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 陶沙

語言能力,特別是外語學習能力是人腦的獨特功能,在學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語學習并不容易。特別是當外語和母語相差甚遠時,外語的學習尤其困難。我們漢語為母語的人群學習英語時,就在英語語音辨別、字母和聲音整合、語法等方面面臨突出困難。即使經過了十年以上長期學習,在大學生中,英語仍然讓不少人撓頭犯愁。學海無涯苦作舟。長期艱苦學習,堅持下去,自然能學有所成。然而,也有數不勝數的人畏懼學習的艱難困苦,敗下陣來,留下各種遺憾。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外語學習更有效、有趣呢?近年來,科學研究顯示,音樂訓練可能助力外語學習,達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妙用。
音樂學習經驗可能遷移到外語學習中
將音樂訓練與語言學習聯系起來的想法并非天馬行空。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說:“我一生的事業得益于童年時期進行的音樂訓練。”音樂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還可以促進個體多方面能力發展,為外語學習提供良好認知條件。
音樂訓練會增強外語學習者對外語語音音高的區分能力。語言和音樂的共同要素之一是聲音的高低。音高反映的是音調的高低,是聲音的基本特性。研究比較音樂家與非音樂家的音高加工,結果顯示,音樂家不僅對音樂的音高變化更敏感,也更容易察覺語言中音高的微小變化。一項研究分別請法語為母語的音樂家和非音樂家聽葡萄牙語句子。每個句子最后一個詞的音高不同,有的詞其音高與句子韻律相一致,有的則不一致,呈現不同幅度的音高變化。音樂家能區分外語句子尾詞音高的細微區別,其大腦反應速度比非音樂家快約300毫秒。音樂家對外語音高的精細識別可能與其加工外語音高時更好地調用特異于語言加工顳上溝、前運動皮層等腦區有關。
音樂訓練可以促進外語語音意識的發展。語音意識是指個體對特定語言聲音結構的敏感性和操作能力,是閱讀學習的重要基礎。一項訓練研究將41名移民兒童隨機分到三組,分別提供含歌唱、擊鼓、韻律練習等的音樂訓練、語音技能訓練,以及體育訓練(控制組)。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后,相對于體育訓練組,音樂訓練組與語音訓練組,兒童外語語音意識都顯著增強,而且音樂訓練組的表現明顯優于語音訓練組。另一項對學齡前兒童的研究進一步證實,接受鋼琴訓練的兒童語音意識提升顯著,這可能與音樂學習提高了兒童節奏聽辨與分解技巧能力,并遷移到了語音切分中相關。
音樂訓練還可以增強外語詞匯能力。母語為西班牙語的高水平音樂學習者和美術學習者對漢語聽覺詞匯有更活躍的大腦活動,更容易捕捉漢語音節變化。對比接受過音樂訓練和未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小學生英語詞匯能力,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兒童在詞匯理解和命名測試中正確率更高,命名速度更快。
可見,音樂學習經驗可能遷移到外語學習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帶來這種跨領域的促進作用呢?音樂學習遷移到語言學習的具體機制有兩種主要假設。一種假設是音樂經驗可能促進了個體一般認知加工能力的提高,比如注意與工作記憶,進而促進了外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另一種假設認為,音樂訓練直接通過提升音樂與語言共享的聲音加工機制,來實現學習效應的跨領域遷移。音樂學習的 OPERA理論則試圖整合不同層面的假設,提出語言與音樂共享諸多感知與認知加工過程,而且音樂學習因其對聲音表征有更精準的要求、更強的情緒獎賞作用、更高水平的注意集中要求,因此經由多種途徑提升了語言加工水平。
音樂學習的類型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音樂學習都可以促進外語學習嗎?目前,研究較多集中于樂器演奏經驗的作用。研究表明,鋼琴、小提琴等樂器演奏的學習都可以有效促進言語能力的發展。對4~5歲的兒童進行為期半年的鋼琴訓練,結果顯示,與未接受鋼琴訓練的兒童相比,鋼琴訓練組兒童對語言材料音高變化敏感性均有提高,同時鋼琴訓練使兒童對音高屬性的神經反應增強,并且這種增強效應可進一步預測兒童的輔音辨別能力。系統的聲樂練習也有助于提升言語加工能力。2個月音樂韻律練習就使6~7歲閱讀落后的兒童閱讀水平明顯提高,且在音位加工上甚至優于接受語音技能訓練的兒童。聽音樂對于腦健康可能有維護作用。例如,讓腦損傷患者在兩個月每天聽1~2小時最喜歡的音樂。與聽有聲書的患者相比,聽自己喜歡音樂的患者口頭言語記憶能力恢復最好。
音樂訓練對于外語學習的促進效應還受到音樂訓練強度的影響
長時間刻苦而專注的訓練,才能從音樂學習中受益。世界上沒有天生優秀的音樂家,只有經過長時間刻苦而專注的訓練,才能從音樂學習中受益。例如,對6歲兒童長達15個月的追蹤研究顯示,每周半小時的鍵盤樂器訓練雖然可以促進右中央前回、胼胝體以及右側初級聽覺皮層的發育,但是并沒有顯著促進兒童的認知與語言能力。當音樂學習的強度增加到每周兩次、每次45分鐘,持續一年、兩年后,兒童對言語感知和加工能力明顯增強。對4~6歲英語為母語的兒童給予每天2小時的聲樂訓練,持續4周后,相對于直接接受法語訓練的兒童,音樂訓練組在法語元音辨別時基本皮層聽覺區、顳上部和前扣帶回等多個腦區活動復雜性水平及低頻振蕩明顯增加。上述研究結果提示,有強度的音樂學習,其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可以遷移到語言加工層面,從而可以促進外語學習。
音樂學習促進外語學習還與學習者的學習體驗有關。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叫我學”和“我要學”給個體所帶來的成效大為不同。主動、積極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習者以積極向上的勁頭兒,全身心投入每一次練習中去,以擁抱、樂觀的姿態來面對所遇到的困難,因此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益。音樂學習本身有助于提高對情感線索的敏感性。6歲左右的兒童學習一年的鍵盤樂器后,他們在辨別口語刺激的情感特征,尤其辨別正性情緒時明顯優于沒有接受樂器訓練的同齡兒童,提示音樂和言語韻律中情感含義的解碼過程可能重疊。因此,音樂學習過程可能提升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進而提高包括外語在內的學習成效。
已有研究啟示,外語學習并不僅僅只有痛苦地記單詞、背語法、抄課文這一根獨木橋通向成功。功夫可以在詩外。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音樂訓練,對外語學習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音樂學習有助于為學習者準備更強的大腦、更高的認知技能,從而為學外語提供優越的腦與認知條件。因此,應當強化和提高學校音樂課程與課外活動,引導、支持孩子學習演奏至少一種樂器,或者參加系統的歌唱與聲樂訓練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積極、愉快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這將發揮音樂學習在外語學習中的積極促進作用,讓外語學習的萬里長征多一些樂趣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