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
2018年,法國男足捧得“世界杯”冠軍后,我有幸于年底赴法學習。三個月的學習與實踐觀摩,讓我看到了法國校園足球“把冠軍帶回家”的教育理念,真正開了眼界,領會到了法國校園足球建設的價值所在。
法國校園足球建設的突出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家校大環境支持。中小學生放學后自覺參加體育運動,父母帶孩子看體育比賽也成為傳統,父母以孩子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為榮。足球運動意識、運動習慣、運動思維成為社會、家庭、學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冠軍意識早就被帶回了家。在馬賽大學期間,每周三下午我們都能看到學生們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這是法國所有中小學生戶外運動時間,周三下午學校是不上課的,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所擅長的項目。
二是秉持國民性理念。秉持“人人享有綠茵場”觀念,各年齡層次均有踢球機會,都能分享足球運動快樂。法國的足球場特別多,我們所居住的法國普羅旺斯前首府艾克斯小鎮,五公里以內就有三塊天然草坪、兩塊彈性特別好的人工足球場地,保障了艾克斯小鎮上所有喜歡足球的人群都有機會參與足球運動。在此基礎上,還兼顧殘疾人、貧困地區,不搞精英模式。
三是強調精神性引領。法國人提出“快樂、尊重、參與、容忍和團結一致”五大價值觀,淡化競技意識,足球既是運動課程,讓青少年學生在享受綠茵快樂的過程中,培養其健全人格和團隊精神。在參觀艾克斯青訓俱樂部的時候,我們剛進俱樂部,所有的同學和教練員排列整齊,逐一和我們40多位參觀者“扳手腕式”握手,我還特別留意了場上的一名女同學,小學四年級,在男生中踢比賽,父親在看臺上一直注視著她,這些細節更讓我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參與。
四是課程結構合理化。把足球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對防守、進攻、守門有專門定義和教學規范。不同年齡采用不同賽制,如5—9歲采用五人制、10—13歲采用八人制、15—19歲采用十一人制訓練和比賽。通常一節課包括游戲、情境、技術練習、比賽四個環節:游戲是通過對等分組,在對抗中發現問題;情境是模擬實戰,設置不對等比賽情境,隨時叫停,糾錯,重復,再訓;技術練習分為適應性(有選擇性)和分析性(無選擇性),著力解決具體問題;比賽是通過設定限制條件和去除限制條件,放手讓孩子們一搏,以檢驗訓練效果。校園足球的勃興,使法國足球在各年齡段均保持國際一流水準。我們在觀摩艾克斯青訓隊內訓練比賽的中場休息時間,教練員把所有的隊員集合,統一回放比賽中的場景,從錄像到反饋到電腦不到3分鐘,隊員們可以很清晰直觀地看到自己存在的問題。類似這種足球軟件技術的支撐,更讓法國校園足球興旺發達。
相比較于法國校園足球建設,中法兩國校園足球建設有一定的差異。中國校園足球確實存在著差距和發展滯后的情況。
一是軟硬件環境建設跟不上。社會氛圍不濃,環境建設不足,社會普遍對國家男子足球隊不予太多關注,對從事足球教學者不予太多關心,對踢足球的同學不予太多支持。中小學生放學后基本上都在參加各類文化課程的輔導,參加體育運動類輔導的不多,家長也沒有留時間給孩子鍛煉身體,社會、家庭甚至是許多學校也都把體育課程看成副科。軟件設施建設還有待提高。目前,校園足球網絡多媒體教學軟件還沒有得到進一步研發和推廣,教練員團隊很少有人能掌握視頻剪輯,學生們不能直觀地發現問題。硬件設施建設條件落后,一般的城鎮學校很少有足球場,更別說標準的足球場地,社區、城市提供足球運動的場地更少,足球專業教師則更少,無法滿足學生在校參加足球運動的需求,放學后更沒有社區足球運動的空間,沒有專業教練指導,即使有愛好,也多為自然成長。
二是校際區域發展不均衡。我所在市僅有少數足球試點學校,市區只有5所學校開展了相應年齡段的足球訓練,其他縣區都沒足球試點學校,更沒有較好的足球特色學校出現。中小學整體上沒有專門的足球訓練課程,試點學校發展不均衡,運動水平差異大,許多學校校園足球參與者少、普及率低,湊齊一支球隊都難。有的學校也只是申請了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名稱,沒有真正地去做足球運動的普及與提高。
