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朋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圍生期新生兒因缺氧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重度HIE 病兒致死、致殘率較高,且部分存活者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嚴重影響新生兒健康成長。目前,臨床治療HIE以改善病兒腦組織缺氧、缺血為主,從而促進中樞及周圍神經元功能修復再生。動物試驗研究證實,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有效保護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大鼠血腦屏障;而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對腦出血大鼠腦組織具有一定保護作用。相關研究報道,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GM1在新生兒大腦發育中均發揮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但兩者聯合對新生兒HIE的治療效果尚不十分明確。鑒于此,本研究通過觀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聯合GM1 對新生兒HIE 的治療效果,并與單獨使用GM1效果相比,以期為臨床治療新生兒HIE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至2018 年10 月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收治的92 例HIE 病兒作為受試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新生兒HIE診斷標準,均在出生后12 h 內接受治療;(2)胎齡≥37 周,且出生體質量≥2.5 kg;(3)臨床資料完整;(4)病兒父母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畸形或遺傳代謝性疾病病兒;(2)伴有宮內感染病兒;(3)存在嚴重顱內出血病兒;(4)存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或GM1 應用禁忌;(5)病兒依從性差。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2 例HIE 病兒分為對照組46 例和觀察組46 例。本研究通過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準號(2017)倫審批第(286)號]。兩組病兒性別、胎齡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92例臨床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兒均給予抗驚厥、維持酸堿平衡、糾正低氧血癥及降低顱內壓等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病兒應用GM1 注射液(長春翔通藥業有限公司,批號H20066833,批次160522)進行治療,20 mg/d,靜脈滴注,1 次/天。觀察組病兒在此基礎上給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吉林省輝南輝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22025634,批次160817)治療,0.2 g/d,靜脈滴注,1 次/天。兩組病兒均連續治療14 d。1.3 觀察指標
(1)觀察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使用NBNA評估兩組病兒神經行為情況,包括主動肌張力、被動肌張力、原始反射、行為能力及一般狀況5 部分,共20 項,每項0~2分。(2)觀察病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包括原始反射恢復時間、肌張力恢復時間和意識恢復時間。(3)觀察治療總有效率。療效判定:治療結束后病兒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恢復正常,且NBNA 評分至少增加15分,則為顯效;病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NBNA 評分至少增加5 分,且不超過15 分,則為有效;病兒臨床癥狀、體征及NBNA評分均與治療前無差異,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血清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測定。分別于治療前后收集病兒肘靜脈血2 mL,離心后留取血清,-20 ℃保存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測定血清GFAP 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61211,測定方法參照說明書。(5)智力發育指數(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評價。治療結束后3個月、6個月時評估病兒MDI評分,分值越高,提示治療后病兒腦神經發育情況越好。(6)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主要為輕微惡心、過敏和發熱。
2.1 兩組病兒治療前后NBNA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病兒NBNA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病兒NBNA 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
<0.05),且觀察組病兒NBN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病兒(P
<0.05)。見表2。
表2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92例治療前后NBNA評分比較/(分,± s)
2.2 兩組病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病兒原始反射恢復時間、肌張力恢復時間及意識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病兒(P
<0.05)。見表3。
表3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92例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 s)
2.3 兩組病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病兒治療總有效率93.48% 顯著高于對照組病兒治療總有效率76.09%(P
<0.05)。見表4。
表4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92例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2.4 兩組病兒治療前后血清GFA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病兒血清GFAP 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病兒血清GFAP 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
<0.05),且觀察組病兒血清GFAP 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病兒(P
<0.05)。見表5。
表5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92例治療前后血清GFAP水平比較/(μg/L,± s)
2.5 兩組病兒治療結束后3 個月、6 個月MDI 評分比較
治療結束后6 個月時,兩組病兒MDI 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結束后3 個月時(P
<0.05);治療結束后3 個月、6 個月時,觀察組MDI 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6。
表6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92例治療結束后3個月、6個月MDI評分比較/(分,± s)
2.6 兩組病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病兒出現輕微惡心1 例,過敏1 例,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5%;觀察組病兒出現輕微惡心2例,過敏1例,發熱1 例,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70%。兩組病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HIE 是新生兒期常見疾病,其發生與胎兒宮內窘迫或出生后窒息缺氧等有關,臨床表現為口唇發紺、意識障礙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圍生期新生兒死亡,同時也是造成新生兒殘疾的重要因素。HIE發病機制復雜,目前臨床多以降低顱內壓、控制驚厥等對癥治療為主,但療效不理想。近年來,研究發現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GM1 在修復受損神經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聯合GM1 對新生兒HIE 原始反射恢復時間、血清GFAP 水平及MDI評分的影響,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GM1 是一種中樞神經修復藥物,可維持人腦細胞和神經組織的正常發育,具有防治智力障礙及腦癱的作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主要包括無機離子(比如鉀離子、氯離子等)、小分子物質(比如小分子肽、氨基酸等)等,巧妙運用現代生物技術(比如超濾、濃縮等)從6 個月的小牛血清中提純所獲。將其用于治療新生兒HIE,療效顯著,有利腦組織神經系統功能恢復,可產生促進作用,提高新生兒遠期神經系統發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富含肌醇磷酸寡糖,可作用細胞膜上分布的葡萄糖T1 載體,其被激活后,細胞外葡萄糖進入細胞,此外,利用相應的肌醇磷酸寡糖載體,也可進入細胞。Kuznetsov 等研究發現,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輔助腦血管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療,可通過改善腦部供血不足發揮顯著積極作用。陳寄等報道,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輔助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能通過改善血液循環、恢復缺血部位血供,進而修復病兒中樞神經系統,顯著改善其癥狀、體征,療效佳。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兩組病兒NBNA 評分均遠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病兒NBNA 評分遠高于對照組,提示在GM1 治療基礎上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新生兒HIE神經行為。進一步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病兒原始反射、肌張力及意識恢復時間均遠短于對照組病兒,提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聯合GM1 治療對新生兒HIE 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優于單獨使用GM1 治療。此外,觀察組病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病兒,提示新生兒HIE 聯合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GM1 治療效果佳,臨床療效優于單獨使用GM1治療。
GFAP 是一種特異性酸性蛋白,主要表達于中樞神經系統星形膠質細胞中,可作為腦部的特異性物質,在腦損傷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黃瑋玲等報道,無論生后6 h 還是72 h,早產兒腦損傷血清GFAP 水平均明顯高于無腦損傷早產兒,且早產兒腦損傷越嚴重,血清GFAP 水平越高,提示血清GFAP 水平可作為評估早產兒腦損傷嚴重程度的敏感標志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病兒血清GFAP 水平均遠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病兒血清GFAP 水平遠低于對照組,與黃瑋玲等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新生兒HIE 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聯合GM1治療對血清GFAP水平的降低作用優于單一使用GM1 治療,原因可能是,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改善腦組織細胞缺氧狀態(提高對氧、葡萄糖等的攝取與利用)、恢復受損神經細胞等作用相關。另外MDI 可作為評估新生兒腦神經發育的有效指標。本研究中,治療結束后6 個月時,兩組病兒MDI評分均遠高于治療結束后3 個月時;治療結束后3個月、6 個月時,觀察組病兒MDI 評分均遠高于對照組病兒,且并未明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提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使用可能更有助于改善新生兒HIE腦神經發育,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聯合GM1 治療新生兒HIE效果佳,能縮短病兒原始反射、肌張力及意識恢復時間,改善血清GFAP 水平和神經功能,且安全性較高,為新生兒HIE臨床治療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