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針對農村幼兒園一日生活點名環節中教師點名方式單一老套,幼兒對點名不感興趣,班級常規在此時一團糟的現象,提出把點名環節當成游戲活動來開展,教師加以精心組織,發揮點名的教育作用。介紹了按年齡特征循序漸進,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豐富多彩的點名方式,促進幼兒快樂交流,以及點名活動教師注意事項。教師在組織點名時應立足于促進幼兒發展,運用善于變化的形式,抓住教育時機有效組織點名活動,使幼兒對點名活動保持新鮮感和參與的積極性。
關鍵詞:點名活動 農村幼兒園 游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點名是一個重要環節,但是在點名活動中,教師點名方式單一老套,幼兒對點名不感興趣,班級常規在此時一團糟。倘若把點名環節當成游戲活動來開展,老師加以精心組織,也可發揮不小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對幼兒社會性發展能起到促進的作用。這樣不僅能有效的組織幼兒完成點名,學到知識與經驗,而且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傾聽能力和孩子的注意力。
名字是一個人的標志,幼兒園每天都要點名,檢查班級幼兒出勤率是一項重要工作。老師點名就成為了每天的必修課。今天誰到了,誰還沒有來園,因為什么而請假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朋友對“點名”這個過程已經非常熟悉,孩子們對此失去興趣,每到點名時間就會變得不耐煩,基本上點不到幾個人,教室里就會亂糟糟的。那么,如何巧妙地利用好這個環節,從中發現更多教育契機呢?隨著幼兒的成長,改變一些方式,使幼兒園的點名環節成為小朋友們喜歡的活動,這樣不僅能達到點名的目的,還可以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到快樂!
1 按年齡特征循序漸進,促進幼兒人際交往
《指南》指出,應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
1.1 從小名到小動物,培養幼兒興趣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他們對于自己的大名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教師在點名時可以用孩子的小名。這就要求教師對幼兒的名字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知道他們大名的基礎上還要記住他們的小名,像“果果”、“甜甜”、“牛牛”等等,這樣的點名方式可以增加幼兒與老師之間的親密感。
當老師叫到幼兒的小名時,幼兒就會想,這個老師認識我嗎?她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她怎么會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叫我的名字?于是用孩子的小名來點名就顯得格外親近。此時幼兒的應答也可從“哎、到”變成“這里,我來了”,應答方式的變化也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讓幼兒感受到與老師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師幼關系。
農村幼兒園小班的幼兒有些還都是2-3歲的孩子,他們天真、幼稚、活潑。這一階段幼兒的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記憶沒有目的性,容易記住一些他感興趣的、印象鮮明的事物。大部分幼兒特別喜歡生活當中經常見到的小動物,比如小雞、小鴨、小狗等。在點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動物和小動物的叫聲來激發幼兒的興趣。
例如,教師說“今天我們要學小鴨點名,當老師叫到誰的小名,那個小朋友就要學叫小鴨子的叫聲哦”。小朋友們總是很認真地聽老師在叫誰的名字,聽到自己的名字后就非常高興地學動物叫。為了不斷增加變化,我們也可以每天改變小動物,今天學小雞,明天學青蛙,后天再學小狗,每天學不同小動物的叫聲或動作點名,能讓孩子們充滿新奇感,對點名充滿興趣。
1.2 結合主題活動,增強幼兒表達能力
進入中班,幼兒喜歡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歷的事情。教師應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并讓幼兒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這一階段可以把點名與談話、主題活動中的內容結合起來,請小朋友用一句話來說說。
如在《圓圓的世界》主題活動中,我請小朋友用“我喜歡圓圓的××”來說說自己對主題的認識。在《身體暢想曲》主題活動中,我請孩子們用“我喜歡××(運動項目)”說出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每個孩子都站起來響亮地告訴了我。這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孩子說完整話的習慣,也增強了他們在集體面前大膽說話的自信。點名活動也可以成為孩子們表演的舞臺,孩子們用他們喜歡的動作、聲音來表示,有的是舞蹈動作,有的是動畫片中的經典造型,有的是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有的是自己喜歡的一句兒歌,孩子們盡情地用手、用腳、用身體、用五官,用語言表達著他們的喜悅,并傳達著他們的知識,孩子們相互感染著,相互啟發著,相互傳遞著一種愉悅的積極的信息。
1.3 從小組到班級,鼓勵幼兒關心他人
到了大班,幼兒樂于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教師可以給班級劃分小組,每個小組每周選出一名組長,要求他們完成任務并及時給予表揚,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這個小組里今天誰沒有來幼兒園,請組長以報告的形式來告訴全班小朋友和老師;還可以分發給每個組一個記錄本子,簡單地記錄下今天沒有來園的小朋友名字以便老師統計。這樣孩子們就有意識地要在點名開始前去觀察,自己組里到底有幾個小朋友來了,有幾個小朋友還沒有來,甚至是為什么沒有來,是生病了還是有其他什么事情等等。這種點名方式不但能提高幼兒的觀察力還可以促進班級幼兒的常規管理。
