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童
融合教育是指將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安排在一起學習,為特殊兒童創造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提倡教育的公平化,保證特殊兒童的受教育權,為特殊兒童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近年來,融合教育逐漸成為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歷,講述一名特殊兒童發展進步的過程,以此探討幼兒園開展融合教育的途徑。
筆者班里有一名特殊的孩子叫悅悅。第一次見到悅悅,是她媽媽帶她來幼兒園提前熟悉環境。在媽媽的攙扶下,她蹣跚地走進教室,一搖一擺,隨時都有摔倒的可能。
悅悅長得很好看,白皮膚,黑頭發,睫毛微卷,可雙眼沒有神采,嘴巴經常流口水,說話含糊不清,和正常的孩子不太一樣。悅悅剛學會走路,還不穩,不會獨立走樓梯、上廁所,需要家長幫忙。通過與家長交流,我了解到悅悅患有先天性歌舞伎面譜綜合征,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身體發育不良、骨骼發育存在障礙、容貌特殊、先天內臟發育畸形、皮膚紋理異常及輕度或中度智力低下等。
在教學中我格外關注這個孩子。她三歲剛學會走路,因為膝蓋無法正常彎曲,不會使用幼兒園的蹲廁,每天穿著拉拉褲。悅悅有點懼怕陌生人和人多的環境,剛到幼兒園時問她問題總是低著頭,不說話。悅悅除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和一個姐姐,祖孫三代一起生活。家長反復教悅悅吃飯、走路、穿衣,經常帶她去超市和商場等公共場合,讓她適應人多的環境。
在悅悅進入幼兒園后,我發現她對集體教學模式不適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我不斷調整,以最大的耐心、愛心和信心去對待這個特殊的孩子。特殊兒童存在以下特點。
一是認知滯后。悅悅不能理解教師的集體指令和要求。比如,當教師說“請所有的小朋友起立”的時候,她仍然坐著不動。教師必須再說一句:“悅悅,起立啦。”她才能聽懂。二是發育遲緩。悅悅手指發育不全,動作比較遲緩,上廁所時不會自己擦屁股和穿褲子,喝水時擰不開水龍頭,每天喝水都是其他小朋友幫她接好水再遞給她喝。三是情感上依戀家長。剛入園時悅悅的分離焦慮特別嚴重,會在吃點心或是開展活動時毫無預兆地大哭起來,怎么安慰都沒用,根本停不下來。這時能讓她停止哭泣的方法是和她不停地聊天和回答她的問題,分散其注意力,但只要教師一走開她又會開始哭鬧。四是意志薄弱。悅悅的控制力和專注力不足,在上課時,她經常坐在小椅子上左顧右盼,手會不受控制地去拉別的小朋友,甚至會搖動椅子發出噪音,影響教學秩序。這時候教師只能停下來,制止她的行為。
根據悅悅的實際情況,我積極和家長溝通,反饋孩子在園的情況,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教師和家長一起商量對策,討論如何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學習生活,更好地融入幼兒園集體。悅悅也有受教育的權利,教師要有效地開展融合教育。
兩年過去了,我們發現孩子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性格上,悅悅能主動融入集體活動,她喜歡幼兒園的教師教她唱歌、帶她做游戲;她喜歡幼兒園的小朋友扶著她走路,給她分玩具;她喜歡聽別人夸她聰明,夸她漂亮。只要看到悅悅進步,我們就及時夸獎,給予鼓勵,給悅悅樹立信心。在行動上,悅悅剛來時走路不穩,走兩步摔一跤,但現在已經能自己上下樓梯,拉著小欄桿去玩滑滑梯了,也敢于去挑戰攀爬,甚至能和我們一起跑步了。看到她從跌跌撞撞、步履蹣跚到現在能在操場上自由奔跑,我十分欣慰。在人際交往上,悅悅愿意主動和教師同伴交流了,甚至還愿意給大家表演節目,有時對我們露出天真稚拙的笑容。家長十分感謝幼兒園,我在這一年多的融合教育之路上也獲得了不少的實踐經驗。
(一)鼓勵融入集體,促進了解接納
悅悅是小班下學期來到我們班的,面對一個陌生的、和自己有點不一樣的小朋友,其他幼兒有不少疑惑。我們圍繞悅悅設計了相關談話活動,例如“你覺得悅悅怎么樣”“我們怎么幫助悅悅”,讓其他孩子更了解悅悅,了解像悅悅一樣特殊的孩子,了解悅悅更需要同伴和教師的幫助。在活動中,其他孩子還提出了很多幫助悅悅的好方法。比如,當悅悅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同伴會輕拍她,提醒她要認真聽講,當教師發出指令時旁邊的小朋友負責拉她起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逐漸養成了關愛同伴、照顧弱小的品質,悅悅也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能和其他孩子們一起游戲、一起生活。
(二)設置融合課程,給予最適切教育
針對悅悅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原來普通課程的基礎上為她設計了專門的課程。在每天的體育鍛煉中,我們對悅悅進行了針對性訓練。普通的孩子訓練單腳跳,悅悅就降低難度雙腳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鼓勵和夸贊悅悅,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我發現悅悅的語言能力很不錯,在家很會說,唱歌背唐詩都很拿手,平時我們會努力創造機會讓悅悅多表現,例如,請悅悅回答問題、講述故事,以此鍛煉悅悅的傾聽能力和講述能力。她雖然說話含糊不清,但是在一次次的鼓勵和訓練中后,她開始逐漸愿意開口說話,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指導動手實踐,增強注意力和控制力
悅悅和普通孩子一樣,要根據幼兒園的作息安排完成幼兒園里的任務,只是在要求上會有所降低。我們根據悅悅的發展情況,在融合之初就為她制訂了動手計劃,對她提出一些要求并鼓勵她完成。比如,小班時要求她自己穿鞋子、穿衣服、擦屁股;中班會要求悅悅自己上樓梯,走進教室,不要家長的攙扶陪伴;大班會要求她自己整理玩具,做值日生工作。在遇到困難時,她學會了主動求助同伴。我們通過讓悅悅多動手,提高了她的手眼協調能力,促進了悅悅的大腦發育。
(四)提升融合培訓,形成家園合力
面對特殊兒童,如何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兼顧特殊孩子的發展,我們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我們一線教師可以補充有關特殊兒童的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融合教育素質,用更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融合教育,加強對班上特殊兒童的指導,促進其多方面發展。
家庭教育能為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持。教師要和家長保持密切聯系,發揮家園合作教育的作用,讓家長清楚地知道孩子今天在幼兒園的表現,哪些地方有進步,哪些地方還有差距,針對幼兒問題再研究出適當的解決方法。在對特殊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家長的教育和協助十分重要。教師和家長要統一戰線,共同努力,推動融合教育的實施與發展。
幼兒園融合教育并非一朝一夕。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對待特殊兒童,教師要不嫌棄、不放棄,用心指導,用愛融合,為特殊兒童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幼兒園金谷園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