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湖北430030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國內的肺癌死亡率是30.83/10萬,并且逐漸地呈現上升趨勢[1]。化療是治療肺癌病人主要舉措之一[2]。在醫院治療時,醫務人員對病人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等健康狀態充分考慮的基礎上,科學地判斷和分析病人所擁有的離開醫院以及回歸社會實現盡快康復的能力,這一工作就是指進行病人出院準備[3]。當前我國的醫療資源相對短缺,減少平均住院時間,如果出院準備不充分,則會增加并發癥問題。所以,評估肺癌化療病人的出院準備度情況尤為關鍵。當前國外關于出院準備度評估內容以及相關評估工具、影響因素的研究已經較多,但是在我國,在出院準備度上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有關研究稀缺。鑒于此,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國內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的現狀,并分析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病區進行治療的100例肺癌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在18歲以上;具有知情權,同時簽署本院制定的知情同意書;通過組織病理學明確診斷為肺癌,且具有明確的分期;病人均為化療階段,預計生存期在半年以上;具有清醒的意識狀態,可以自主地溝通交流,擁有良好的依從性,可以自主地填寫調查問卷內容。排除標準:不自愿加入研究者;在姑息治療狀態的病人;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精神障礙者。100例病人中,男66例,女34例;年齡42~70(56.91±2.30)歲;文化程度:專科及以上為54例,中學26例,小學20例;婚姻狀態:已婚為92例,未婚/離婚/喪偶為8例;家與醫院的距離:1.0~4.9 km為25例,5.0~10.0 km為30例,>10.0 km為45例;住院時間3~30(15.36±10.82)d。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工具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和病人出院準備度評估量表。一般資料調查表是我院自行制定的,主要內容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婚姻狀態、文化程度、職業、住院類型、化療次數、疼痛評分等。出院準備度評估量表采用Weiss等[4]編制的病人出院準備度評估量表,由我國學者趙會玲[5]進行翻譯后得到漢化版量表,其內容的效度為0.97,總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數為0.92。量表有23個條目,有疾病知識、自身狀態、出院后應對能力和可獲得的社會支持4個維度。量表的第一個條目不在總分內計入,因為其屬于是非題。另外其他的各項條目計分方式為0~10分,即從未準備好至準備很好。按照自身的實際狀態,讓病人自主選取相應分數,量表總分值為4項維度分值之和。總分值越高表明病人出院準備度越高。
于病人出院前3 h向病人發放問卷,醫護人員采取統一的指導語言,告知怎樣自行填寫。所有的問卷均當場發放和當場回收。研究中發放問卷共100份,全部回收,而且全部為有效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是100.00%。在研究人員嚴密查閱病人的病程、住院類型、化療次數、疼痛評分、帶藥種類數等以后,進行統一記錄。

100例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總分為(170.86±32.51)分,整體處于較高水平。自身狀況評分、疾病知識評分、出院后應對能力評分、可獲得的社會支持評分分別為(51.2±10.42)分、(61.08±12.46)分、(24.12±6.79)分、(33.68±10.22)分。

表1 影響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單因素分析
以出院準備度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賦值情況:文化程度,專科及以上=1,中學=2,小學=3;婚姻狀態,已婚=1,未婚/離婚/喪偶=2;家與醫院距離,1.0~4.9 km=1,5.5~10.0 km=2,>10.0 km=3;支付方式,醫保=0,非醫保=1;視覺模擬疼痛評分,輕度或無=1,中度=2,重度=3。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已婚是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的保護因素(OR=0.576,P<0.05),而家與醫院距離>10.0 km、中度和重度疼痛均為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的危險因素(OR為3.421,2.987,6.975,P<0.05)。見表2。

表2 影響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顯示,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相對在較高水平,得分為(170.86±32.51)分,說明大部分的病人做好了出院準備,與有關研究結果[6]一致,體現出肺癌化療病人的出院準備度良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研究中的病人通常都是再次入院化療的肺癌病人,化療周期時間較長,在此期間,病人會接觸并且掌握較多的疾病治療與護理的相關知識,因而出院之時,其對于自我照顧的重點知識點可以具有良好的認知,擁有較高的自理護理能力。
3.2.1 婚姻狀態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婚姻狀況的肺癌化療病人,其出院準備度總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的結果與國外學者Weiss等[4]的研究結果相異。產生的原因可能為不同的研究背景,我國社區和養老問題建設在一種上升的階段狀態中。對于未婚/離婚/喪偶的病人而言,缺少了家庭及社會給予的照顧,并且擔憂如果出院會產生各種嚴重的并發癥問題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大部分更愿意留在醫院中。在本研究中,已婚是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的保護因素(OR=0.576,P<0.05)。另外,也有相關的研究顯示,病人在治療期間,家屬可以有效地幫助其建立起更好的安全感,提升自信度,進而讓病人對出院準備度的感受更理想[7-8]。所以,需要重視對病人的配偶進行溝通交流,讓其加強病人的心理指導;如果為未婚、喪偶或離異病人,需要積極的鼓勵和家屬支持,對病人實施情感方面的支持,改善病人的緊張情緒,消除負性情緒,建立起積極的治療心態。
3.2.2 家與醫院之間的距離
本研究結果表明,家與醫院之間距離10.0 km以上為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的危險因素(OR=3.421,P<0.05),如果家與醫院距離越近病人具有越理想的出院準備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減少住院的時間,肺癌病人結束了1個周期化療以后,還沒有獲得到完全的康復,所以對于化療之后的注意事項健康教育內容還未形成正確的認知。如果病人的家與醫院之間距離較近,一旦形成不能夠靠自我良好解決的問題,則其能夠盡早前往醫院就醫,使病人疑慮問題減少,進而增強病人出院準備度[9]。另外,如果家庭住址距離醫院較遠,則很容易擔憂出院之后形成嚴重的并發癥問題,沒有安全感,就會降低出院準備良好性。
3.2.3 疼痛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度和重度疼痛均是影響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的危險因素(OR為2.987,6.975,P<0.05)。疼痛評分等級與出院準備度總分之間具有負相關聯性,疼痛評分等級增加則病人出院準備度總得分可能降低。出院期間,病人可能擁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疼痛感和不適感等問題依然存在。產生此種現象的原因是一些病人具有不正確的疼痛觀念以及行為,擔憂長時間的用藥不能控制疼痛、止痛藥依賴等。有研究指出,出院之后16%的病人存在用藥顧慮問題,11%的病人不能嚴格的遵醫囑用藥[10]。當前肺癌疼痛的研究多是關于病人住院期間疼痛的研究,而對病人出院以后疼痛的研究相對少見,且沒有健全完善出院之后的疼痛指導工作。采取延續護理的方式,以及聯合健康宣傳教育舉措,能夠對于腫瘤病人癌痛的規范化治療產生積極的影響[11]。所以,護理人員應該于病人出院之前,展開嚴密的疼痛程度評估,并掌握病人的疼痛知識知曉情況,以隨訪等方式,監測其疼痛癥狀管理情況,最終有效地實現生活質量和健康知識掌握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肺癌化療病人出院準備度水平較高。影響病人出院準備度的因素較多,其中主要包括婚姻狀態、疼痛水平、家與醫院的距離3個方面。所以,需要對病人的家屬以及配偶進行積極的鼓勵,為病人進行有力的情感支持,并且重視家離醫院較遠的病人,對病人的疼痛水平進行嚴密監測,同時掌握出院之后病人管理疼痛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