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蕓
騎行區游戲是戶外自主性游戲的一種,兼具運動性和角色性。幼兒在騎行游戲中不僅可以鍛煉腿部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也可以提升生活經驗。本文以戶外自主性游戲騎行區游戲為例,在剖析騎行區游戲資源利用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如何進行騎行區游戲資源的優化和利用。教師可以組合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豐富幼兒游戲情境,提高幼兒游戲自主性,強化幼兒規則意識。教師對園本資源的開發和優化,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提升幼兒的游戲經驗,充分發揮幼兒游戲的自主性,提升幼兒游戲的參與度。
(一)車輛資源利用率不高
筆者所在幼兒園的騎行區游戲資源豐富,投放了不同種類、不同功能的小車。在所有車輛中,三輪車、多輪車、滑板車的使用率最高,平衡車、黃包車、滑板使用率最低。筆者觀察發現,幼兒的騎行經驗和騎行技能會影響幼兒對車輛的選擇,其中,三輪車和多輪車對幼兒的騎行技能和身體的平衡能力要求較低,幼兒容易上手;滑板、平衡車對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要求較高,對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幼兒使用較少。
(二)資源利用率低和游戲情景單一
為了豐富騎行游戲,幼兒園除了投放各種類型的車輛外,還可以利用其他輔助性資源。比如,在停車區投放紙箱作為加油設備,在修理廠區域投放工具資源作為維修工具等。目前,由于缺乏游戲情景的支撐,這些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部分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園內材料資源,不能創設騎行障礙和游戲環境,沒有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游戲環節,使騎行游戲缺乏挑戰性和吸引力。
(三)騎行區出現秩序混亂
筆者所在幼兒園將空曠寬闊的東面通道和南面通道作為騎行場地,結合地面標識,將通道分隔成“雙向車道”,并利用彩旗、三角樁等輔助資源設置騎行路線。幼兒騎行追趕和車輛轉彎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車輛碰撞、追尾、堵車等問題。幼兒騎行水平參差不齊,規則意識有強有弱,導致幼兒騎行游戲活動容易陷入無秩序的狀態。另外,車輛類型的不同,幼兒騎行方式的不同,也是造成騎行區秩序混亂的原因。如何利用場地資源進行合理劃分,如何制訂騎行游戲規則,這些都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缺少幼兒參與
一是騎行區場地資源是根據園內空間布局與戶外運動區域的劃分而設定的,幼兒不能自主選擇場地,固定的騎行場地限制了幼兒的騎行探索。二是幼兒不能自主投放輔助資源,雖然參與了路障等材料的擺放,但大多是在教師的指令下完成的,缺少對騎行游戲的計劃和設想,幼兒之間缺少協商與交流。
(一)提高車輛資源利用率,嘗試創新組合
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車輛騎行的特點和現階段幼兒的騎行經驗,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主題的騎行活動,引導幼兒熟悉不同車輛的騎行方法。比如,教師讓幼兒思考“怎樣騎才比較快”的問題,通過開放嘗試、動作要領分析、互相學習、個別指導等方式,幫助幼兒解決騎行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幼兒對不同車輛騎行的熟練程度。同時,教師可以增設騎行障礙、改變騎行路線、增設彎道等,增加幼兒騎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在好奇心、好勝心的驅使下,在教師技術指導的支持下,幼兒會逐漸愿意選擇自己不太擅長的車輛進行游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車輛進行組合,創新玩法。比如,將三輪車和黃包車組成貨車,鼓勵幼兒用它來搬運積木、送貨等;將滑板拿到山坡或斜坡上,讓幼兒坐著滑板從斜坡上滑下來,這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還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
(二)巧用輔助資源,提高騎行經驗
