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忠


“縣域高中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縣域教育的‘核心高地,在全省社會經濟進步發展,尤其是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義。”
高中階段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從未成年走向成年、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長期以來,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中階段教育,把加快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改革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來抓,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頂層設計,推動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盡管我省在推進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高中教育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縣域高中基礎較為薄弱,辦學條件亟待改善;學校缺乏辦學特色,教育質量有待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教育評價導向不夠科學,唯分數、唯升學等頑瘴痼疾仍然存在等,與構建新時代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要求不相適應。
縣域高中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縣域教育的“核心高地”,在全省社會經濟進步發展,尤其是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江西省“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大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視察江西講話精神,著眼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大局,實現高中階段教育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必須強力推動縣域高中發展。一個縣的高中發展不好,這個縣的基礎教育就很難發展好。我省共有普通高中519所,在校生110.5萬人;其中縣域高中339所,占比65.3%,在校生64.3萬人,占比58.2%,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根據國家和我省部署要求,未來我省發展縣域高中的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為動力,以隊伍建設為突破,以多樣辦學為特色,創新辦學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多樣特色發展、完善條件保障,全面提升縣域高中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譜寫新時代縣域高中發展新篇章。
深化評價改革,推動縣域高中更新辦學理念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江西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印發實施“兩清單一安排”(工作任務清單、工作負面清單,2021—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在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方面深化改革,力求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為推動縣域高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一是改革學校評價,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重點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情況。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落實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著重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開展學生發展指導、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規范招生辦學行為等內容,辦好人民滿意的高中教育。
二是改革教師評價,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發揮好“江西省教師信用體系信息平臺”功能。健全教師榮譽制度,定期開展“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新時代學生心中的好老師”等優秀典型選樹宣傳活動。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將教師教學述評情況納入考核內容。堅持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一線教師傾斜,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三是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樹立科學成才觀念,適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需要,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分級分類制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開展“流動紅旗”“跳動的五星”等特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善全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規范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管理。
突出隊伍建設,創新縣域高中教師管理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可以說,縣域高中發展的關鍵在于師資隊伍建設。江西省繼續深化教師隊伍建設,在數量和質量上統籌謀劃,更好地適應高考綜合改革。
一是加大培養力度。落實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擴大省屬高校公費師范生覆蓋學校范圍和培養規模,吸引優秀人才就讀師范專業;實施“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培養高素質的鄉村教師隊伍。啟動實施“贛鄱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未來五年力爭培養教育家型名師400人、名校長100人,為縣域高中教師隊伍建設注入新鮮活力。
二是提升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待遇,完善縣域高中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予以傾斜。科學評價教師教學管理,探索適應新高考改革需求的教師薪酬管理辦法,并在職稱評定上向縣域高中傾斜。注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和能動性,強化縣域高中發展后勁。
三是加強統籌調配。完善教師編制動態調整機制,促進縣域內教師流動,適應選課走班教學對不同學科教師的需求。暢通教師補充機制,鼓勵各地通過自主招聘、雙向選擇等方式招聘優秀教師及短缺學科教師。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校際之間教師共享機制,盤活用好教師資源。加強“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發揮名師的輻射引領作用,努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縣域薄弱地區全覆蓋。
聚焦課程改革,提升縣域高中教育質量
經過全省上下長期努力,高中階段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滿足了群眾“有學上”的需求。為滿足群眾“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現實需要,就必須實現高中教育由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為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國家部署了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為縣域高中內涵發展提供了時代契機。
要統籌推進縣域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科學編排三年課程,開齊開足思想政治、體育與健康等課程,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課程體系。要有序推進選課走班,構建規范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強化教學常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