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被稱作移民村的連云港市東??h石梁河鎮石梁河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昔日欠債百萬元、經濟基礎差的村一躍而成為村級經濟強、村民富、環境美的先進村、明星村,這一切的變化跟一個人息息相關——東海縣人大代表、村黨總支書記薛明剛。
石梁河村位于海陵湖南岸,因為修建水庫,村人均土地僅有半畝左右,卻擁有豐富水面和灘涂資源,可是大部分灘涂處于未利用或無序利用的狀態,群眾不滿意,集體無收入。
2010 年9 月,薛明剛接任石梁河村黨總支書記一職,村里背負近170 萬余元的債務,村集體經濟十分脆弱,根本談不上發展,但是薛明剛深知要想發展,必須找到突破口,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只有合理利用水面和灘涂資源,才能穩定增加村集體收入。于是他積極組織灘涂發包,先后回收灘涂地370 多畝,發包后的第二年,村集體收入達到500多萬,不僅負債全部還清,村集體的賬上第一次出現了盈余。

灘涂成功發包為石梁河村的發展帶來了新希望,薛明剛更加堅定信心,2012 年他當選為東??h第十六屆人大代表,2013 年初,薛明剛又發起全村土地流轉,建造溫室大棚種葡萄。他挨家挨戶擺事實,講道理,給選民算經濟賬。有一戶選民態度堅決,薛明剛就一遍又一遍登門拜訪,先后往返20多次,這位選民終于被他的誠心和毅力所打動,愉快地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歷時一年多,薛明剛終于拿下300多畝地籌建起溫室大棚,大力發展葡萄種植業,如今石梁河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村”。
“我是人大代表,選民有難處,不找代表找誰?代表就是要優先解決選民的難事難題,為他們雪中送炭?!边@是薛明剛經常說的一句話。石梁河村外出務工人員居多,村里留守兒童無人看管,薛明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方協調,在村黨群服務中心里建起“留守兒童之家”,每到周末會有一批縣、鎮人大代表志愿者陪孩子們在“兒童之家”讀書、學習,度過愉快的時光。“俺的孫子父母在外打工,以前他來到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現在好了,村里建起了留守兒童之家,孩子安全了,也開心了,俺們更是放心了!”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選民發自內心地說。
對于困難群眾,薛明剛更是能幫則幫,盡心盡力去幫。選民李某家庭困難,丈夫2015年因肝癌去世,兒子白血病要持續化療用藥,家庭經濟負擔重,生活艱辛。薛明剛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協調相關部門為她及時申報低保,逢年過節他還會帶上禮品前去探望。選民謝某小孩因沒有戶口而無法正常上學,“孩子上學是大事”,他多次去學校協調,先為孩子辦理借讀手續,又去了當地派出所協調戶口事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上學和戶口終于得到妥善解決。“薛代表真是俺的大恩人。”選民謝某逢人就講。
經濟強、百姓富,更要鄉村美。為改善村莊環境,薛明剛帶領該村鎮人大代表及村部一班人全身心投入到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中,集中力量解決了“五堆”“旱廁”等一系列老大難問題。
從2012年至今,薛明剛與該村全體鎮人大代表、支部一班人研究決定由村集體出資17萬元為全村600余戶選民安裝自來水,墊付合作醫療150 余萬元,購買農作物保險15 萬元,支付灌溉水費60 余萬元,為改善選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集體先后投入400余萬元修建近4 萬平方米村內水泥路、1.5 萬米下水道、近1 萬米農田灌溉渠、4000余米村景觀文化墻。
“鄉村振興是全面的振興,選民富了口袋,更需要富腦袋”,作為縣人大代表、村黨總支書記的薛明剛深知此理。他不斷加大投入,積極開展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定期組織開展“優秀黨員”“十好選民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表彰,廣泛宣傳身邊代表好事,弘揚時代新風……
近年,薛明剛先后評為縣優秀人大代表、榮獲省“百名示范村書記”、“吳仁寶式優秀村書記”、“基層黨建突出貢獻獎”、市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面對成績,薛明剛淡然地說:“我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被選為人大代表和村書記,最欣慰的事情就是沒有辜負石梁河村廣大選民的期望,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可以一直做一個被群眾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