輔助資源有利于創設騎行環境,設定不同難易度的挑戰,滿足不同騎行經驗幼兒的需要。比如,教師利用各類路障和旗桿設置騎行障礙,讓幼兒以“s”型騎車通過障礙,提高其對車輛的控制能力和應變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用木梯和木板組合搭成天橋,用塑料桶與木板組合搭成拱門,用紙板和pvc管建構成山洞,用分隔板和無紡布創設隧道等。教師充分利用園內資源,靈活運用輔助材料,可以讓幼兒的騎行游戲變得更有趣。幼兒可以選擇從不同高度的拱門穿過,可以選擇平坦的水泥路或有一定坡度的路騎行,可以選擇是繞過障礙還是接受挑戰。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輔助材料,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要求參與設置道路障礙,增強其自信心,提高幼兒選擇的自主性,增加其騎行經驗。
(三)鼓勵角色扮演,體現資源利用多元化
隨著游戲資源的開發,騎行區游戲場景也逐漸豐富起來,有了多種場景,一個個鮮活的角色也由此而生。幼兒可以扮演小交警像模像樣地指揮交通;“快遞員小哥”騎著車送快遞,一趟趟忙得不亦樂乎;服務區的商店里,“賣家”和“顧客”有買有賣,你來我往;負責道路維修的“維修工人”戴著工程帽,進行道路維修或新道路的建設;負責城市美容的幼兒正在隧道的外墻上涂鴉。角色扮演不僅豐富了騎行區游戲的情景,同時也明確了幼兒騎行的目的和任務,如送貨、送快遞,讓幼兒在一定的情景中有目的地騎行。角色扮演讓騎行游戲更加多元化,做到了動靜結合。比如,需要休息的幼兒可以到服務區休息,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美化城市和對道路進行施工作業。教師將騎行游戲與涂鴉游戲、建構游戲相結合,有動有靜,能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也多元化地利用了資源。
(四)引導幼兒參與,自主規劃場地資源
隨著騎行游戲的深入和幼兒騎行經驗的提升,幼兒已不滿足原先固定的騎行場地。于是,教師可以考慮如何更好地利用園內場地資源,讓騎行的幼兒選擇和規劃騎行路線。幼兒要熟悉園內場地資源。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實地考察園內場地,嘗試繪制園內地形圖。熟悉園內場地布局后,幼兒通過討論、交流、投票等方式決定騎行場地的區域,嘗試繪制騎行路線圖、交通圖等。教師可以將其他游戲資源利用的主動權也交給幼兒,放手讓幼兒嘗試設置騎行障礙和游戲情境。比如紅綠燈放在哪里,在什么地方設置陡坡,哪里需要張貼警示標志,如何擺放路障等等。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幼兒騎行游戲的自主性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也不斷提高。
(五)聯系生活資源,強化規則意識
針對幼兒在騎行中出現的堵車、撞車等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各類交通標志等生活資源,自主解決問題。比如,結合一日生活、區域活動、親子活動等,教師通過游戲、繪畫等多種方式讓幼兒認識交通標志,了解交通規則,讓其把生活經驗融入游戲,引導幼兒思考騎行區哪里需要交通標志、需要什么交通標志、騎行時需要遵守哪些規則等問題。比如,可翻轉的紅綠燈、直行的標志、轉彎的標志、環島的標志、雙車道的標志、施工的標志、隧道的標志等。幼兒在游戲中加深了對各類交通標志的認識,也提高其騎行游戲的規則意識。
比如,在游戲中有的小交警無所事事,或玩忽職守,或胡亂指揮。小交警應該做哪些事情,遇到車輛違反交通規則怎么辦,處罰標準是什么等,教師可以充分調動現有資源,與幼兒一起收集交警工作的照片、視頻,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交警的具體工作。幼兒在接下來的騎行游戲中學會了簡單的指揮交通的手勢,新增口哨、警示牌、小貼單等輔助材料,便于交警處理交通事故,提高小交警的積極性和責任意識。幼兒還可以自制駕駛證,若違反交通規則則被扣分。教師可以結合學校門口的志愿者為騎行游戲添置志愿者的角色,讓其他感興趣的幼兒也有機會參與指揮交通。
在園本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已有的經驗和游戲興趣,不斷豐富騎行區游戲。根據幼兒騎行游戲的實際情況,教師深挖資源,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且自由自主的游戲環境,靈活擴展游戲空間、合理開發游戲資源,不斷思考如何投放適宜的材料、提升幼兒有益的經驗。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參與者、提供者、支持者。騎行游戲給幼兒帶來“騎”樂無窮的體驗,也給教師帶來教學反思和促進其專業成長。教師在戶外自主性游戲中追隨幼兒經驗,為其提供資源支持,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湖花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