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王昂,高鑫
1.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 河北邢臺 054000
2.軋輥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河北邢臺 054000
裂紋是當前影響鍛造生產發展和鍛件質量的突出問題,也是鍛造行業所研究討論的重點內容。隨著新材質和鍛造工藝的研究,鍛造中的裂紋也呈現諸多不同的表現形式,如密集龜裂、縱裂及橫裂紋等。2019年VC支承輥產品鍛造鐓粗時縱裂紋較為嚴重,人工清理難度大。通過對生產工藝優化,提高夾雜物控制及鋼錠表面質量后裂紋得到明顯改善,但鍛造過程仍存在橫裂紋問題。
我公司VC鋼錠采用天然氣加熱,加熱溫度1240~1260℃,VC鋼錠噸位較大,一般在50t以上,采用三火次鍛造、第一火次冒口壓鉗把;第二火次墩粗、拔長;第三火次成品鍛造。一般VC鋼錠在第二火次拔長后,表面會出現密集的橫裂紋特征,且在一側表面較為明顯,而該類裂紋在墩粗過程中不明顯。第二火次拔長后,鋼錠表面密集裂紋狀態如圖1所示。
圖1 鋼錠表面密集裂紋狀態
該支鋼錠在第二火次鍛造完畢,裝爐退火處理后,對表面進行取樣檢測。
一般認為出現橫裂紋或面積性龜裂與兩方面有直接關系。
1)殘余元素超標,包括Cu、As超標等,在鐓粗或拔長過程中會出現面積性龜裂[1]。因此,對裂紋嚴重的區域進行取樣,光譜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裂紋嚴重區域光譜分析結果(質量分數)(%)
經化學成分檢測,未發現明顯有害元素超標的現象。
2)鍛造加熱溫度過高所導致的過燒。早期,鍛壓分廠在鋼錠加熱過程中曾出現一側過燒所導致的嚴重縱裂問題,鋼錠改鍛后損失嚴重,但此支鋼錠鐓粗過程未發現裂紋,返查加熱溫度并未發現超標現象。
(1)正常位置 在鋼錠表面無裂紋位置檢測金相,打磨亮點深度1~2mm,組織為珠光體+少量碳化物,未發現夾雜物[2],如圖2所示。
圖2 表面無裂紋位置金相檢測
(2)缺陷位置 在鋼錠表面裂紋嚴重區域檢測金相組織(共3點),打磨亮點深度4~5mm,組織為鐵素體,未發現夾雜物,如圖3所示。
現場金相檢測時,發現整個視場中均為鐵素體組織,未發現珠光體組織,且脫碳層深度明顯比正常部位要深。
(3)缺陷位置取樣 對鋼錠表面裂紋嚴重的區域進行取樣,位置如圖4所示。
圖4 鋼錠表面裂紋
對所取試樣進行高倍金相檢測,如圖5所示,標示區域為鐵素體組織。使用直尺測量,如圖6所示,裂紋附近的鐵素體組織(圖5中亮點區域)深度9~10mm,寬度約10mm。
圖5 標示區域為鐵素體組織
圖6 鐵素體組織深度
對比圖7、圖8兩張照片可以看出,其裂紋兩側的鐵素體組織區域大小明顯不同,且圖5(紅線)中標出的區域為鐵素體組織外,其他均為珠光體組織。試樣金相顯示鐵素體區域的晶粒度為6~10級。重新將鋼錠表面檢測出鐵素體組織的亮點深度,打磨至10~12mm,檢測出珠光體組織。
圖7 裂紋位置的組織變化情況
圖8 鐵素體組織
裂紋的右側(下部黑線標識)壓斷后,檢測斷口的微觀形貌,如圖9所示。
從圖9可以看出,珠光體組織區域與鐵素體組織區域的金屬光澤明顯不同。對斷口位置進行電鏡檢測,如圖10所示。
圖9 裂紋形貌
斷口照片表明,圖10a中出現疑似石狀斷口形貌[3],圖10b中珠光體區域斷口未發現解理組織,但斷口表現出鈍化跡象。
圖10 斷口位置電鏡檢測
1)鋼錠表面存在嚴重橫裂紋的一側,現場金相共檢測5點(正常位置2點,裂紋位置3點)。發現正常位置的2點均為珠光體組織,而裂紋位置的3點均為鐵素體組織,表明鋼錠表面橫裂紋存在的區域表層均為鐵素體組織。
2)試樣斷口顯示并非脆性斷口的解理組織,鐵素體與珠光體區域均出現過熱跡象。
3)金相檢測裂紋中發現的氧化皮,可能為墩粗過程中,由于鋼錠表面組織問題造成流動性較差,在后續拔長時,部分氧化皮可能被壓入裂紋中。
鋼錠表面橫裂紋區域存在10mm深的鐵素體組織,高溫鍛造性能較差以致表面形成密集橫裂紋,主要原因為鋼錠與燒嘴的對應位置及爐膛局部的氣氛有一定關系[2,4],需對鋼錠放置的位置進行規范要求,并定期對爐膛氣氛均勻性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