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瑩
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能夠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的前提。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學生思考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如果過于重視教育結果,忽略幼兒的學習體驗,那么幼兒可能更不愿意自主學習。戶外活動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助幼兒感受學習的快樂,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幼兒自主發展。因此,教師和家長要重視通過戶外活動來促進幼兒自主學習。本文將探究如何在戶外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戶外活動為幼兒學習自然知識提供了一個課堂。例如,教師可以帶幼兒到雪地堆雪人、打雪仗,在游戲之余,引導幼兒觀察雪花的形狀,和幼兒一起探討雪花的形成原因。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傳遞自然知識,幼兒能更好地接受。
戶外活動范圍廣,幼兒能對周圍環境產生更深刻的感受。例如,一次郊游活動,幼兒看到鳥、樹木后,對自然有更直觀的感受,有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戶外活動一般需要分組進行。在活動中幼兒需要分工合作,完成任務的不同部分。教師可以做好引導,增強幼兒的合作交流意識。例如,在戶外搭積木游戲中,教師可以安排幼兒搭建一座公園。幼兒分別搭建公園的各個部分,在公園的搭建風格方面幼兒可能會存在一些分歧,他們需要自己進行溝通,解決問題。在戶外互動中,合作和交流都是由幼兒自發進行的,這會幫助幼兒成功完成任務,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
教師和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扮演著同等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師要認識到教育體驗感的重要性,在戶外活動中適時地開展教育活動。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針對幼兒的學習狀態進行分析,對比幼兒在室內和戶外時的精神狀態和學習狀態。其次,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到幼兒園親自感受幼兒的狀態,讓家長感受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的學習效果,從而明白戶外活動對于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教師和家長互相支持,分別在日常生活和課堂中引導幼兒對自然進行探索,有利于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為幼兒戶外活動探索更合適的教育方式。
在幼兒園,教師可以根據課程需要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將畫板拿到室外,讓幼兒在操場觀察花草樹木,用心感受自然。待幼兒完成觀察后,教師再安排畫畫任務,這樣的戶外繪畫教學不僅激發了幼兒的繪畫興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性思維。在家中,家長可以帶幼兒到小區的活動場所玩耍,讓幼兒學會辨別不同的天氣,幫助幼兒感受自然。家長要鼓勵幼兒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引導他們合作交流,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
在幼兒的自主發展中,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兩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例如,在組織參觀海洋館的活動中,比起向學生介紹海洋生物的外形、生活習性,教師用提問的方式更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欲。看見海豚和工作人員互動時,教師可以讓幼兒猜測海豚靠什么傳遞信息;看到鯨魚噴水時,教師可以讓幼兒猜測鯨魚是通過什么方式呼吸。教師首先通過提問激發幼兒的求知欲,然后引導幼兒根據各種海洋生物的形態特征進行思考,最后告知幼兒答案。幼兒看到相應的景象,加深了對海洋動物的了解,學得的知識和留下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幼兒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很多想法,當幼兒向教師反饋時,教師要用欣賞的態度給予幼兒肯定。正面的回復可以為幼兒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有利于幼兒自主探索世界。例如,幼兒一起搭積木,他們會利用搭建好的積木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開發新的游戲玩法,推動幼兒的自主發展。教師不能隨意否定幼兒的想法,要持欣賞的目光,肯定和鼓勵是幼兒進步的動力。
教育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將幼兒生活和幼兒教育結合起來,從小事出發,促進幼兒自主發展。例如,幼兒園進行節日裝扮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裝扮;外出看見不常見的樹木或者花朵時,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查找資料;看見日出、日落時,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學習地球與太陽的關系;購物時,家長可以讓幼兒選擇物品等。教師和家長要讓幼兒參與生活,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戶外活動和室內活動有所不同,幼兒在室內學習時集中在一起,能及時收到教師的指令,完成相關任務。戶外空間較大,幼兒容易分散開,在戶外活動時,幼兒可能會出現各種情況,如因為奔跑速度過快導致碰撞。教師需要提高安全意識,活動前做好示范,教會幼兒正確使用工具,在活動進行中時刻觀察,保護幼兒的安全。
戶外活動更考驗教師的耐心,教師要照顧的地方較多。部分幼兒沉迷于自己的活動,可能會忘記教師的指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及時和幼兒進行交流,幫助幼兒在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重視對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戶外活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教師在利用戶外活動進行教育時,要注意策略,保持耐心,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作者單位:常州市鐘樓區五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