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軍
摘 要:在初中,生物是帶領學生探索自然、拓寬眼界的學科。了解生物,能讓學生認識生態系統、生態圈等內容,通過對各生物特性的掌握,了解生物對自然環境的意義,進而培養保護生物、保護生態的環保意識,并借助生物知識,嘗試解決生活中的生物問題。生物是影響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學科,實踐性較強。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實驗教學,通過展示實驗,組織學生自主實驗等活動,帶領學生探索奇妙的生物世界。
關鍵詞:課堂效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觀察能讓學生理解生物知識,并了解地球生物生存的本質與奧秘,從而感受生物知識的魅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生物實驗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欲望,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初中生物知識。因此,教師要了解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立足于教學任務與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各個實驗教學環節,注重實驗操作,積極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借助課外實驗優化課堂實驗教學,不斷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同時加快推進生物教學科學化、現代化進程。
一、當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驗頻率少
一方面,由于教師沒有意識到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價值,認為生物實驗與其他學科的實驗來說,操作起來耗時長、過程麻煩———比如種子發芽實驗,需要至少三天時間且要定時觀察記錄,而一個物理的電路實驗或阻力實驗,只需要幾分鐘即可完成,而化學反應試驗則可能用時更短———所以,不如單一地講授“效率高”;另一方面,有些生物實驗的材料不如其他學科那么容易實現標準化,失敗率高———還如種子發芽實驗,學生自己準備的種子發芽率的差異非常大。因而,不如直接用語言表述或圖片展示“準確”。在這種認知之下,教師組織實驗的頻率非常少,只是為了應對中考,而不是為了助學、助教。
(二)生物實驗教學缺乏先進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初中生物教學在實驗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固定化模式,無論哪種類型的實驗都是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式展開。與此同時,教師在學生動手實驗過程中會提出與實驗結果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思考,這種教學模式看似循序漸進、井井有條,但是教學節奏完全由教師主導,學生只能跟隨教師思路展開實驗,沒有充分的時間發散思維自行思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二、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質效的策略
(一)使用問題導引
好奇心強是初中學生的共性特征,教師通過向他們拋出問題的方式來啟動生物實驗活動,首先說,馬上就能激發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知識的熱情。當然,問題導引式的實驗還有其他的教育價值:問題可以給學生指明實驗方向,使實驗的目標性更強,避免學生實驗過程中思路不清的問題;問題能引發學生思維活動,通過問題來調動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可以培養其思維能力發展;問題其實是一種探究式學習的開端,當教師拋出問題后,不直接解釋和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圍繞解決問題這條線去進行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問題導引式實驗比起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實驗來說,其教育價值要高得多。比如在學習“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時,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生物的生長、生存受環境的影響。比如人類幾乎不會選擇到南極地區居住,這就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而反過來,生物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比如常說的用綠化手段來避免水土流失———但,生物受哪些環境因素的影響呢?怎么設計一個小實驗來證明植物可以保護水土環境呢?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實驗”———拋出這個任務性問題后,教師給學生留出幾天時間(因為生物受環境影響的實驗需要一些時間)。回到課堂上,讓學生表述或展示自己設計的實驗以及通過實驗歸納出來的知識點。比如,學生將自己進行的水果變質實驗過程拍成一組照片展示給大家。還有,學生帶了兩堆沙土到教室,其中一堆上長著一叢小草、另一堆則沒有植物,然后他用噴壺向兩堆沙土噴水,證明小草可以在“下雨”的時候保護沙土不被沖走———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創新型的自主實驗,極大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并有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顯然,這比教師直接演示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二)引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探究,并積極開展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自主探究。同時,教師要增加探究性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的比例,讓學生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自己動手探究實驗結果,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螞蟻的覓食行為”實驗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準備好空心管、脫脂棉、透明塑料盒、食鹽、蔗糖、玻璃棒、螞蟻等,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完成探究性實驗。在實驗開始前,教師不告訴學生螞蟻的覓食行為的結論,僅為學生簡單講解實驗,并提出問題:“螞蟻是如何覓食的?它們是如何準確找到食物的?”隨后,教師讓學生做出假設,制訂實驗計劃并實施計劃,通過小組探究得出結論。教師可以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但是不能插手小組實驗,也可以通過圖片、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隨時記錄實驗數據、實驗現象等,從而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綜上所述,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學生思維方式和心理特征展開教學,同時,學生需要樹立嚴格謹慎的態度,積極探索實驗內容,提高學習能力,從而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娟.淺析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進[J].課程教育研究,2015:189.
[2]林娟.淺析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進[J].課程教育研究,20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