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在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背景下,教育行業也發生了改變,教育部門頒布了相關的條例,而將學生發展作為新的教學目標,并提高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力度,將其與各個學科進行緊密地聯系,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核心素養的出現豐富了學校的課程內涵,并且在不同的課程中都進行了融合。初中化學教材中的知識,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柴米油鹽到探索太空都需要化學知識的支撐。因此,在開展化學教學時,除了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依托多種路徑,從而促進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目前,教育行業受到了廣泛重視,并且開始推行新課改。在新課改中提出核心素養,并要求教師將其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初中化學是初三年級的新增課程,學生第一次接觸,每個人的適應程度不同,教師要綜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著力建立完善、合理的化學課堂教學體系,以此實現對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瘜W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學生的化學意識、能力等,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做出改變,對原有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將以往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將探討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化學好課堂體系構建。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通常包括學生課堂學習的態度、技能等,能加快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快其適應社會發展的進度,具備全面的能力和素養。對于初中化學科目來說,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應該立足在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其他學科中?;瘜W教材中的知識,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的發展。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始終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并制定合適的教學環節,打造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課堂教學體系,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化學好課堂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化學課堂趣味性差
在核心素養視野下開展化學課程,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設備或者是教具,引起學生的關注,打造趣味性的化學課堂。初中生對化學知識的接觸比較少,普遍存在畏難的心理情緒,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因此教師必須要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才能順利開展化學課堂。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化學教師并沒有注重提升趣味性,課堂教學中依然采取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背誦,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低,這樣會導致學生靈活應用的能力降低,更無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缺乏化學意識的培養
初中生的化學意識是培養其核心素養的前提,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化學教師,沒有全面地認識到化學意識的重要性,導致其課堂并沒有將兩者進行充分的融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較低。例如,有許多初中的化學教師,在備課環節中缺乏化學意識,導致課堂教學以講解教材中的知識為主,并沒有采取啟發式問題教學方法,而是延續以往的封閉式提問,這樣不能達到鍛煉學生發散思維的目的,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因此,為了更好地構建化學好課堂,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
(三)化學應用能力培養不到位
初中化學教師應在核心素養視野下,進行化學課堂講解,提高其化學應用能力,從而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在學生能靈活應用的基礎上,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核心素養。在實際化學課堂中,部分化學教師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沒有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判斷,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導致學生化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并且有部分教師對于課堂設計缺乏有效地運用,沒有制定互動環節,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比較淺薄,造成教師不能準確地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導致學生的學習和運用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四)化學實驗課堂學生參與度較低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不能單純地學習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才能讓學生在探索中找到答案。學生在親身動手的過程中,能直觀地觀察到化學反應,從而理解化學知識,提高學習的欲望,對構建好課堂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部分初中學校,由于資金或其他問題,化學實驗的設備數量有限,不能滿足學生人手一份,使得學生課堂參與度比較低。對于一些課本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容易產生錯誤的認識,從而阻礙后續的化學學習,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三、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化學好課堂體系構建的策略
(一)提高化學課堂的趣味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感覺到學習的趣味性,才有主動探索學習的欲望?;瘜W在初中科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新科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陌生,并且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在核心素養視野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從而構建好課堂。初中化學教師受到以往教育觀念的影響,在課堂上會照科宣讀地教學,學生會感覺課堂氛圍壓抑,思維無法得到發展。再加上化學教材中,各種方程式的學習和運用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如果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容易出現厭學的負面情緒。因此,教師要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保證化學課堂的新鮮感,同時要確保課堂充滿趣味性,才能更好地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
在核心素養視野下,學生擁有正確的化學意識,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需要初中化學教師先具有正確的化學意識,構建好課堂體系,進而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瘜W的學習如果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會適得其反。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思想進行改變,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確保其符合初中生現階段的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并做好指導工作,利用提問的方式,注重學生化學意識的形成,進一步發展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講解《運動的水分子》時,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水的三態以及分子在不同狀態下的運動,認識分子的特征。教師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問題導入的方式,促進學生化學意識的形成。教師可以提問:“水有哪幾種狀態?分別是什么?為什么蘸水寫在桌子上的字會消失?”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并引導學生說出討論的結果,然后教師再將答案進行總結,水的狀態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水分子比較小,每個分子之間都具有間隔,并且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狀態。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知識,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化學內容,加深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形成化學意識,進一步加快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培養學生的化學能力
在化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重視學生的化學應用能力。初中化學教師要具有長期培養的意識,將核心素養的養成貫穿在整個教學體系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化學核心素養。教師在實際課堂設計過程中,將核心素養和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的融合,保證課堂中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是圍繞目標開展,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例如,在學習《空氣的成分》時,教師要確保學生可以掌握空氣中的主要成分以及氧氣含量。在課堂中,教師要告訴學生空氣的宏觀概念,再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探索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通過實驗可以得知氧氣約占空氣的五分之一,然后再學習用微觀符號表達化學反應。這樣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
(四)重視實驗探究的開展
化學科目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才能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瘜W課程中離不開實驗,學生的實驗能力是化學核心素養形成的基礎。實驗的設計不僅要遵循探究性原則,還要注重科學性、可行性等。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對知識進行梳理,制定合適的教學環節,融合實驗進行探究,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抽象知識的掌握,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這一單元時,教學目標的制定不僅要學生掌握燃燒的條件,還要明白滅火的原理,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自行探討燃燒需要滿足的條件以及滅火的辦法。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使用網絡查找燃燒的條件以及防火知識,然后通過實驗進行驗證,確定燃燒和滅火的原理,利用實驗驗證猜想,并得到最終的答案。同時小組的學生要將自己的實驗和結果進行展演。學生在探究實驗中,思維得到了鍛煉,并且提高了動手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合作意識,有利于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
(五)借助微課構建好課堂
初中化學教材中有許多理論知識點,學生通過文字理解難度比較大,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微課主要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里利用微視頻的形式,將知識點串聯起來進行講解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微課視頻能很好地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快速抓住課堂的重點。并且學生在學習微課視頻的內容時,能根據自己對內容的掌握,調節視頻的進度,實現個體差異化教學,滿足教師分層次的課堂教學,為構建好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原子構成》時,學生單純地從課本上的內容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有一定的難度,利用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分子的運動、間隔以及分裂等過程,這樣能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概念,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構建好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視野下構建化學好課堂體系,需要教師保證化學課堂充滿新鮮感和趣味性,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和能力。同時,重視實驗探究的開展,通過實驗直觀地理解化學內容,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社會中,也要注意融合信息技術,借助微課,實現良好課堂的構建,從而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