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英
近年來,農村幼兒教育的教學方式在不斷創新。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能豐富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容,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形式,為幼兒教育增加更為多元的教學內容。農村幼兒園將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幼兒教育有效結合,既能優化教學內容,又能將知識點以視聽結合的動態的形式呈現在幼兒面前,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一)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探索欲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幼兒是幼兒教育的對象,幼兒園的各類活動都要圍繞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這一目標而展開。幼兒園開發鄉土課程資源能將幼兒帶入熟悉的場景,增強幼兒的生活體驗感,激發幼兒對家鄉文化的喜愛,提高幼兒對生活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通過環境設計,為幼兒營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學氛圍,幫助幼兒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讓幼兒對地方特色有初步的認識,激發幼兒對地方特色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有助于增強幼兒的社會體驗感
幼兒園開發鄉土課程資源時,可以將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提高幼兒了解本土文化的積極性,讓幼兒主動接觸社會,豐富幼兒對社會的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等,開闊幼兒的視野,讓幼兒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增強幼兒的社會體驗感。
(三)有助于促進幼兒與環境互動
幼兒園挖掘本土資源并應用到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中,能為幼兒教學活動提供教學材料,讓幼兒與環境互動,引導幼兒親近社會,親近大自然,提高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水平。
(四)豐富課程教學模式
游戲的構建需要鄉土課程資源的支撐。農村地區資源有限,教師將鄉土課程資源應用于幼兒園游戲教學中,能拓展幼兒的游戲空間,豐富游戲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可以基于鄉土課程資源創設游戲情境,為課堂注入全新的內容,讓幼兒能更好地投入游戲,讓幼兒意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促使幼兒在生活化游戲中獲得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升華。
(五)有助于幼兒園課程資源建設
鄉土課程資源的融入豐富了幼兒園游戲教學,讓游戲方式更加多元化,讓幼兒能在游戲中盡情地發揮創造性思維,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教師要意識到鄉土課程資源對幼兒游戲的啟示和積極意義,將鄉土課程資源有效融入幼兒游戲,增強游戲活動的趣味性、感染性,豐富游戲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
(一)利用鄉土課程資源,開展搭建游戲
幼兒園要積極開發利用鄉土課程資源,讓幼兒熟悉農村生活,了解農村環境。例如,教師可以帶幼兒玩投壺、抬小豬、套圈等游戲。在開發利用鄉土課程資源時,教師要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積極開發游戲課程,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和經驗。教師要具有觀察和評估幼兒發展的能力,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車”的建構示意圖,激發幼兒的建構欲望。教師可以提出“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材料呢?”“我們要怎么搭建呢?”“我們最近都建構了哪些車?”“馬路上除了車輛還有什么呢?”“我們能用建構材料建構人和物嗎?”等問題,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車輛的特征。在進行建構游戲時,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建構汽車組、建構欄桿等輔助材料組、建構大馬路組,引導幼兒把自己建構好的作品小心地擺放在相應的地方。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將建構游戲與生活場景相結合,有效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了幼兒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等。教師要在游戲中給予幼兒適當的幫助和支持,選擇與課程目標相關的游戲內容,捕捉符合幼兒成長需求的游戲契機,讓幼兒在游戲和教育的融合中成長。
(二)利用鄉土課程資源,融入幼兒園環境
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在各類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幼兒對新鮮事物具有較為強烈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通過開發鄉土課程資源,引導幼兒關注生態環境,讓幼兒更加了解家鄉。農村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本土資源,幼兒園可以打造展示鄉村本土文化的長廊,在長廊的墻面上繪制鄉土圖案,如本土的農作物、風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等,美化幼兒園的環境,讓幼兒在一個充滿自然氣息、富有生機的環境中學習。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興趣,讓幼兒參與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通過真實的體驗,教師可以開闊幼兒的視野,增進幼兒對家鄉的情感。幼兒對大自然具有較為強烈的探索欲望。教師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引導幼兒關注本土資源。
(三)利用鄉土課程資源,開展種植活動
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擁有著和成人不一樣的觀察視角與思維特征。幼兒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借助各種教育資源,有效地引導、開發、強化幼兒的天性,激發幼兒的潛能。教師要多帶幼兒親近自然,讓幼兒在自然中實踐書本中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借助農作物和動物,引導幼兒學習更多的知識,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種植活動,通過制作農作物觀察記錄表,針對每次不同的觀察對象,讓幼兒填寫不同的記錄內容,讓幼兒根據記錄內容認知與總結農村資源。整個記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活動前的觀察情況和活動后的觀察情況,教師要時刻觀察記錄幼兒活動前后的表現,以此掌握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監測活動效果。教師通過開展種植活動,可以幫助幼兒了解各種植物的特點和分類方法。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小農人種植日”活動,讓幼兒培育種子,通過種植、觀察、養護、收獲等方式,探索植物生長的奧秘。教師可以帶幼兒認識、了解當季瓜果蔬菜,引導幼兒觀察其外形特征,或是與幼兒共同播撒種子,通過埋土、澆水等步驟,細心呵護植物的成長,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在開發利用鄉土課程資源時,教師要具有觀察意識,及時發現幼兒的行為變化以及心理狀況,引導幼兒了解鄉土資源。教師還要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自由玩耍和創造。
(作者單位:高郵市周山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