三是日常系統訓練跟不上。初中階段面臨升學考試,初中生學習壓力大,作業多,許多愛好足球的同學也選擇放棄足球,參加校園足球人數在中學出現斷崖式下降。我市男足、女足能從小學堅持到初中的不超過五支隊伍,甚至小學的市隊都堅持不到初中。在培養足球意識、足球技戰術的基礎階段,校園足球的參與者銳減,對青少年足球水平的提高必然產生不利影響。足球課程設置不系統,科學性差,專業師資不足,導致校園足球發展緩慢,后勁不足。初高中市長杯比賽中,三名開外的球隊,很多同學最基本的傳接球都不標準,長傳球的觸球部位還是腳尖,后防隊員來了就是一腳球破壞,擲界外球還能雙腳離地,女生好多會用手去觸半高球,比賽中只要能把球射進門框范圍之內基本都能進球得分。這些情況的出現證明平時學生都是沒有接受稍微多點的時間去訓練,或者就是教練員真的不會示范與糾錯,足球沒有一定技術支撐,再簡單的戰術也難以去執行。
根據三個月以來的法國校園足球建設的近距離觀察與筆者在國內多年的校園足球教育教學實踐的比較,我不僅發現了我國校園足球建設的問題,也不自覺地在校園足球建設實踐中借鑒法國經驗,以期切實提高我們校園足球的發展水平。
首先,營造濃烈的發展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教育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必須充分認識“從娃娃抓起”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而且符合足球運動發展規律。在我校幼兒足球訓練中,我們堅持幼兒足球的趣味化、游戲化,在平時的教學實踐及與家長的溝通中旗幟鮮明地倡導校園足球,引導家校共同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關注足球運動對孩子運動意識和健康體質發展的價值,形成了師生、家校良好的足球建設的氛圍。法國足球是“把冠軍的理念帶回家”,這個“家”是家庭,我“把冠軍的理念帶回家”,這個“家”不僅是家庭,還是我們的國家。
其次,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近期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課后三點半延遲兩個小時,學校可以增加體育類的社團供學生們去選擇。平時減輕作業負擔,1—2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3—5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節假日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周末校外輔導班暫停,體育健康管理中每天都有體育家庭作業,游戲只能規定時間內開放一小時、一二年級組織考試以及將要出臺的一系列措施都將使得校園足球進一步得到發展。
我有意識地在工作中學習借鑒法國校園足球的科學做法,讓在校生參與足球、享受足球的快樂、參與、尊重、容忍與團結的精神。在我們學校,所有班級每周都有一節足球課,我遵循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足球運動的原則,遵循足球發展規律,按學生年齡段安排訓練時間,堅持充分而不過量。水平一梯隊訓練40分鐘,水平二梯隊訓練60分鐘,水平三梯隊訓練90分鐘,這種針對性的時間區分更充分地提高了訓練的效率。為此,我還參與了全市足球課程的建設工作,基于全市,從實際出發,探索小學、初中、高中三級聯賽機制,形成以賽促練,練賽合一的校園足球發展格局。
最后,形成合理的運行模式。我校建立了學校校園足球領導和指導機制,整體規劃布局我校的校園足球運動,在我任教班級先行試點,推動在面上建設與發展。結合校情、班情和學情制定了足球運動與發展計劃,形成校園足球管理網絡,分年齡段組織訓練隊。推動教練隊伍建設,通過在崗學習培訓、招聘專業教師、聘請校外人員等途徑,培養和引進足球教練,我校連續招聘三名足球專項的體育教師,校聘了兩位社會足球教練員,解決了足球教練員人數與質量的難題。我自己主動開設足球教學觀摩課,參與各級優質課評比和基本功大賽等,提升自己也加強了交流,每學期我都堅持開設1節足球觀摩課,現在已有3節足球課在市評優課中獲得一等獎,3次在市基本功比賽中展示足球。學校舉辦、承辦、參加了大量的友誼賽、邀請賽等賽事,堅持做到走出去、請進來,不斷把經驗轉化為教學成果,提高競技水平。學校也多次舉辦足球賽事,足球隊伍多次去南通、南京、常州、徐州等地進行友誼賽交流學習。
在我任教班級試點和實踐的目的,是為了在學校層面上推廣提供經驗,樹立樣板。在試著用法國“把冠軍的理念帶回家”的理念建設我們的校園足球時,我不斷借鑒法國足球建設的多方面經驗,定目標、用措施、找方法、講科學、做課程,在全校推廣,提高我校足球建設的水平,帶動了學校、家庭和學生足球發展意識的增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我校校園的足球運動建設一直沒有停止,放學后、周末和長假期,家長們朋友圈里,孩子們足球場上、綠茵地上運球前行的視頻和照片,已經證明了“冠軍已來到我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