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凱
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是博大無私的。教師的愛心如同陽光雨露,時刻滋潤學生的心田。愛是一縷陽光,能照進學生的心房,讓幸福在他們純潔的心里蕩漾;愛是一抹微風,能輕拂學生的心海,讓笑容在他們清純的臉頰綻放;愛是一條小溪,能滋潤學生的心田,讓他們的生命在師愛的溫馨中拔節。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堅信,關愛學生,不僅要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尊重學生的自尊心,還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用心去澆灌學生的心靈之花,師生心靈才會交融。
十幾年前,風華正茂的我踏上了三尺講臺,變成了一個與學生一起歡歌笑語的小學老師,我用真摯的愛心對待每一名學生,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我認為給學生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關愛就會在學生心中蕩起陣陣情感的漣漪。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我教過的學生。他們熟悉的身影時常在我眼前閃過,那一聲聲親切的呼喚在我耳邊回響……
班級以前那幾個頑皮淘氣的學生,每天不是打架就是“路見不平一聲吼”。在他們眼里這樣做就是所謂的“正義、勇敢、英雄”;他們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給班級抹了黑,給我惹了不少麻煩。班級里總是有幾個調皮的學生和班級管理員們作對,不是故意犯錯就是犯錯后不聽管理員的勸告。一天,我正在辦公室備課,突然有孩子向我報告:“老師,班級的小儉和管理員吵起來啦!”了解了經過后,我到班級一看,垃圾桶翻了,水盆扣在地上,水灑了一地。一圈學生圍著兩個人,小儉神氣地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作為管理員的女孩子氣得趴在桌上哭,兩人誰也不肯承認自己不對。我當時有一股沖動,真想把這個小儉攆回家。正當“血氣”沖腦要發作的時候,我的腦海里閃過一篇文章,生生地將自己的怒氣壓制下來。
曾經看到一篇教育學生案例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全國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一段話。這段話給了我啟示:“教育學生不是用各種手段去教育他們、壓制他們,而是用我們的愛心去感化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是他們知心的朋友,信賴的知己,要尊重他們、體貼他們、親近他們、關懷他們,讓他們知道師生之間心靈與心靈是互通的,情感與情感是互相交流的,而不是需要隱藏的……”這些話啟發了我,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于是,我冷靜過后開始處理此事。我裝作不知道剛才發生的情況,讓這兩人把剛才的情景再現一遍。不同的是,兩人要對換角色,說對方剛才講過的話。一開始兩人還怒氣沖沖,說著說著,突然就看著對方大笑了起來。原來,兩個人通過換位思考,都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小儉承認自己態度不對,管理員覺得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好,于是兩人握手言和。我用這樣一種形式將一場友情危機化解了。學生出現錯誤時,老師需要采用一些提醒方式,他們自己就能認識到錯誤,進而改正。這和以往一遍遍的說教相比,學生還是更喜歡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放學后我都會和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一起回家。在路上,我與他們一起交談,談他們喜歡的話題,了解他們的心理。就這樣我時常和他們暢所欲言,時常一起做游戲,時常和他們去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
漸漸地,我發現了這些學生有了不同的變化:課堂上,他們開始遵守紀律,課下也不打架了,也沒有了“路見不平一聲吼”等事情,還時常幫助老師維護班級的紀律。看到班級里出現了這種可喜的局面,我十分欣慰。
班級曾經最調皮的男孩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您是一位好老師,從沒有打罵我們,也很少批評我們,總是那么關心、愛護我們,像我們的親人一樣。我由衷地說一聲:‘謝謝老師,我們愛您。”這是發自學生的肺腑之言。看完之后我內心十分激動,這是只有當教師才能體會出的幸福。
只要我們對學生多份關愛、多份理解、多份寬容,會比幾天幾夜的說教強百倍、千倍……作為學生,他們渴望教師真心地關愛、尊重與理解。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積極的心態鼓勵他們進步,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揚起自信的風帆。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