,然后再根據設計靈感不斷完善。
有位機械工程師看到俞宸睿的作品后覺得很巧妙:雖然用的是很簡單的原理,但把它們合理地在一個時間周期里排布成需要的內容,并且生動有趣,是需要智慧的,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僅僅搖搖手柄、按下按鈕或者拉拉繩子,俞宸睿創造的這些機關人偶就可以動起來。在他鬼斧神工般的創作下,木頭不僅動了起來,還能講述非常精彩的故事,吸引了許多人。隨著作品和口碑的累積,俞宸睿的生活和事業逐漸步入正軌。
一些品牌爭相與俞宸睿合作,盡管這種機關人偶很小眾,每件的價格從上千元到幾萬元不等,但他的作品卻屢售屢空。

文藝小工匠俞宸睿
因為俞宸睿的機關人偶作品輕松有趣,背后藏著巧妙的機關原理和構思,讓不少藝術家都大為驚嘆。在研究古籍時,俞宸睿吃驚地發現,中國早就是機巧大國。
2021年2月,俞宸睿得到日本藝術家原田和明的推薦,參加日本的“木機械裝置”項目比賽。他也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作品展覽,那組因迷茫而暫時擱置下來的《找自己》也陳列其中。其作品,深受文藝青年和老一輩藝術家的喜愛。
之后,俞宸睿應邀為成都的社區藝術項目制造了一臺自行車機。它利用自行車腳踏板的動力,來操縱發射網球大小圓球的木柄輪。他希望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以享受機關人偶裝置這項藝術,從中體會到聯結與快樂。
有時候俞宸睿會在Automata 工作坊上課,教授來自天南海北的學員制作機關人偶。有朋友好奇地問俞宸睿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古墓里有一些非常奇妙的機關,能不能設計出來?俞宸睿說,雖然不太了解古墓中具體有什么機關,但是他會經常去想象這樣的機關,并反復琢磨怎樣去設置。今后他會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嘗試做一些密室、暗門和小機關,應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今,俞宸睿的訂單絡繹不絕,還有不少國外客戶。前不久,他受到原田和明以及來自“機關人偶”誕生地的英國藝術家保羅·斯普納的邀請,將參加今年秋天在倫敦舉辦的全球Automata展覽。
俞宸睿說:“我希望未來能創作出更多帶有中國特色的作品,讓藝術像媒介一樣,帶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了解機關人偶制作師這個邊緣化的小眾職業。”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