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王育苗,趙靜,孫雅文
2019 年12 月,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并迅速蔓延。2月11日,WHO 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截至2月29 日24:00 時,全國累計確診病例79 824 例,累計死亡病例2 870 例。為進一步做好醫院藥學科工作,落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以下簡稱國家《方案》)及《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醫院藥學工作指導與防控策略專家共識(第二版)》(以下簡稱《醫院藥學專家共識》)等國家法律法規,我院藥學科積極響應,并結合中醫院藥學科實際工作情況,探討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藥事管理與藥學服務模式,供其他中醫院藥學工作者借鑒參考。
1.1 建立應急預案
參照國家《方案》及《醫院藥學專家共識》,建立應急藥學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應急方案及工作流程。藥學科COVID-19 應急預警系統職能分配方案圖見圖1。
圖1 藥學科COVID-19應急預警系統職能分配方案圖
在疫情期間中醫院藥事管理及藥物治療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①制訂、審核治療及預防用藥方案;②審核緊急備藥品種的劑型、數量等,審核搶救用藥目錄如呼吸衰竭、循環衰竭、肝腎功能不全等用藥;③制定、審核藥物安全性監測方案。
1.2 協調各部門有序工作
為積極應對疫情,藥學科協調各部門工作,分工協作,最大限度地做好疫情的防控。分工情況見表1。
表1 藥學科各部門疫情工作分工
1.3 新型冠狀病毒藥品儲備
參照國家《方案》《醫院藥學專家共識》《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藥品儲備清單》,根據臨床需求,建立本院COVID-19疫情發熱門診備用藥品目錄,見表2。
表2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熱門診備用藥品的參考目錄
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委員會召開臨時會議,討論并確定臨時采購藥品目錄,保障疫情期間門診藥房藥品的供應。
1.4 加強藥品管理
1.4.1 發熱門診藥品信息匯總
發熱門診藥品目錄制定后,臨床藥師參照藥品說明書、《中國藥典(2015 年版)》《臨床用藥須知》、國家處方集、指南及文獻等資料,及時匯總發熱門診藥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項,為臨床醫師和藥師及時提供藥物治療支持,確保病人的安全合理用藥。1.4.2 加強抗菌藥物及糖皮質激素的使用管理
抗菌藥物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點工作,不合理應用會導致細菌耐藥及不良反應的產生。醫師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 年版)》、結合CHI?NET2019 年三級醫院細菌耐藥監測結果及本院細菌監測報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藥學科在疫情期間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國家《方案》指出,對于氧合指標進行性惡化、影像學進展迅速、機體炎癥反應過度激活狀態的病人,酌情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因此,輕癥病人原則上不使用糖皮質激素,依據《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藥師應嚴格審核其適應證,加強管理。疫情期間,我院藥品管理措施初見成效,在2020 年1 月處方點評工作中,按比例抽查了部分門診及出院病歷,未發現不合理使用情況。
1.4.3 及時上報藥品不良反應
藥師應充分關注藥物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重復用藥、特殊人群用藥、超說明書用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做好藥學監護,及時上報藥品不良反應。2020 年1 月30 日一篇《柳葉刀》發文報道的99 例COVID-19 病人中,有43.43% 病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異常,國家《方案》中也提出“要注意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相關腹瀉、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提示在COVID-19 病人的抗病毒治療中可能發生藥物性肝損傷,臨床應引起注意。截至目前,疫情期間我院共上報2例藥品不良反應,均涉及抗菌藥物,藥師為此進一步規范了莫西沙星注射液滴注的使用注意事項,為臨床提供參考。1.5 防護
1.5.1 人員培訓
自疫情暴發以來,藥學科通過微信視頻、照片影像、網絡學習、院內感染科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全員進行防護知識的學習,提高防護意識,并通過考核、學習記錄保存等方式督促學習效果。包括:①《新型冠狀病毒醫院防控》《當前新形勢下的新冠診療及院感防控重點》等文件學習;②正確佩戴口罩、手衛生、防護服穿脫全員培訓;③收看新聞13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現場直播;④好醫生《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知識培訓》網絡學習等。并建立微信群,每天向管理員匯報自己及家庭成員體溫,便于及時了解追蹤情況。1.5.2 物資配備和防護
