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能
【摘? ? 要】近些年,家校合作教學出現在教育中,其是家庭與學校合力育人的一種教學方式。尤其是新時期下,初中生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如果只依賴學校教育,遠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學校需要增強與家庭的溝通,落實家校合作教育,進而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本文便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策略展開了探究,并列舉了一些相關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家校合作;學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0-0080-02
On the Strategi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Education in Junior Chinese Teaching
(Beiyuan School, Jiuquan City, Suzhou District,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MA Wenne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eaching has appeared in education, which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family and school work together to educate people. Especially in the new er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facing various pressures. If they only rely on school education, they are far from promoting their healthy growth. Therefore, schools need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with families, implement Home-School cooperation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list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chool education
新形勢下的教育,更看重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很多人竭力創設了諸多新型的教學方式。其中,家校合作教育成為很多學科的選擇,主要因為是該模式能夠增進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合力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可以說,該教育是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一項有效教育手段,滿足了課堂教學的延伸,能有效促進教育工作的完善。當下時代的初中生,隨時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這使其生活中充斥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對此需要增強對其成長的引導性,只有實行家校合作,才能讓學生吸收更多正向的思想與觀念,繼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必要開展家校合作教育,并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進而促使該項教育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一、家校合作教學的意義及必要性分析
我國家校合作教育的工作目前還只處在起步階段,同時還有諸多方面的影響制約著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導致家校合作的教育效果不夠理想,繼而影響到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性。家校合作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是新時代下所提倡的教學理念,更是課堂教學效果延伸的有效手段,開展該教育模式,能夠填補傳統教學的空缺,推動新課改的發展,并且也能激發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繼而實現對其發展基礎的奠定。在此基礎上,對于初中語文而言,家校合作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成績,還能促進其語文素養的養成,同時也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可以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家校合作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初中語文中開展家校合作必要性的分析:第一,促使語文教學更貼合生活化,提升學生興趣。語文學科中的很多知識都來自生活,而學習能力的提升大多都是通過實踐養成的,對此,開展家校合作,能夠增強對學生的引導力,激發其對事物研究的興趣,使其在不斷的實踐中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學會將所看、所感轉化為文字,進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第二,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初中語文的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讀與寫,更多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這就需要開展家校合作教育,兩者合力促進學生知識面的增加,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感知其文化背景,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增強語感及語言運用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策略
(一)創建學習型家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想要推動家校合作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學校一方必然要充當主力,加強對家長的引導。首先,學校應當積極地與家長取得聯系,引導家長加強對孩子學習重視度,從而獲取到家長的幫助,充分發揮該教育中的主導性角色。另外,利用各種聯系手段,增強與家長的互動,在此基調上不斷提高家長對合作教育的意識,優化他們的思想觀念。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學校占據著重要的主導位置,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采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以此為家長提供更好的教育傳導和服務。
其次,學校方面應當提高與家長的配合度,增強家長對該項工作的參與度和重視度,特別是在初中語文教學方案的規劃和重要決策中,實現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參與和管理,從而不斷增強家長們的合作意識,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縱觀當下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多數家長都忙于自身的工作,或是自身文化素養欠缺,難以為學生提供學習上的監督或幫助。尤其是語文學科,很多家長都不了解該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和目標,從而導致學生在家庭中很難能和家長溝通學習上的事情。為了轉變這種狀況,學校需要推動合作教育在家庭中的滲透,讓家長參與到語文教學計劃的設定中,使其了解教學內容,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以此將家庭教育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最后,學校還應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可以對其開展定期的培訓,促使其能夠成為學生家庭中的優秀導師。主要是轉變家長的傳統觀念,使家長學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能夠充分尊重孩子,創設和諧、平等的相處方式。同時,還要將語文教學的近期實際情況告知他們,并開展對其輔導作業方面的培訓,讓家長了解輔導的正確方法,幫助孩子提升語文素養,以此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借助網絡的優勢,實現語文資源的共享
家庭合作教育沒有得到良好開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未能充分融合家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導致最終效果不佳。對此,學校應當利用網絡的力量,強化家校合作的溝通,如通過微信平臺建立和家長的交流群,并分享語文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還要讓家長掌握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家長通過對語文資源的吸收,不斷促進自身語文素養的提升,繼而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例如,教師將新學的課文內容以及總結出本課中的重難點知識,并附加上教學目標,一并分享到家長群內,讓家長能夠看到每天的語文教學情況,增強對自己孩子學習情況的了解,繼而在家庭輔導中能夠提供更合理的指導。
(三)建立家長講師團,定期開展家長講授會
為了促使家校合作教育的作用性更加明顯,學校可以指導家長們成立一個講師團,定期為家長們傳授自身的經驗。該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家長能夠吸收到全面性的教育知識,從而豐富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精神。考慮到家長們都是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員,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不同行業的家長來擔任講師,使家長將各行各業的工作精神傳達給每個家長,以此將其作為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的教材。通過講師團的形式,發揮每個家長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性,發揮各自的余力,而推動家校教育工作的發展。
(四)家長應該珍視自身的權利,積極參與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必定是學校與家庭共同努力來實現的一種教育方式,其中學校充當著重要的主導角色,同時家長也不能忽視自身的權利和作用,應當積極參與到家校合作的活動當中。首先,家長應該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竭力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共同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孩子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其次,家長還應重視自己的權利,明確自身在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位置,盡力為學校提供更多的教學輔助,及時反饋孩子的學習信息,從而填補學校教育所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中的空缺,共同發揮語文教育的價值,為孩子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促進其語文素養的養成。
三、結語
總之,家校合作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單純地依靠學校教育,已不能很好地實現對學生的培養工作,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對此,學校需要引導家長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以此合力推動該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家校合作教育中,學校是主導角色,應積極取得家長的聯系和配合,從而實現家校合作的最初目的。而家長應當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及時了解語文教學和孩子學習的情況,從而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輔導。
參考文獻:
[1]王玉華.初中語文教學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策略和有效途徑之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03).
[2]姚姝瑋.家校合作與評價研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
[3]陳碧芬.淺談中考統考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家校配合[J].語文課內外, 2019(03).
[4]曾冬梅.家校合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06).
[5]馬軍紅.初中語文教學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策略和有效途徑之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13).
(責編? 張? 欣)