在點名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成為主人,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行為得到最終的結果,孩子們就有事可做了,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在這一目標上。小組點名可以擴大到整個班級。引導幼兒有目的地、全面細致地觀察某一事物,要遵循由局部到整體的觀察原則,那么點名也應由個人到小組,再由小組到全班。
到了大班后期,每天選一名幼兒當“小老師”,這位“小老師”的工作之一就是觀察今天我們班級里少了誰?這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挑戰,畢竟大班有三十多名幼兒,要在短時間里統計出到底有幾個小朋友沒有來,既可以鍛煉他們的數數能力,還能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然后全班幼兒來說一說聊一聊,缺勤幼兒請假的原因。或者讓昨天(前天)缺勤的幼兒說說自己沒來園的原因,在討論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缺勤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他們有的是因為咳嗽了,有的是因為發燒掛點滴了;有的是家里有事;有的是出去旅行了;有的是不小心受傷了等等。通過缺勤幼兒的解釋可以讓其他幼兒了解他們的情況,讓孩子們向大家分享自己開心與不開心的事,同時還可以讓他們增長一些生活知識與經驗。對于有些生病在家的孩子,還可以組織孩子們打電話問候一下,不但增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友誼,還能培養孩子們關心他人的情感,使整個班級充滿了溫暖和關愛。總有家長說:“這些孩子們,比我們大人還要會關心體貼人呢!”
2 豐富多彩的點名方式,促進幼兒快樂交流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在點名活動中,可以加入一些新鮮元素,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提高活動成效。
2.1 用嘴型提示幼兒
教師不出聲,但是用嘴型來提示。幼兒接觸到這種新方法特別喜歡,他們生怕看不清楚老師的提示,在點名環節中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老師的身上,不僅注意了自己名字,同時也關注到了同伴。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2.2 用音樂點名
教師出示毛絨玩具:“嗨!大家好,我叫小猴波波,很高興認識你們,誰愿意來和我做好朋友?告訴大家你叫什么名字?”幼兒逐一說自己的名字,并跟著音樂一起唱一唱名字。
2.3 用游戲點名
通過點名游戲,讓幼兒在情景活動中介紹自己,向大家問好等。
如:“水果店”游戲,點到誰的名字,該幼兒就報出一種水果的名稱,后面點到誰的名字,點到名字的幼兒就報出另一種水果的名稱,后面點到的幼兒不能重復前面幼兒已報的動物名。這樣,每個幼兒必須認真傾聽才不會出錯,大家感到非常新鮮有趣。在游戲中點名,既達到了點名的目的,又培養了幼兒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開火車游戲:“今天玩‘開火車’游戲點名。”“我是一號××”,一號小朋友說完后,二號小朋友馬上跟上,“我是二號××”,二號小朋友說完,三號小朋友馬上跟上。就像開火車一樣一個接著一個說下去。
打電話游戲:游戲前,以吹泡泡的形式將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老師站在圈內,向幼兒提出:“我們來玩一個打電話的游戲,好嗎?”然后做打電話的手勢走到幼兒對面時,幼兒馬上學打電話的樣子“接電話”。“喂----,你是誰?”“我是AA!”“喂-----,你是誰?”“我是BB!”……老師走到哪個幼兒對面問一句,幼兒就響亮地回答一句,幼兒個個歡呼喜悅,興致勃勃,即使沒有接電話的孩子也伸長了脖子等待。
3 點名活動教師注意事項
3.1 教師應善于捕捉孩子日常生活小細節,觀察、了解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活動情況等,有針對性地采用鼓勵、引導、模仿等辦法,讓孩子感受到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并引導孩子愿意說、樂意表現。
3.2 在點名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以積極的情緒回應孩子,當孩子有所回應時決不吝嗇擁抱、撫摸(尤其是托、小班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喜愛并鼓勵孩子大膽開口或表演。
3.3 點名活動的開展必須持之以恒、靈活進行,戶外室內均可進行,但必須過渡自然,組織流暢,開展和諧。
點名活動要想不斷創新,孩子們的關注點是關鍵。隨著社會在不斷發展,孩子們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也在隨之改變。孩子們總是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興趣點,教師就要做個有心人,能針對孩子的這些關注點創新點名方法,讓幼兒園點名活動多變新花樣,使幼兒對點名活動保持新鮮感和參與的積極性。
每天的點名環節看似無關緊要的環節卻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發揮了其獨特的教育作用。教師在組織點名時應立足于促進幼兒發展,運用善于變化的形式,抓住教育時機有效組織點名活動,讓點名活動在一次次的變化中,變得精彩紛呈、絢麗多姿。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3] 蔡偉忠著:《幼兒園教師實用手冊》,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2010年版.
[4] 呂燕:《如何捕捉幼兒的興趣點》,載《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4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