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以來,南通市通州區人大常委會圍繞“兩個機關”建設新定位,立足基層,積極探索監督司法工作創新實踐,通過完善制度體系,打造線上線下監督平臺,為推進法治通州建設貢獻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制度先行,夯實監督司法工作根基。區人大2017年底在全省縣級人大率先出臺《監督司法工作暫行辦法》,在此基礎上,2018年又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制定完善了規范性文件備案、司法人員任前法律監督、司法人員履職報告、司法案件備案審查評議、人大與檢察院聯動監督機制、監督基層庭所、監督人民陪審員等7 項工作制度,形成了“1+7”監督司法工作制度體系,為規范司法行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組建法律咨詢專家庫,借助“外腦”使監督司法工作更加專業、更具權威。
綜合施策,打好監督司法工作組合拳。督促司法機關加大對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和懲治力度,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審議區檢察院關于環保公益訴訟工作情況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支持檢察機關依法履行環保公益訴訟職能。聽取專項工作報告,清單式提出意見建議,并對整改落實情況開展滿意度測評,不斷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視察調研全區“七五”普法情況,及時向區委報送有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2020年圍繞對司法工作的監督,完成3 個重點課題調研、3 次主任會議議題調研、2次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審查司法案件257件。對涉法涉訴信訪件及時抓好交辦和督辦,共處理督辦40余件,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解決。2019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監察和司法監督工作室,同時借助網絡信息技術,開通網上監督平臺,圍繞應當公開的各類司法案件,通過智能化手段推動執法行為、執法活動、司法案件的規范化,實現了“線上線下”雙軌監督。2020 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充分發揮線上監督平臺優勢,組織代表“云端”旁聽庭審活動269場次,抽查法律文書212件,發現問題82個,編發《司法監督通報》4期,有力確保了監督司法工作“不停擺”。通過線上線下共同發力,讓人大監督司法工作更加務實、更有針對性。
守正創新,打造人民陪審員選用監督品牌。與法院、司法局共同探索形成了“人大任命、法院使用、司法遴選(管理)”的人民陪審員選用通州模式。由司法局負責組織遴選,確保人民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成立人民陪審員管理辦公室,隨機抽取參審,保證了選派工作的公平性、合理性;同時,配備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管理考核,有力推動了人民陪審員制度在我區創新發展。2018 年4 月,最高法周強院長向全國人大匯報人民陪審員工作時,充分肯定了通州做法,其中“司法遴選”方法被《人民陪審員法》吸納。通州人民陪審員管理新模式獲中國管理科學院“年度管理創新獎”,并先后在全國人民陪審員工作培訓班、江蘇省貫徹實施《人民陪審員法》推進會及省司法廳組織的人民陪審員選任現場研討會上作經驗介紹。(易衛東 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