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書合
內容摘要:部編語文新教材的實施已經走過了幾年的歷程,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及閱讀方法的指導。但是目前,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校中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閱讀興趣不高、閱讀傾向娛樂化、閱讀習慣差、閱讀方法欠缺等方面。因此,通過課題研究,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激發農村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逐步提升農村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勢在必行。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 課外閱讀現狀 應對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1]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閱讀啟迪心智,閱讀培養性格,閱讀浸潤心靈”,經典閱讀對于青少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校中學生閱讀現狀令人堪憂,閱讀習慣不容樂觀,雖然我們語文組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但學生的總體閱讀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基于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總體要求和我校學生的閱讀現狀,2019年5月,我校語文組申報了濟寧市“十三五”規劃課題“提升農村初中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閱讀現狀調查分析
嘉祥縣仲山鎮第一中學地處嘉祥縣縣城西南仲山鎮政府駐地,地理位置偏僻,是一所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學生生源絕大部分來自農村,且留守學生較多。
課題研究之初,我們語文組采用問卷抽樣調查的形式,分別向七、八、九三個年級發放《仲山鎮一中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問卷》150份,回收150份,符合抽樣調查標準。此項調查,主要用于調查當前我校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便分析問題所在,并尋找提升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大多數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不高,需要教師再三的督促,缺乏閱讀的自覺性,自主閱讀習慣較差,閱讀方法欠妥。
2、可供學生閱讀的課外材料匱乏。由于我校處在農村,書店能提供的書籍大部分是和考試相關的輔導書,課外閱讀的書籍相對少;再加上家長的認識誤區,經濟條件有限,許多家長沒有意識或是不情愿給孩子買課外書,就是買也是和學習相關的輔導書;第三,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我校圖書館對學生不開放,導致學生只能望書興嘆。
3、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家長重點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孩子看課外書是不大支持的,甚至認為閱讀這些“閑書”是不務正業,耽誤學習。
4、學校沒有開設閱讀課,部分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重視程度不夠,不能結合部編語文新教材給予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
5、閱讀時間太少。由于以教學成績論英雄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致使各科教師布置的作業相對較多,學生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完全依賴學生的自覺。
6、大多數學生渴望進行課外閱讀,但大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還存在著盲目性、隨意性、娛樂化、三分鐘熱度等不良傾向。
二.應對策略
根據我校農村中學生存在的閱讀現狀調查結果分析,我們課題組認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切實解決閱讀材料不足的問題。
(1)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更新圖書,為學生訂閱一些合適的名著及符合中學生閱讀實際的相關雜志。學校委派后勤人員專門管理,設置專門的圖書閱覽室,確實讓沉睡的學校圖書流動起來,滿足學生的借閱需求,發揮學校圖書應有的作用。
(2)在學校圖書室的開放確實有難度的情況下,語文教師及班主任做好正面引導,可以鼓勵學生捐贈合適的課外讀物,在班級設立圖書角,派專人管理,人人共享閱讀資源,達到捐一本書讀多本書的效果。
(3)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收集并整理一些好的經典散文、勵志文章、新聞時評、與時俱進的閱讀素材等,集結成冊下發給學生,師生共同閱讀、欣賞、點評,從而達到閱讀也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的目的。
2、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
教師要轉變多上課、多講、多練、多用時間,學生成績就能提高的應試教育觀念,課內教學和課外閱讀并非矛盾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事實證明,愛閱讀的孩子,愛閱讀經典名著的學生,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是非常強的,語文成績也往往較為突出。因此語文教師要做到精講精練,放手給學生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閱讀課上,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配發的語文同步閱讀教材,給予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指導,師生共同閱讀,共同欣賞,借以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達到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的目的。
3、教會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部編本語文新教材每冊都有兩到三部名著導讀閱讀欣賞及相關閱讀方法的指導,介紹了很多的切實可行的讀書方法。例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推薦的名著為《傅雷家書》,名著推薦不僅解讀了名著的主要內容、作家概況及作品的主要藝術特色,更為重要的是在解讀《傅雷家書》的同時,向師生們詳細介紹了選擇性閱讀這種讀書方法,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選擇性閱讀,如何進行選擇性閱讀”。
因此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文本特點相機引導學生學習理解運用諸如瀏覽、默讀、做讀書筆記、跳讀、圈點批注、選擇性閱讀、探究性閱讀等讀書方法,同時又要在文本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擴展閱讀指導,向課外閱讀延伸,讓學生學一篇課文渴望閱讀類似文章的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學會正確的讀書方法。
4、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多讀經典篇目,避免閱讀的隨意性、盲目性、娛樂化、低俗化。
針對學生讀書存在的隨意性、盲目性、娛樂化等不良傾向,教師可以結合部編新教材給學生列出經典必讀書目,引導學生利用課間、周末、假期等時間盡可能多讀書,逐漸使學生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5、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評比、展示活動,積極營造書香氛圍。
教師要以形式多樣的讀書興趣活動,比如可以通過評選“班級讀書之星”“好書我來評”“名家我來談”“名著我推薦”“主題征文比賽”“師生共讀一本書”等競讀活動,經常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好詞佳句的閱讀積累,圈點批注閱讀心得,寫讀后感等活動,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讀有痕跡,讀有收獲,從而調動起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
6、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引導家長轉變閱讀課外書就會耽誤學生學習的錯誤認識。教師要引導家長認識到,適時合理的課外閱讀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能通過閱讀能開啟學生心智,健全學生人格,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在市教科所、縣教科室專家的關心指導下,課題“提升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經過課題組成員近兩年的實踐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還存在研究不夠深入、理論成果欠缺等問題。
培養農村初中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需要全體師生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堅信,經過課題組的研究反思、實踐探索、改進提升,提升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能力之路,必會揚帆起航,駛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本文系濟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提升農村初中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NG215)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仲山鎮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