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珺
近年來,幼兒園越來越重視幼兒興趣的培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為《綱要》)用“體驗”“感受”“喜歡”“樂意”等詞突出了對幼兒情感、態度、興趣等方面發展的重視,體現了幼兒教育要積極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毒V要》指出:“應尊重兒童,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理解兒童內在感受和表現,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即要了解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更注重兒童的發展潛能,注重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苯處熞J真關注幼兒提出的問題,善于啟發和引導幼兒,發展幼兒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幫助幼兒解決“為什么”、認識“是什么”等問題,從幼兒角度把握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幼兒一起探究和學習。
一天中午,幼兒正在用餐,突然有個幼兒大聲喊道:“蝦尾巴里面有黑色的線!”緊接著此起彼伏的聲音響起來了,“我也看到了!”“是一條黑色長長的線!”“我媽媽說不能吃?!币凰查g,安靜的教室炸開了鍋,幼兒開始激烈地討論起來。筆者先教幼兒把蝦尾的黑線剝出來,再讓他們回家研究下黑色的線是什么,約定大家明天在課堂上一起分享調查結果。
在第二天晨間談話時,我問幼兒是否知道蝦尾黑色的線是什么,他們爭先舉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答案。小依回答說:“黑色的是蝦子的便便?!毙⊥f:“那黑色的線是蝦的腸子,里面黑色的是蝦沒有排出來的糞便?!痹诳隙擞變旱陌l現后,我繼續問:“你們見過其他樣子的蝦嗎?”幼兒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我見過特別大的蝦,它有很大的爪子。”“我還吃過澳龍呢?!薄拔页赃^炸蝦?!蔽铱从變号d趣盎然,于是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一次以“蝦”為主題的班本課程活動。
第一周——認識蝦。我讓幼兒通過查閱書籍或者實地考察等方式,去了解和認識蝦的品種,以完成調查表的方式讓幼兒記錄自己的發現。通過調查,幼兒發現蝦的種類很多,如基圍蝦、皮皮蝦、龍蝦、青蝦等。
第二周——學會剝蝦。我讓每個幼兒在家里打卡,練習剝蝦,定于周五在班級進行剝蝦比賽。我班幼兒整體剝蝦速度明顯提升。
第三周——了解蝦的烹飪方法。我讓幼兒通過品嘗佳肴和收集照片等方式了解蝦的烹飪方法,鼓勵幼兒在集體活動中介紹蝦的做法,讓幼兒討論如何吃蝦更健康。全班集思廣益,我們得到了數十種蝦的做法,如油燜大蝦、白灼蝦、干鍋蝦、蒜蓉蝦、香辣蝦、海鮮蝦粥、鮮蝦豆腐煲、椒鹽蝦、茄汁大蝦等。
第四周——制作蝦殼畫。幼兒吃剩的蝦殼可作為我們美工活動的作畫材料,我提前讓家長將蝦殼收集起來晾干,教幼兒制作蝦殼畫。幼兒在美工活動中用蝦殼作畫,這不僅豐富了他們對蝦的認知,而且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第五周——競選養蝦小達人。隨著課程的深入,幼兒對蝦的認識越來越深入。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觀察,我鼓勵大家嘗試養蝦,在班級開展“養蝦小達人”活動,讓幼兒了解蝦的養殖方法。
(一)善于抓住教育機會,鼓勵幼兒探索
在上述案例中,幼兒由最初對蝦有簡單認知,到深入了解了蝦的品種以及烹飪方法和養殖方法等,這就是利用探究活動培養幼兒興趣的過程。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和幼兒進行互動交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根據他們的年齡發展特點組織幼兒討論,利用探究活動引導幼兒思考。通過“認識蝦-學會剝蝦-了解蝦的烹飪方法-制作蝦殼畫-競選養蝦小達人”的探索過程,筆者培養了幼兒的語言、科學、社會、藝術、健康等五大領域的能力,使幼兒在綜合探索中積累了蝦的有關知識,培養了幼兒循序漸進的探索精神。
在本次班本課程探究活動中,幼兒通過多種方式去觀察、去記錄、去探索。一是記錄調查表。在探究蝦的品種時,筆者讓幼兒把自己探究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以及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二是手工創作活動。這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專注力和創造力。在制作蝦殼畫的過程中,幼兒觀察到蝦有長長的須、小小黑黑的眼睛、很大的鉗子,身體微微彎曲。讓幼兒通過觀察實踐進行藝術創作,這是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自主創作的寶貴機會。三是幼兒的自主分享和表達。筆者讓幼兒向同伴介紹最好吃、最有營養的蝦的烹飪方法,這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四是教師的支持。筆者留心觀察幼兒,及時啟發和引導幼兒,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取經驗的需要,堅持以幼兒為本,及時反思,發揮教師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的作用,采用多元策略助推兒童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創設探究性課程
幼兒在生活中會有很多驚奇的發現,如小蝸牛的觸角可以自由伸縮,有些樹的樹干上會長“瘤”等。教師要抓住時機發展幼兒的好奇心,熱情鼓勵幼兒,啟發和引導幼兒,如在幼兒學會了一首歌或是回答了一個精彩的問題時,教師的一個微笑、一次撫摸等每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會使幼兒產生愉悅感,增強他們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教師要學會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教幼兒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班本課程內容打破了傳統分課教學模式。教師在實施課程時要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選擇和生成一些有價值的活動內容,充分考慮幼兒的發展目標,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關注其現有水平,為幼兒設置有一定挑戰性的活動,提升幼兒的專注力。教師要提供操作材料,便于幼兒在探究中開展動手操作活動。比如,筆者在本次探究活動中提供了蠶豆、花生,讓幼兒學習了其他生活技能。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注意層次性,若材料過于簡單,幼兒會很快喪失興趣。比如在剝蝦殼練習中,教師可以按照“蠶豆殼-花生殼-核桃殼”的活動設置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操作難度,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
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對事物保持較高的興趣。比如,在設計主題墻時,筆者設計了“我知道的蝦-我會剝蝦殼-養蝦達人”三個板塊,記錄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精彩瞬間以及幼兒對蝦的觀察。
總之,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給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幼兒認真觀察、積極探索,幫助他們養成愛思考、愛探究的良好品質。
(作者單位:南京市西崗幼兒園天佑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