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近年來,如何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教育領域的重要問題。筆者認為,創造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創造思維、鍛煉兒童的創造能力,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意義。創造教育可以發掘兒童的潛力,開發兒童的心智,從多方面發展兒童,使其成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在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要從小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啟發兒童進行創造,讓兒童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發掘自身的潛力,開發兒童的創造能力。
一是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的提升。近年來,兒童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兒童時期的教育,對于一個孩子今后學習思維的構建、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兒童教育中,教師要讓兒童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養成愛動腦、愛動手的良好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斷更新,以滿足社會教育發展的新需求。教師要靈活運用創造的教育理論,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兒童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培養兒童的創造意識、發揚積極進取的創造精神,讓兒童以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參與到學校和社會的活動中。
一是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人做事得心應手。教師要讓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提高兒童的行動力,鍛煉兒童的思維能力,讓兒童養成一個樂于思考的習慣,使其更好地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兒童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逐漸擁有自己的思維,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
二是因材施教。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不僅讓兒童獲取理論知識,而且激發兒童的創造能力,讓其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成長進步。教師要和兒童平等交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兒童創設一個平等、溫暖、寬容的環境。同時,教師也要采用積極的評價方式,以鼓勵兒童。
一是解放兒童的頭腦,鍛煉其思考能力。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認為,要讓兒童解放自己的頭腦,善于思索,培養其自主思考的能力,讓兒童有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教師培養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激發兒童的創造力,提升兒童的綜合素質。
二是解放兒童的雙手,鍛煉其動手能力。陶行知認為,兒童的教育不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而是注重鍛煉兒童的實踐能力,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鍛煉其動手能力。現階段兒童教育中存在一定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不均衡的現象,如部分兒童理論知識熟練,但動手能力較弱。教師要讓兒童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對于激發其創造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在課上,教師可以讓兒童在課堂中進行現場操作,讓兒童主動深入課堂,體會學習的樂趣,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在課下,教師可以給兒童布置一些動手實踐性強、鍛煉其創造能力的任務,讓兒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綜合發展,豐富兒童的業余生活,開發兒童的想象力,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
三是擦亮兒童的眼睛,培養其觀察力。教師要培養兒童觀察大自然和社會的能力,鍛煉幼兒的意志,讓其逐漸養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倡導兒童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今天,教師要鼓勵兒童走出課堂,親身實踐,主動去感受大自然,深入社會,用眼睛觀察,用心去體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經驗,拓寬自己的視野。
四是鼓勵兒童多說多練,培養其表達能力。人們日常的交流與溝通都是通過語言表達來實現的,良好的溝通是一種能力。教師要積極鼓勵每個兒童大膽發言,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樂于發言的兒童,教師要積極肯定,給予表揚,引導兒童善于思考,積極動腦,對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并敢于表達。教師要支持靦腆害羞、不善于表達的兒童表達自我,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其社交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能活躍兒童思維,不斷提高其創造力。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如詩詞誦讀會等,以此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不斷挖掘兒童的潛能,使其變得更加的自信樂觀。
五是給兒童以認識自己的空間,讓其多接觸自然和社會。教師要引導兒童深入自然和社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給予兒童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其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不斷拓寬自己的眼界,挖掘自己的創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學校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發散兒童的思維,培養其更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定期組織社會活動,比如春游、社會調查等,讓兒童感受大自然,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描繪和誦讀等活動,學以致用,活學活用。
六是給予兒童成長的時間。教師要注重兒童的智力開發,多方面綜合培養與發展兒童的創造力,發掘兒童的各項潛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教師要給兒童足夠的成長時間,讓其根據的自己的興趣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兒童獨特的思維模式,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
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為現代教育指明了方向。創造能力是兒童綜合素質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教師要重視兒童創造力的培養,促進幼兒全方位發展。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飛翔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