嚴格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指引(試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期間醫用防護服嚴格分級分區使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配備物資,縮減值班人員,節約物資。各崗位防護等級及配備物資見表3。
表3 醫院藥學相關人員不同工作崗位防護建議[9]
1.5.3 消毒及廢棄物處理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特定場所消毒技術方案(第二版)》,門診采用:①空氣消毒,開窗通風30 min,每天2~3 次,或無人條件下紫外線消毒;②每天至少2 次用1 000 mg/L 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或75% 乙醇擦拭消毒。重點注意門把手、水龍頭、鍵盤表面等高頻使用物體表面;③發藥后洗手并進行手消毒。靜配中心除常規消毒外,還需注意病區藥品配送車輛的重點消毒。口罩帽子等醫療廢物使用完畢后規范放置在黃色專用醫療廢棄物的處置箱中,避免產生院內感染。
2.1 發揮中醫藥特色,采用傳統湯藥及香佩療法
2.1.1 傳統湯藥——抗病毒1 號、抗病毒2 號
國家《方案》中明確指出COVID-19 屬于中醫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應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進行辨證論治。針對這次疫情,本院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的特色和優勢,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關于COVID-19 中醫藥防治推薦方案,擬定了預防COVID-19 的中藥湯劑(抗病毒一號及二號),供給有需要的人員,尤其是奮戰在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和隔離觀察的人員,并接受醫院的批量訂購。截至2 月22 日,抗病毒1 號已供應550付,抗病毒2號供應490付。見表4。
表4 院內協定處方抗病毒1號和抗病毒2號的處方信息
2.1.2 香佩療法
中藥香囊是中醫“治未病”理念和整體觀念的傳承,利用芳香藥物“通經走絡、開穹透骨”的作用,通過口鼻吸入和皮膚、經絡穴位吸收,疏通臟腑經絡體系,對人體進行整體調節。《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居家預防推薦方案》中推薦使用。對于COVID-19 易感人群或者已出現呼吸道癥狀的人群,均可以應用中藥香囊提高免疫力預防新冠肺炎。為應對疫情藥學科聯合兒科推出院內原有中醫藥特色療法——香佩療法,包括藿香、蒼術等11種芳香化濕類藥物,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發揮避穢濁、防御疾病的功效,用于COVID-19的預防。2.2 慢病服務
為了減少疫情交叉感染風險,減少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他穩定期需要長期用藥的疾病的病人就醫次數,落實《市醫保局市健康委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門診處方報銷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門診中西藥房為病人開通2 個月的長期處方取藥通道,方便病人就醫。藥師通過加強醫囑審核,做好“四查十對”,避免超劑量、超適應證及重復用藥等,確保病人的用藥安全。2.3 藥品配送服務
推出快遞物流服務,減少疫情期間病人出行頻率,通過手機app 下單進行藥品配送服務,從而避免了感染暴露的風險。臨床藥師準備溫馨提示卡片,告知病人煎煮方法、服藥時間、藥品貯存、飲食禁忌的信息,為病人提供貼心的藥學服務。2.4 網絡宣傳及電話咨詢服務
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COVID-19 疫情的科普宣傳和用藥指導工作,消除群眾恐慌情緒。通過微信平臺宣傳、電話咨詢等方式解答病人及醫護工作者疫情期間用藥及對疫情防控方面的問題,保障疫情期間安全合理用藥。疫情發展以來,藥學科迅速響應國家、醫院政策,加強人員防護和管理,協調各部門工作,做好COVID-19 藥品儲備和管理工作,保障用藥安全性、合理性。同時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藥學服務。另外,COVID-19為中醫“疫病”范疇,中醫醫院更應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開展傳統湯劑、艾灸、熏蒸、香薰等中醫治療方法,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然而,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國家醫療大背景下,我院藥學科雖然引進了自動擺藥機等智能化設備,但整體上智慧藥學的發展仍存在不足之處。藥學科今后仍急需積極提升信息化管理理念,并不斷推進現代化全流程藥學服務體系的建設,如借鑒臨床藥學用藥建議模塊設定、藥庫條形掃描全程精準化物流信息等服務實踐,以便為病人提供更便捷的藥學服務。面對COVID-19疫情嚴峻的考驗,作為醫務工作者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與疫情抗戰,不僅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護,更要加強醫院藥事管理、提供優質藥學服務,為病人的合理安全用藥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