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宇
1758年,盧梭在《論戲劇——致達朗貝爾的信》中提出了“在戲劇實踐中學習”。1911年,英國的哈鹿特·芬蕾-瓊森所著的《教學中的戲劇方法》一書提出“將教育戲劇理念運用于學校教育教學中”。教育戲劇的教學方式創設了一個開放、愉快的學習情境,除了讓幼兒學習知識外,還培養了幼兒的學習態度以及思維能力。
(一)有利于幼兒的人格塑造
戲劇是社會歷史文化發展的特定產物,它反映了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教育戲劇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且與戲劇有著緊密的聯系,能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幼兒在表演中體驗不同人物的情緒情感,感受不同人物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幼兒自我人格的完善。
(二)有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戲劇表演需要具有全局意識和合作精神,從角色分配到表演,都離不開幼兒之間的緊密配合。溝通與分工可以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幼兒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戲劇與游戲是一對孿生兄弟,而戲劇性游戲是所有假裝游戲的統稱,又被稱為角色游戲、想象游戲、虛構性游戲等。通過這種游戲,幼兒可以學習到社會行為的形態和模式,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行為的區別,這有利于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三)有利于疏導幼兒的心理
當前社會發展節奏較快,不僅是家長壓力大,幼兒的壓力也很大。調查發現,現在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有效地幫助幼兒釋放心理壓力,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教育戲劇可以幫助幼兒緩解和釋放心理壓力,能讓幼兒在表演中盡情表達,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合理釋放情緒的情境。
(四)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理解力
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是讓幼兒愿意表達,其次是讓幼兒可以表達,最后是讓幼兒會表達。教育戲劇將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應用到教學中,讓學習者在實踐中達到教學目標。教育戲劇能讓幼兒在表演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創造性地塑造人物,模仿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理解人物的情緒情感,進而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力的發展。
通過搜集與分析相關數據,筆者發現教師在具體運用教育戲劇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教師對于教育戲劇的了解不夠深入、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足、對于實施教育戲劇后的評價與反思不足等等。
(一)教師對教育戲劇認知模糊
大部分教師對于教育戲劇的認識都流于表面,不夠深入,對于教育戲劇的內涵、特征、功能價值等內容的掌握比較零散。部分教師選擇的教育戲劇主題偏離幼兒的生活,導致幼兒失去參與興趣和表演欲望。
(二)教育戲劇實施前準備不足
首先,部分教師缺少對教育戲劇加入教學設計的意識,采用的教學設計模板化,缺少創新性。教學設計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設計理念以及教學設計能力影響教學質量。其次,部分教師沒有把握好實施教育戲劇的時間,導致教育戲劇的實施過程所用時間較為短暫,使用的次數較少。最后,教師實施教育戲劇的策略比較單一,導致教學比較枯燥,無法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三)教育戲劇的滲透力度不夠
部分教師忽視了幼兒一日常規中的銜接環節以及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事實上,這是滲透教育戲劇的一個很好的契機,然而教師卻把更多的重點和精力放在了主題活動的開展上,忽視了其他的時間。教師如果能把其他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那么教育戲劇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運用將會更加順利。
(一)教育戲劇活動的選擇
一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理解事物比較表面化。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育戲劇的難度應該設置在幼兒現有水平和成人幫助下所能達到的水平之間。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選擇與調整教育戲劇的主題。
二是,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的學習方式以直接經驗為基礎,教師要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選擇教育戲劇的主題活動。教師也可以以幼兒現階段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根據幼兒最近的興趣點設計教育戲劇的主題。
三是,能引起幼兒的表演欲望。教育戲劇主題的選擇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力,讓幼兒在表演中能根據劇情的發展自主地編排內容,讓幼兒能主動地參與表演,讓幼兒能熱愛上教育戲劇,來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動性。
(二)教育戲劇活動方案的設計
1.活動目標。教育戲劇的活動目標應涉及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幼兒園普遍使用的目標模式包括認知目標:知道戲劇的基本組成部分;能力目標:能在具體情境中表現出適宜的動作和語言;情感目標:體驗戲劇表演的樂趣,能主動參與戲劇活動;能力目標: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塑造角色、創作情節、完成表演。
2.活動形式。首先,幼兒喜歡游戲,教師要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以戲劇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其次,活動的組織要具有互動性;最后,要考慮幼兒經驗的完整性。
3.活動技巧。常用的一些活動技巧包括:①教師入戲。教師根據戲劇故事的需要以角色的形式導入戲劇活動,以引入劇情推動劇情的發展。②啞劇。參與者利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如通過敲擊聲、音樂配合身體表現故事情節。③講故事。教師或者其他參與者以敘述式的語言講述部分故事情節,以推動劇情發展以及表演。
(三)教育戲劇活動的實施準備
1.角色的選擇。首先,教師要加強幼兒對角色的認知,以防幼兒混淆;其次,教師要避免出現差別待遇的情況,在選擇角色的過程中,要尊重幼兒的想法,根據幼兒的意愿合理安排角色;最后,對于不同性格的幼兒,教師要區別對待,鼓勵并幫助害羞膽怯的幼兒,挖掘其潛力。
2.情境的創設。幼兒園上課的主要場所就是教室,其所呈現出來的效果與舞臺上的效果是不能相比較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營造特別的場景。如浪漫的場景,教師可以在地上撒一些花瓣,用氣球裝飾教室等。教師在整個表演活動中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要帶領幼兒進入情境,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能創造性地表演角色和情節。
(四)教育戲劇的實施技巧
1.利用生活銜接時刻,開展微戲劇活動。銜接時刻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主要環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銜接時刻,比如點名環節,讓點到名字的幼兒模仿一種動物的行為或叫聲。或者在幼兒排隊如廁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一部分幼兒排隊,另一部分幼兒玩紅綠燈游戲,開展簡單的微戲劇活動。
2.在區域游戲中滲透戲劇元素。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活動的時間,教師可以利用區域活動激發幼兒對于戲劇的興趣。例如,在建構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搭建兔子、大灰狼等具有戲劇色彩的物體;在語言區,教師可以嘗試讓幼兒自導自演創編故事;在角色區,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多種道具和服裝,讓幼兒自主創造性地玩耍;在美工區,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剪刀、畫筆、顏料等,讓幼兒自己制作道具,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教育戲劇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方向。然而,就當前國內教育戲劇運用和發展的情況而言,其依舊沒有得到全面的推廣和運用。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方式,教育戲劇教學理念的運用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幼兒園、社會需要共同努力,通過不斷地改變和進步,促進教育戲劇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