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亮
教師作為專職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成為合格的引導者和指路人,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進步。當前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培養、教師的教學和學校的管理,而忽視了對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與應對,影響到教師的教學、生活質量,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
根據一份關于城鄉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檢測報告,近五成的教師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31.5%的教師被檢測為輕度的心理問題,16%的教師呈現中度心理問題,2.5%的教師已經患有心理疾病,其中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在對我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中,部分教師在“軀體化”“焦慮性”等方面存在問題。個別教師在生理和心理癥狀上已經比較明顯,時常出現失眠及頭暈目眩等現象。
在這些因素的干擾下,部分教師的職業行為發生了變化,對待學生時容易失去耐心,也不能高質量地做好備課、教學等工作,同時心理問題也容易引發教師的職業倦怠等。
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
職業壓力導致精神緊張。教師一直被贊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辛勤的“園丁”,被社會大眾賦予眾多“神圣”的光環。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社會標簽化,這讓老師無形之中承受著比其他行業更多的壓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家長的教育要求提高了,教學手段也發生重大變化。這要求農村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才能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這對農村教師特別是年齡較大的農村教師是很大的挑戰。農村教師特別是年紀較大的教師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存在一定困難,從而導致精神緊張。
多重角色與繁重副業導致心理失衡。教師不僅在學校中承擔教師的角色,在家里大部分也都擔任著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兒女等多種不同的角色,每一種不同的角色對應著不同的責任。大部分教師在學校忙完工作之后還需要忙家里的事情,使得教師疲憊不堪,情緒不佳。一旦多種角色中的一種出現了問題,如婆媳矛盾、親子關系等,就會讓教師陷入煩躁、焦慮中。如果無法靠自身來化解,便會產生逃避、消極的情緒來麻痹自己,長此以往,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學生管理難度大加重心理壓力。農村家庭父母忙于生計,教師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家庭疏于管教,不少農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差,不愿服從教師管教。特別是當學生成績下滑或者出現其他情況時,一些父母還會指責教師。給農村教師造成了心理壓力,導致教師消極工作現象的產生。
辦公條件不佳影響工作心情。美好的環境會使人心情愉悅,事半功倍,反之則會讓人心情沉重,工作效率降低。農村小學的辦公環境、教室環境等與城里學校還有一定的差距,也影響著教師工作時的情緒。
應對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
建立心理健康“4S店”,提供心靈保養服務。各地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建立農村教師心理健康“4S店”等教師心理健康協助組織,專為農村教師提供個性化的心理“保養”服務。每一個心理健康“4S店”可根據實際情況輻射多個學校,對學校的教師進行心理測評、心理輔導等。同時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講活動,通過豐富多彩、切合實際的活動,達到為教師排解憂愁、愉悅身心的效果。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定期進行心理篩查,與一年一度的身體健康體檢一樣,將對農村教師進行心理“體檢”固化為常態動作,為每位教師心理健康情況建檔立卡,實時把握教師心理健康狀態。
膠州市洋河小學是膠州市教育和體育局的農村教師心理工作試驗點,設置了“心靈驛站”,定期邀請各級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為教師開設心理講座、組織團體輔導,也為有心理輔導需要的老師提供一對一輔導。學校的一位女教師擔任著六年級的班主任和數學教學工作,工作極為認真。2021年3月,她父親離世,對她打擊很大,但要強的她竟然沒和單位任何人提起。在心理健康專家講座上,她淚流滿面。講座結束后,心理專家和她面談時才了解到她內心非常痛苦,晚上失眠,一大早還要趕到學校組織學生晨讀,身心處于崩潰的邊緣。膠州市心理專家經過面談評估后,認為她需要接受心理輔導。學校主動聯系了一位心理咨詢師每周到校和她面詢,經過五次咨詢,她較好地處理了哀傷情緒和分離情結,心情逐漸平復。“心靈驛站”的心理專家每年還會為洋河鎮中小學教師做一次心理健康測評,在測驗結果保密的基礎上,對有輔導需求的教師提供及時的心理支持。
“一師一策”減負增能,引導回歸主業。為教師減負是一個受到社會各界長期關注的話題,近年來,國家采取了各項措施為基層教師減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農村老師們肩上負擔依然很重,導致教師無法全心投入教學主業,影響教師情緒,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各級教育部門要切實將國家關于為教師減負的規定落實到位,讓老師們騰出更多時間投入教學主業,形成老師想教學、善教學、樂教學的良好氛圍。
同時教師很大一部分壓力來源于對自身能力不足的焦慮感。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組織跨校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讓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進行教學技巧分享和經驗交流,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減輕教學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
膠州市洋河小學在提升教師教學技能方面,大力開展“一師一策、一師一冊”活動。學校引導教師在自我專業發展反思的基礎上,列出自己的教育教學薄弱點、想突破的點,并為這些老師在全膠州市學校尋找可以協助成長的專家教師,牽線搭橋結對子,讓每名教師找到個性化發展的策略,為每名教師建立了專業成長冊。學校還積極邀請青島和膠州各學科教學能手來學校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將先進的教學經驗引入學校中。
平衡有術提供支持,幫助處理角色沖突。教師面對工作與家庭兩種角色都提出的較高要求,不得不在工作與家庭的天平兩端做出抉擇,容易產生工作、家庭沖突。作為學校,要針對不同的沖突類型,針對性地開展幫扶。
對于和諧型教師,管理者應該支持并幫助其維持現有狀態。工作配置上,可以給以和諧型教師較有挑戰性的工作,并提供較多的進修和晉升機會。對于家庭型教師,學校管理者應對其家庭狀況予以更多關懷,如教師家庭出現實際困難,教育管理者可以提供適當幫助;要注重提高這部分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在工作中給予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對于工作型教師,管理者應減輕其工作負擔,引導其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引導其關注工作的同時也關注家庭的需求。沖突型教師是最需要關注的群體:一方面,管理者需調查造成此種狀況的具體原因,提供一些咨詢途徑,使這部分教師的不良情緒得到宣泄與疏導;另一方面,提供處理工作與家庭關系的較優方法和策略,鼓勵這部分教師調整原有的應對策略和反應模式,做出積極的改變。
在幫助教師處理多種角色沖突方面,膠州市洋河小學開展“問需工程”,通過召開問需會議、校長一對一座談、設置意見箱、開通公共電子郵箱等渠道,讓每名教師可以隨時將自身需求向學校反映,并制定了常規事項次日答復、重要事項5日內答復的答復制度。同時學校領導不定期到教師家中進行走訪,協調處理教師家庭關系,幫助教師鞏固“大后方”,讓教師無“后顧之憂”。
巧用心思改善環境,教師身心愉悅。學校的教學環境是直接影響教師工作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學校要積極加強教學環境建設,對教師的辦公室和授課班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辦公室中安裝空調、教師講臺和教學器具換新等。教師的辦公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亦改善了教師的心理環境。教師之間亦要周期性組建教師聯誼活動,讓教師之間構建起良好的同事關系,從而提高教師的職業滿意感。
春風化雨萬物生長。只有提升農村教師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才能為農村教育帶來陽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