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華 劉可研
為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破解家庭教育難題,安丘市興安街道興安小學于2016年組建了“家校攜手 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研究與實施”團隊,開展了被濰坊市立項為重大課題的“家校攜手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研究”。該課題已于去年12月結題,學校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型家校合育模式、助力孩子健康成長方面取得了成效。
五年來,項目組通過健全三級家長委員會,組建家委會群、家校合育群,走出去請進來等,扎實開展家委會工作。家委會成員參與班級事務、路隊執勤、志愿服務、會議組織、研學旅行等活動,激發了家長對家庭教育課程學習的熱情,全體家長重視家庭教育,提高自身家庭教育水平,努力融入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激勵帶動了孩子的成長。
經過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學校豐富和開發了助力成長課程體系,開創了新型家校合育模式,凝聚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強大育人合力,在助力孩子健康成長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家校聯合會、家庭教育名師工作講師團、“五步五訪”常規化家訪制度等家校一體化的教育生態圈初步建成。
如今,眾多家長認識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家庭有著對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只有與時俱進學習科學教育方法,才能引領孩子健康成長,達到與學校攜手育人的目的。通過努力,學校的家校攜手育人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
家長支持配合學校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推進家校攜手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研究課程實施后,喚醒了更多的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工作、重視家庭教育,形成了家校合育的濃厚氛圍。95%的家長積極參與到支持學校教育的工作中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水平由原來的87%提升到97%以上。
促進了學校家庭合力育人功能提升。學校將教書育人功能延伸到每一個家庭,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是一個系統,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長在這個系統中要努力促進家庭關系改善,促進家庭育人功能提升,從而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促進了家長自我成長。在最近四年濰坊市組織的“愛家”系列活動中,學校學生家長獲獎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在2020年濰坊市組織的中小學生“愛家”系列活動中,安丘市共有26名家長獲獎,其中興安小學家長獲獎者為8人,有5人獲二等獎,2人獲三等獎,1人獲優秀獎。
促進了孩子健康成長。項目的研究與實施工作面向家長、指向孩子,引導家長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指導家長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與個性,創設適合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和生活情境,保護孩子的合法權益,有效解決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促進了孩子自然發展、全面發展、充分發展。
研究與實施工作媒體宣傳成效顯著。項目研究成果先后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家長學校建設課程由原來的碎片化、隨意化向系統化整體化過渡,學校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聯手整合了系統的校本課程“家校攜手 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研究課程”。
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上新臺階。項目的研究實施大幅度提高了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學校督導成績由原來的全市第八名躍至近年的全市前三名,學校連年被評為省文明單位、安丘市家長示范學校等,學校的家委會被評為濰坊市優秀家委會。
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發布的“指尖微交流 家校心連心”案例,被評為濰坊市家校育人制度金點子。學校3名教師獲得濰坊市立德樹人教學創新項目獎和濰坊市第十八屆政府教學成果獎。學校“家校攜手 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研究”獲得濰坊市立德樹人教學創新項目家校合育課程市級優秀獎。
目前,學校的一些創新做法和經驗在全市得到推廣,安丘市東埠中學、安丘市第二實驗小學等多所學校學習借鑒了學校家校共育的先進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