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瑩
籃球作為一項風靡全球的運動項目,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素質,還能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和智力發展。本文以蘇州郭巷實驗幼兒園的幼兒為實驗對象,分析和論證籃球運動對于4~6歲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從而得出籃球有益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結論,并倡導在幼兒體育教育中要科學傳播和發展籃球運動。
2010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2012年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幼兒園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珍視游戲的價值,保教結合,寓教于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幼兒體育活動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幼兒身體機能、形態、素質以及心理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幼兒園日常教育中開展籃球體育活動是有必要的。
(一)豐富幼兒體育活動
適合4~6歲幼兒的體育活動并不多,大多是一些健美操、趣味運動等非器械類的體育活動,形式相對單一。而籃球作為幼兒比較喜歡的球類活動之一,可有效豐富幼兒的體育活動。在籃球運動的基礎上,幼兒不僅可以進行體能、技能訓練,玩籃球游戲,了解籃球明星及其成長故事,學習籃球基本規則,熟悉籃球比賽禮儀,欣賞籃球比賽,理解裁判身體語言等,還可以參加籃球操、三人籃球表演賽、籃球排球比賽等活動,這些都極大豐富了幼兒的體育活動。
(二)籃球運動能夠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籃球運動涵蓋了走、跑、跳、投等多種身體運動形式,能全面、有效、綜合地促進幼兒身體素質全面發展,保持和提高幼兒生命活力,為幼兒其他活動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幼兒在學習運球、傳球、投籃、花式籃球等基本籃球技能時,自身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性、柔韌性、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鍛煉。比如,籃球運動中的雙手運雙球、左手運球、投籃球等基本活動,能很好地刺激兒童左右腦平衡發展,促進兒童手眼、手腳協調發展。
(三)籃球運動能培養幼兒樂觀心態
籃球運動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堅強的品質、積極的態度、開朗的性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比如拍籃球時,幼兒要掌握時機、力度和角度,才能把籃球拍好。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手部控制力,還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從拿著籃球不知所措,到在賽場上所向披靡,這就是籃球運動帶給孩子的成長,帶給孩子的自信?;@球體育活動讓幼兒在堅持訓練的同時具備勤奮執著之心,可以磨煉幼兒的意志,培養幼兒永不放棄的精神。另外,籃球運動能有效緩解幼兒的學習壓力,良好的競爭環境又能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適應力和壓力承受力,調整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籃球運動能培養幼兒團隊意識
作為團體運動項目,籃球運動有明確的規則,遵守規則是大家和諧相處的前提?;@球運動可以從小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讓幼兒從小知道規則的重要性。另外,籃球作為集體項目,是需要團隊合作的運動。幼兒能與同伴一起共同面對和解決困難,這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及良好的體育精神,幫助幼兒正確理解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等。
目前,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籃球技能的培養和幼兒身體素養的提高,而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較少?;谶@種情況,結合籃球運動的特點以及4~6歲幼兒的身心狀況,筆者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提高重視
我們需要從幼兒教育的目標、幼兒的體質、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等角度入手,重新審視幼兒體育,充分重視籃球運動對于幼兒身體發育、腦力成長、心理健康、良好品質和習慣培養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幼兒園可以通過家幼交流和合作,更新家長的體育教育觀念,提高家長對籃球運動教育的認同感,進而通過親子籃球運動游戲等形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在籃球體育活動形式的選擇上,教師要充分考慮4~6歲幼兒的身心特征和認知規律,要在原有籃球運動的基礎上進行游戲化、趣味化的設計,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在籃球運動中逐漸樹立自信心,培養持之以恒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鍛煉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等。比如,教師可以開展屈蹲撥球、小球過山洞、雙手胸前拋球、小矮人滾球、滾球追趕等球性練習,讓幼兒學會運用手指、手腕的力量控制籃球;開展運球投籃、追球投籃、接球投籃等行進間雙手胸前投籃練習,讓幼兒掌握投籃的技巧,提高幼兒四肢的協調能力。
(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狀況
教師要充分考慮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不同特點,根據其身體素質、運動特征、心理素養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因材施教。由于年齡較小,身體力量薄弱,幼兒所能掌握的都是最基礎的籃球技能,不涉及籃球的深層技戰術。因此,教師應主要開展原地拍球、行進間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雙手投籃、三步上籃、全場3對3小籃球比賽等練習。
教師可以簡單地介紹籃球比賽的規則,組織幼兒籃球游戲等適合幼兒身體發育情況的籃球活動。比如,“雙手拍球”“雙手傳球”等以基本技巧為主的籃球活動能在提升幼兒身體協調性的同時,激發幼兒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可以用來培養小班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增進幼兒之間的溝通交流。
大班幼兒已經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籃球技巧,思維協調能力相對較強。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協作的形式設計競爭性游戲環節,通過練習移動傳球、交叉運球、運球投籃等來提高幼兒的籃球技能,逐漸幫助幼兒樹立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全面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四)構建科學化的幼兒籃球教學體系
幼兒園要更新體育價值觀念,更新教育觀念,著力構建完善科學的幼兒籃球教學體系,有效保障籃球運動在幼兒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開展。
一方面,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籃球教學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身體發育、心理發育、素質敏感期、運動興趣等因素。除了基本的籃球運動技巧訓練之外,教師還需要充分考慮風險規避、幼兒安全、情緒控制等方面的內容,讓籃球運動的教學內容與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相契合,實現幼兒籃球水平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幼兒園要引進各類適合4~6歲幼兒的籃球教學器材,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幼兒在籃球運動中所表現的各項體能指標、心理素質等數據進行觀察、記錄、比較、分析,設計構建智能化、科學化的籃球運動教學評價體系,為幼兒籃球教學奠定基礎,保障幼兒籃球運動科學有序進行,同時也為幼兒體育教學指明方向。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輔助作用
在籃球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組織指導作用。由于年齡小、理解力弱、自制力差,部分幼兒很難把握動作要領、理解籃球規則,造成身體運行不協調,可能會喪失籃球學習的信心。
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幼兒身心的實際情況,選取適當的難度、練習方法和教學形式。在幼兒進行籃球運動練習時,教師須在旁邊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輔助,通過動作示范來指導幼兒進行反復的籃球練習,并針對幼兒在籃球練習時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從而提高幼兒籃球運動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幼兒的身體綜合素養。
4~6歲的幼兒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期,教師在幼兒教育中開展籃球運動體育活動教學,對幼兒的身心發育進行合理的引導,這對幼兒身體的成長和心理的發育都十分重要?;@球運動具有簡單易學、風險系數低、場地要求低等特點,是目前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常見項目。
在幼兒籃球運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狀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輔助作用,構建科學的幼兒籃球教學體系。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郭巷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