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霞
摘 要:初中語文教師總是希望能夠達到簡潔、高效的課堂營造效果,課堂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積極溝通,本文研究尋求教師精心備課的路徑,并指導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同時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育嘗試和教育策略,高效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率的教育課堂能夠達到更加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效果。通過本文的研究,將總結出初中語文高效率課堂的構建路徑,從而能夠為初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率;課堂研究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2-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60
隨著社會生活的顯著進步,人們對于社會各方面的要求都在逐漸提高,當今社會要求學生能夠獲得更優秀的學習成績,實現更加高效率的學習效果。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課程的合理性和課堂的高效性,如果想要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付出成倍的努力。教師打造高效課堂需要圍繞多個重點依次展開精準教學的嘗試。
一、精心備課,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
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學情有一個非常扎實的把握,在學生自主參與、密切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不再僅僅因為應試教育要完成目標而教授,重點在于傳遞給學生更多教育的真諦,為了能夠更好地重視學生,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初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導入新課的方式,以閱讀課文及生字詞的提問為主體對于課文進行分段落的分析。
精心備課對于教師非常重要,由于很多學生認為枯燥的描述是非常無趣的,因此需要初中教師在課程設置方面盡可能豐富化。如果學生能夠逐漸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那么便能推動對于語文的學習,這也是很多教師希望能夠達到的效果。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初中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知識結構水平和個人素質對教育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師雖然在意識上已經充分認可“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但是卻沒有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如果教師能夠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激發學生能夠主動發現知識,從備課的角度入手,將教育教學的形式與學生的學習熱情相結合,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而這恰恰需要教師把握好備課的線索,并且能夠找到高效率課堂所需要的教學實踐任務。如在學習《在山的那邊》教育案例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感知詩歌的內容,并且反復誦讀,只有誦讀成誦,才能夠貼合教育體系的要求,然后教師又結合精心備課的內容,要求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找出對詩歌內容理解的案例,培養學生正確地學習詩歌,并且將詩歌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教學目標中明確規定了對課文的感知——準備和預習活動——課前兩分鐘及課文導入——課程中的檢查,預習板書課題,整體感知——最終的評價和總結環節。
二、不斷創新教育形式
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開展,教育形式的內容越來越新穎,教育形式單一化的問題雖然依然存在,但是已經在逐漸的改善。由于初中語文的教育內容非常瑣碎,因此教育形式的迎合度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教師雖然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意識,但是卻未必能夠掌握教育形式與教育目的之間的關聯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教育背景,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之上,不斷完善教學形式、創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行為,才是目前初中語文教育脫胎于應試教育之上,創新教育形式,延伸素質教育的合理教育任務和教育目標。
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是目前一個非常新穎的教育形式,這是因為多媒體不僅非常便捷,而且還可以很好的補充傳統的板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具體形象,加入一些更好的教育形式,創新教育內容和教育載體。教師之所以使用多媒體,是因為多媒體可以營造一個更好的教育情境,而且能夠把教育情境以動態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教育情境和教育意義之間一直是互補的關系,教師通過多媒體能夠展現課堂的整體意境,這是一種通過事先巧妙設計,搭配教師的語言互動和學生的游戲互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開展情境教學,展現教學目標,創新教學形式的反饋和體驗。無論講述什么內容,都可以本著新穎的教學形式展開一系列的教學創新。如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教育案例時,其中將會涉及不同的教育形式,課文講述作者小時候的一次懸崖上歷險經歷,因此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同身受,應該結合知識和能力目標,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把握課文的內容。在整個課文的導入環節,就應該進行小視頻的展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基礎。
三、堅決做好教學后的反思
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已經知曉了語文學情,而在緊緊圍繞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展開教學準備的進程中,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每節課的教材內容,并且了解初中語文單元課程的具體脈絡和線索,了解每堂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每個單元的教育難點和重點等等。
只有通過認真研究閱讀教學以及教育輔助性資料,抓住初中語文教育課堂的重點和難點,靈活運用各類教輔材料多媒體資料,恰當取舍和整合,才能夠完成整個教育進程。在做好備課和課堂教學之后,為了達成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應進行良性的課后反思。
在課堂教學目標已經完成的情況之下,應該使得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在上課時已經對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并且不斷地吸取失敗的經驗教訓,使得教育教學中的教育發展進程不斷進步。
教育反思是教師獲取新教育經驗的途徑之一,這是因為教師總是不斷地探索,如何達到最優化的教育目的。“教學相長”的目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知識學習的途徑,而學生能夠幫助教師得到更多的教學體會,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教師心思細膩、謹慎仔細,學生注重學習,從自我做起,教師反思自己每次教育行為存在哪些不足,并且吸取教訓,從而能夠揚長避短,達到教育優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